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台灣收藏家實力載譽國際

台灣收藏家實力載譽國際

「我是典型的中產階級,即使角色如此,但仍是很願意為這個社會好而盡一份力。」談到藝術收藏時,執業醫生陳泊文帶著一…
「我是典型的中產階級,即使角色如此,但仍是很願意為這個社會好而盡一份力。」談到藝術收藏時,執業醫生陳泊文帶著一種肩負社會責任的態度,而這些面向也構成了他收藏脈絡的核心關懷。
艾力森Olafur Eliasson|Your Momentum Device 鋼、彩色濾光玻璃、鏡 71.1×71.1×17.8cm 2008 陳榮泉藏
台灣收藏家的聲名遠播,無論是部分藏家對於收藏的熱忱超乎市場投資的考量,或是勤做功課了解作品,得以從購買的作品/脈絡中反映出他們的美學深度,然而台灣藏家生性多半低調,這次在「無盡藏:大藏無盡」一展中,四位具代表性的台灣藏家施俊兆、陳榮泉、陳泊文和劉銘浩願意出借作品並分享各自的收藏故事,除了是客座策展人吳達坤花費將近一年時間和他們建立關係終而獲取信任,更重要的是出自於期待自己的例子可以影響更多人投入藝術收藏的行列,這樣的展覽才得以成形。香港藝術中心總幹事林淑儀則認為,「台灣收藏家確實有很多值得亞洲藝壇借鏡的地方。今次展覽所展出的藏品中,有部份不單極具刺激性,甚至可以說是叫人如坐針氈,完全反映出台灣收藏家的美學深度。正如主題『無盡藏』道出,今次展覽確實是一個無窮無盡的寶藏,我相信香港的觀眾將會被深深啟發。」
蘇瓦吉Agus Suwage|我要再活一千年I Want to Live Another Thousand Years 煙頭、壓克力、鐵、 木 110x110x25cm 2
「收藏家當代藝術藏品展」是香港藝術中心自2013年創辦的大型年度展覽,今年已邁入第三屆。首屆由香港知名畫廊藝術總監張頌仁策畫,展品由五位香港當地的收藏家從自家藏品中親自挑選,翌年將目光轉向印尼收藏家,今年的焦點則返回華人社會的台灣。吳達坤以帶有無窮盡之意的佛家用語「無盡藏」做為策展文本,而後針對四位收藏家進行深度訪談,並就採訪所得,將展覽分為四大主題如「慾望與空缺」、「影像的映射」、「收藏與社會關係」與「收藏的本質」等,展出涵蓋逾20位國際藝術家如陳界仁、森村泰昌、艾力森(Olafur Eliasson)和石家豪的作品,布滿了四層樓的展區。
石晉華|塗繪讀本系列-今日藝術 數位輸出、文件、錄像 數位輸出:34×53.2cm(一組21件)1998-2006 陳泊文藏
當中,許多精彩之作是收藏後首次公開展出,例如石晉華於1998年至2006年創作的《塗繪讀本系列—今日藝術》即為一例,藝術家將代表西方觀點的藝術史教科書,也是他就讀大學美術系時必修的經典讀本《今日藝術》(Art Today),以黑色油性馬克筆覆蓋住原來的印刷文字與圖像,透過塗抹意識型態的行動,不僅是對強勢主體灌輸權威知識的反抗,亦回溯與質疑我們一向被教育的內容。而礙於場地空間限制,有些作品未能展出,例如徐冰的《天書》裝置,但展出同為徐冰作品的《紅寶書》,則是其較為少見之作。該作品先將蠶卵布滿在紙質書本上,讓蠶卵吐絲,層層重覆的蠶絲會將書本的文字完全覆蓋,造成閱讀的困難;《紅寶書》是陪伴徐冰那一輩人成長、影響他的思想之重要作品,藝術家有意藉作品重新審視這段生活和思考歷程。
涂維政|視覺戲法 木製投影機 120x17x16cm, 5’ 2012 劉銘浩藏
吳達坤指出,「希冀本展能夠帶領著眾人穿越收藏而無法被填補的空缺,開展出藝術品與擁有者之間背後的種種故事。」因而,「無盡藏」的「無盡」,還有收藏家、藏品與藝術家三者間說不清、道不明的微妙關係,例如已有25年收藏史的劉銘浩,主收台灣藝術家的作品,自承是「工薪族」無法追逐大師之作,當年轉向支持和自己一樣年紀的台灣藝術家,「或許是年紀相仿,感覺他們的作品與我更貼近。」而台灣重量級收藏家施俊兆,則曾資助過許多年輕優秀的藝術家,即便他們的創作媒材不易收藏,他仍是傾力支持;同時他也身為日本森美術館和亞洲現代美術館的董事,故而對於藝術,施俊兆不只是被動式的收藏,更是主動參與各項國際藝術機構的發展事務。
最初開始收藏藝術品的動機,可能出自於對藝術的熱愛或是樂趣,但在與作品產生對話、開始思索生命意義之後,如同劉銘浩所說,「收藏就不再只是單純的購買作品,心靈的成長和精神的富足也將伴隨而至,收藏之路也會變得更為寬廣。」
高子衿( 96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