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國立故宮博物院「唐獎故宮文物選萃特展」

國立故宮博物院「唐獎故宮文物選萃特展」

所謂正統中華文化,「三皇五帝」肯定是不能少。邱士華表示,此次的展覽主視覺即由明仇英的〈畫帝王道統萬年圖〉冊中的…
所謂正統中華文化,「三皇五帝」肯定是不能少。邱士華表示,此次的展覽主視覺即由明仇英的〈畫帝王道統萬年圖〉冊中的第一開「伏羲始畫八卦」擔綱(圖1)。這套〈畫帝王道統萬年圖〉冊一共有20幅,絹本工筆重彩,各幅均為32.5×32.6公分,繪有歷代聖王名君的事蹟,其中包括伏羲、神農、黃帝、堯、舜……以至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宋仁宗趙禎等,最末幅有「仇英」隸書款。每一幅多以青綠敷彩,並繪有各式人物、走獸、山水樓台等景緻,且每開均有對幅,為明人顧可學的楷書題贊。按學者研究,仇英應是受雇於顧可學而創作此套作品,並推測20幅歷史故事題材應多取材自明代宗年間編纂的《歷代君鑒》,然畫面設計出自畫家個人巧思的居多。
第一開「伏羲始畫八卦」見有伏羲氏盤腿坐於溪邊岩石上,看向畫面左側浮沉於溪水中的龍馬,龍馬同時也回望伏羲氏,兩者間眼神似有交會,表現出伏羲氏頓悟天地之理,創造八卦的當下。此幅作品以青綠山水為主,山石主體偏於右側,左側為湍湍溪流,畫面上方雲霧裊裊,猶如仙境。劉宇珍表示這件作品很少單獨展出外,題材上也展現中華文化中傳統的自然思維,相當適合擔任此展主視覺。
在「楔子」部分,另展出有宋釋夢英〈十八體書碑墨拓本〉軸及明〈天文圖〉、清《欽定天文正義》等,皆傳達出古人觀察自然,繼而得之於自然、效法自然的寫照。
實景的描繪
面對自然景緻時,人們除了望之興嘆,最常做的就是提起手中的畫筆,給他畫上一畫。「『實景的描繪』此一單元,展出故宮各處跟實景有關的作品,來突顯古代畫家、一般大眾在描繪自然景色時會使用哪些特別的方式或觀點。」邱士華解釋,「例如書畫處選了一些展現南宋宮廷浪漫的作品,這種宮廷品味不只是單純描繪實景,而是將實景與當時宮廷精緻生活結合起來,讓實景變得不只是實景而已。」
圖2 宋馬麟〈秉燭夜遊圖冊〉,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展品南宋馬麟〈秉燭夜遊圖冊〉(圖2)呈圓幅,畫面中央繪有一長廊建築,一人著素色長袍坐於屋中,屋外有護衛三四人。建築繪製細膩外,更以簡單數筆畫庭園中的繁花樹林,遠山以濃淡墨色暈染層次,屋內似有點燈,空氣中呈現迷濛之感,整個畫面一派和諧寧靜,表現出典型宋代自然主義的優雅特色。這件作品點出南宋時期園林的真實樣貌外,學者推測畫家應有取材北宋蘇軾〈海棠〉詩之意境。〈海棠〉詩原為蘇軾貶謫時期惜花、惜春又疼惜自己而作,然馬麟將詩意一轉,成了豪門貴族間精緻生活的浪漫縮影,畫面中多了分詩情畫意。是展同時展出馬麟之父馬遠的〈華燈侍宴圖軸〉。
圖3 清〈長江地理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為局部。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地景圖繪也是另一種實景創作,此次展出一件相當特別的作品,為明錢穀、張復合畫的〈水程圖冊〉,邱士華介紹道:「它是一件從江南一路到北方的水道紀程圖,雖然各景之間是斷裂式的,且多是畫不太有名的地點,但很重視水利設施的呈現,也是一種實景繪畫。」同時,可以與之搭配的是清〈長江地理圖〉(圖3),「〈長江地理圖〉畫幅相當長,帶有榜題說明地點,但這件作品的特色在於它是用青綠山水去作畫,呈現出一幅非常漂亮的地圖。同時,作品中有很多敘事性的細節,諸如河道旁的官兵的部署、兵營的配置、城市建築的形象等。」
