越後妻有著名的梯田場景,一塊、一塊,整齊劃一又蓬鬆柔軟彼此相依,如安可曲般豪氣地映現眼前。(攝影/凃倚佩)
參考資料
● 北川富朗(Fram Katagawa),大地藝術祭執行委員會作;張玲玲、謝晴譯,《大地藝術祭越後妻有三年展:里山藝術巡禮》,台北:遠流,2018。
● 李御寧著(Lee O-Young),沈文訓譯,《日本人的縮小意識—豆物狂的傳奇》,台北:漫遊者文化,2008。
● 川端康成(Yasunari Kawabata )著,蕭羽文譯,《雪鄉》,台北:志文,1991。
● 北川富朗(Fram Katagawa),大地藝術祭執行委員會作;張玲玲、謝晴譯,《大地藝術祭越後妻有三年展:里山藝術巡禮》,台北:遠流,2018。
● 李御寧著(Lee O-Young),沈文訓譯,《日本人的縮小意識—豆物狂的傳奇》,台北:漫遊者文化,2008。
● 川端康成(Yasunari Kawabata )著,蕭羽文譯,《雪鄉》,台北:志文,1991。
相關報導
●〈藝術祭到底真正發生什麼事?〉
●〈藝術祭辯論:一場東西文化戰爭〉
●〈【楊天帥專欄】嘗試把「大地藝術祭」的作品整理成資料庫,結果……〉
●〈日本藝術祭越後妻有7月底登場 地方創生啟動 達人領航走透透〉
●〈藝術祭到底真正發生什麼事?〉
●〈藝術祭辯論:一場東西文化戰爭〉
●〈【楊天帥專欄】嘗試把「大地藝術祭」的作品整理成資料庫,結果……〉
●〈日本藝術祭越後妻有7月底登場 地方創生啟動 達人領航走透透〉
表現神靈附體,必然出現在一個榻榻米左右的狹小空間,依代的靈魂必須在神明降臨之處舞蹈。
——李御寧(Lee O-Young)《日本人的縮小意識—豆物狂的傳奇》
——李御寧(Lee O-Young)《日本人的縮小意識—豆物狂的傳奇》
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完整記錄這趟五天四夜的旅程,而是站在難以描繪的此刻,才能真正開始去碰觸充盈於記憶中,卻不易透過語言來表述的獨特經驗。萬籟俱寂的世界中,有只屬於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Echigo-Tsumari Art Field,簡稱「大地藝術祭」),如霧如煙,卻深深烙印在心中的面貌。
面對難以全覽的展覽尺幅,第一天的旅程我們選擇了官方路線——松代巴士線(Matsudai)在三個半小時的迷你旅程中可以觀賞到十件作品。首站抵達現已無學生的奴奈川小學(Nunagawa Campus),一入門吸引我的除了鞍掛純一(Junichi Kurakake)與藝術大學學生和志工們一同留下鑿痕的木刻版畫《來自大地的禮物》;還有看似仍在施工中的咖啡廳,以木工車床繫上螢光纜繩所佈置而成的桌椅,讓人一時之間還以為此處仍在施工中,轉身看見幾件川俣正(Tadashi Kawamata)隨性點綴線條的泥造杯,漸漸有了頭緒,似乎在這樣的氣氛當中,空間未死,時間彷彿還在「細作」。
奴奈川小學校咖啡廳中,川俣正(Tadashi Kawamata)隨性點綴線條的泥造杯。(攝影/凃倚佩)