有一些風景名勝在歷朝歷代文人創作者不停描摹下,轉變成了一種風景格套,杭州西湖就是一個代表例子。西湖之美不僅傳頌於詩人的詩作中,在繪畫、甚至器物作品上也都可以看到對於西湖描繪,如展品清乾隆款〈西湖名勝圖墨〉、清雍正〈琺瑯彩瓷虎丘山水碗〉等。邱士華如是說︰「我們可以從這些描繪有一樣題材的作品,看到不同朝代、畫家或者作者對於同樣對象關注角度的不同,或是不一樣的欣賞角度。」頗負盛名的景點圖繪往後也演變成格套,畫家或工匠在畫不知名的景點時,有可能會借用這些風景名勝的固定格式。
圖4 清張若靄〈畫墨妙珠林(卯)冊:「立秋」〉,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以季節為題材
入畫的自然景觀,除山川勝景,季節景色亦為常見的題材。就像人四季穿著有異,春去秋來,大自然隨著四季變換也會妝點上不同的美景,此一單元即匯集了書畫、器物甚至是文字上的四季之景,如清張若靄〈畫墨妙珠林(卯)〉冊即為一例。〈畫墨妙珠林〉共有12冊,以地支號排序,每一冊有24開,每開皆為右畫左書的對幅,各63×42.5公分紙本,加裝裱紙每開為72.5×93.2公分。乾隆十年至十三年間,皇帝下令命12位宮廷畫家依12道畫題繪製此一套冊頁,內容包括有名勝山水、明君政績、孝子賢才等,張若靄所繪之〈畫墨妙珠林(卯)〉冊便是表現中國傳統季節之24節氣(圖4)。
邱士華說道:「張若靄畫的〈畫墨妙珠林(卯)〉冊,內容畫的就是24節氣,這次我依照春夏秋冬各選了一個節氣。和同時展出的清高宗〈御筆詩經圖〉一樣,皆有引經據典,同樣是一邊圖一邊文,文字部分多摘錄古籍名著中對於此一節氣的描述,畫也會按文字描述加以配合,像是『冬至』中文字提到『鹿角解』,畫中的確就見到有鹿的角掉落於地。」張若靄〈畫墨妙珠林(卯)〉冊水漬痕跡甚為嚴重,過去極少展出,每開右幅或為水墨或為設色,表現每一節氣中天氣、人文等特徵。此次展出「驚蟄」、「大暑」、「立秋」及「冬至」四開。
圖5 清乾隆〈洋彩瓷開光山水雙耳轉頸瓶〉,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窗外的四季、紙本上的四季,一轉頭,連桌案上的用器擺設也沾染上季節氛圍。〈玉採蓮筆筒〉、〈玉荷葉洗〉、〈青玉蟾〉、〈雕竹荷葉式水盛〉……這一桌子看來就像是個小小的夏日池畔,讓人心曠神怡。展品清乾隆〈洋彩瓷開光山水雙耳轉頸瓶〉(圖5),器形仿青銅器,口沿外敞、弧頸圓腹,器身可分上、中、下三段,中段器頸處可旋轉,器頸處兩側附垂帶雙喜耳。器腹以翠藍錦上添花紋為地,四面為圓形開光,開光內各彩繪有春夏秋冬四景,並分別以隸、楷、行、篆等書體題寫乾隆皇子時期所作之詩,如春景圖上便寫著「春到人間饒富麗,柳煙花雨總宜人」。器底處有「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此類利用器物開光形式展現四季的作品經常見於清宮,小小的開光猶如一扇大窗,讓易逝的四季風情永留在這窗扇間。
想像的世界
西方精靈、東方神怪,人們不僅僅對於可見的大自然有所崇拜,同時也會對那些看不見的或傳說中的萬物保持無比好奇。對於「想像的世界」此一單元,劉宇珍認真的講解:「這一單元在當初策劃思考時轉折非常的多,相較於前兩單元趨於觀察自然的角度相比,『想像的世界』較側重那些我們看不見的、出自人們想像的範疇,而且人們相信這些東西是存在的。」器物上的神怪裝飾就是明顯的例子,像是展品唐〈海獸葡萄紋鏡〉(《寧壽續鑑》第14冊),海獸葡萄紋為唐代銅鏡的經典樣式,鏡背區分內外兩圈裝飾帶,分別有葡萄紋及海獸數隻,其中海獸形態多變,獅子、狐狸、馬等造型皆有之,實屬人們在現有的動物形象基礎上另行創造的神怪。而繪畫中常見的龍,也屬於想像中的神獸,展品宋馬遠〈乘龍圖〉,翻騰的雲霧中,仙人乘著傳說中的龍乍然現身,忽隱忽現,神祕氣息油然而生。「這都是些想像出來的動物,但又與真實的自然界有那麼點關聯,人們可能將現有的物種拼接組合成這些想像中的物種。這不單純是對自然界的觀察,更多是想像上的發揮。」劉宇珍解釋道。