接著來到莆生.舊室岡醫院,展覽志工提醒韓國藝術家李昢(Lee Bul)的《醫生之家》作品一樓廊道不可拍照,收起相機,躡手躡腳進入展間,被一股深沉的黑暗所包圍,只剩微弱螢光指引,如屢薄冰,身體的感覺和從地板延伸到天花板的銀色錫箔融為一體,此時感受到一種沒有語言可以形容的破碎。踏上二樓的展間,一邊是整齊的四道門面,另一邊卻是破碎的鏡面,站在這裡,完好與碎裂並存,好像瞭解了精神分裂的影像世界。帶著微微的震盪繼續前行,一整面盎然綠意湧入眼簾,樓梯玄關處的長型窗框,將外面的山林引渡進來,這一幕容易讓人忘記一座深沉幽暗的黑色靈壇也悄立在一旁。恍惚之間,看見舊時醫生駐診於此深雪地區時所用過的醫療用具、翻閱過古書紙頁、所有的器物被完好地塵封,但是似乎別有用意地用稻草繩牆隔開觀者的視線。遊蕩在鏡與鏡的空間當中,感受自己也在閃瞬之間被遙遠的無名者以高速快門攝走了一部分靈魂。
李昢(Lee Bul)《醫生之家》展覽現場。(攝影/凃倚佩)
李昢(Lee Bul)《醫生之家》展覽現場。(攝影/凃倚佩)
韓國文學教授李御寧在談論日本舞蹈與神梯的關係時,從日本舞蹈中的旋轉、無朝天飛翔的動作來切入神靈附體的「依代」,縮小身體、蹲低腰身的動作,是為了讓神降臨到身邊,像巫師般——「依代」的舞者,等候著神靈降臨。在遍覽大地藝術祭的幾件作品之後,強烈地感受到依代顯靈的時刻,擴張了我們尋常的空間,每一個與大地藝術祭有關的細節,都相互牽引著這樣不尋常的時刻,帶領著觀眾的意識逡巡於日常生活難以發現的神秘空間之中,我這樣的體會,到了大卷伸嗣(Shinji Ohmaki)的《影向之家》達到高點。
門口有著一顆如月亮般的球形小燈泡,上面以毛筆字寫下「影向之家」四字,「影向」有神明將臨、現身之意,在未能究竟之前貓步進入展間,看見一盞自天花垂下的燈泡,忖度於一彎身的鏽釘上,繞啊繞地,視覺暫留的交互影像,肉眼所見的不再是分明的燈或釘,而是由光影、速度所構成的光之鐘,既像記錄時間的時鐘,又像守護主星的忠誠衛星所散發出的光芒。來自台灣的志工悄聲來到,提醒我們依序上樓前往第二展間,此時再度陷入全然漆黑,上下樓梯之間,僅能隨著點點螢光引領彎身坐下,一個泡泡在細碎的機械聲響當中緩緩上升,啵!在靜悄悄的空間當中,它破掉的聲音就像蟬翼被風穿透的瞬間,生命的狀態發生了改變。底下似有溫熱的水氣持續在機械的運動當中再度使泡泡充盈霧氣、飽滿、上升、漂浮、破碎。如此簡單的動態卻極為震撼人心,這一幕真猶有神明降臨,多麼想要永遠在心裡珍藏這驚奇的一刻。
大卷伸嗣(Shinji Ohmaki)《影向之家》展覽現場。(攝影/凃倚佩)
那嘹亮的聲音在雪夜裡迴盪良久 ——越後妻有記行
整天下來,旅程已默默進入尾聲,夕陽西下,巴士停在英國藝術家理查德.狄肯(Richard Deacon)的巨管雕塑《山》(Mountain)前,它自2006年就矗立在此,凹折彎曲之處似有生命般,與山一起生鏽、蒼老。轉身遠望,越後妻有著名的梯田,一塊、一塊,整齊劃一又蓬鬆柔軟彼此相依,如安可曲般豪氣地映現眼前。
大卷伸嗣(Shinji Ohmaki)《影向之家》展覽現場。(攝影/凃倚佩)
註 本文標題「那嘹亮的聲音在雪夜裡迴盪良久」語出川端康成小說《雪鄉》,全文為:「她的話聲優美而又近乎悲戚,那嘹亮的聲音在雪夜裡回蕩良久。」,緊接於女子葉子與車站站長對話之後之第三人稱角度對她的描繪。參考:川端康成著,蕭羽文譯,《雪鄉》,台北:志文,1991,頁11。
Tags
凃倚佩( 1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