圖6 明文伯仁〈圓嶠書屋〉,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人的想像無止盡,想像出神怪仙人的同時,也會對於仙境有所嚮往,仙人居住之所該是多麼美好的世界,劉宇珍說到:「想像的仙境以及仙人的世界,也算是人們從自然觀察中延伸的發想,那是一個如樂園般的自然。」她以明文伯仁的〈圓嶠書屋〉(圖6)為例:「〈圓嶠書屋〉算是一張別號畫,畫面可以分成上下兩層,畫面底部是一間書屋,上方則是所謂的仙山圓嶠,這樣子來看下半部是現實世界,很具體地畫出圓嶠書屋,上半部則是圓嶠山,方壺、圓嶠都是古代經典中所提到的仙山。這件作品的對比其實滿有趣的,像書屋代表的現實世界裡,真的有人在書屋中讀書,文人、僮僕來來去去;與之相對的中景部分圓嶠仙山就杳無人煙,但安插有宮殿式建築。整幅作品以青綠山水畫成,青綠山水最早在唐代的時候也常被拿來描繪仙山、仙境,所以〈圓嶠書屋〉本身就是象徵著一個仙境或者是一個理想的美好世界。」是展也另展出吳彬〈仙山高士〉軸,這件作品如夢似幻,屬吳彬常見的奇特山水構圖,看似可以走進的山川,卻又有種仙境意象,讓人想走進卻又無法靠近。
圖7 清〈粉彩太平有象瓷尊〉,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而此一單元第二層意義在於,人們會對於既有的自然物種加以詮釋,也就是自然的人文化,劉宇珍就此進一步說明:「人們和自然界有所互動後,漸漸地會將所觀察到的自然事物加以人文化,也就是將觀察融入些對應的傳統典故或道德價值,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歲寒三友,松竹梅原本只是一般的植物,但在人與自然的互動中,人們自然而然地將它們套上了『節操』的形象。」另外如展品清18世紀〈洋彩太平有象瓷尊〉(圖7),也被人們賦予了特殊意義。象作回首貌,通體施米褐色釉,背上駝著一仿青銅造型之寶瓶。「太平有象」的基本圖示為大象馱瓶,「瓶」音同「平」,因而被視為「天下太平」的象徵,是中國傳統吉祥紋飾之一。
從想像自然到人文化自然,下一個階段則是將人文想像疊壓到所見的自然之物上。劉宇珍解釋:「接著我們進入到人文的想像,像是對於某一個景致,我們會因為有某些人曾經在此生活過、存在過,使得這裡別具意義,至此它已不單純只是自然而已了。」她以西湖和赤壁為例,前者因為宋人林逋獨居於此之故,而產生了梅妻鶴子等隱士清高之感;後者則因為蘇軾一首〈赤壁賦〉,讓這方古戰場成了日後歷代文人駐足詠古的場所。
人與自然
在人為過度破壞自然的今日,人與自然要如何和諧共榮成了不得不面對的課題。而當我們觀看這次此的展覽時,亦可以從展品中找到一些過去人們與自然共生的蛛絲馬跡。「這個單元中包含了人在自然中快樂生活著的情境,悠然自得,無憂無慮。」劉宇珍以宋〈歷代名繪〉冊中的許道寧〈松下曳杖〉為例,一高士從小徑走出,側身立於湖畔,悠悠然望著遠方,整件作品以擺動的衣帶、松葉枯枝等表現看不見的風,「高士就從那小路走來,在松下休息,風吹來,高士感受著迎面而來的風,耳邊聽著風吹過松葉的聲音。在這個當下,人就好像融入了自然之中,跟自然是非常和諧的。」
圖8 宋汝窯〈青瓷蓮花式溫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觀察自然,不自覺地也就會從中會取到一些啟發,很多藝術創作都是從自然觀察而來,如宋錢選〈蘭亭觀鵝圖〉卷中,描繪獨坐溪畔亭中的王羲之,靜悄悄的觀看著溪中怡然自得的白鵝,因白鵝嬉戲擺動長頸,而領悟到書法筆法之真諦,成就其一代書法大家之名。北宋汝窯〈青瓷蓮花式溫碗〉(圖8)也是另一個取法自然的作品,汝窯釉色藍中帶綠,間有閃爍著粉色光輝,瑩潤透亮,人們為之傾倒的同時,因其釉色恰如大雨初歇,天邊乍現的那抹淨潤天光,又以「雨過天青」、「淡青」等形容之。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也可以從古人對於養身保健的觀念來看,展品如元和斯輝《飲膳正要》(明景泰七年內府刊本)、《黃帝蝦蟆經》(日本文政六年敬業樂群樓衛生彙編本)等都可以見到古人搭配季節、日月等自然環境以調養生息的狀況。出版於1330年的《飲膳正要》(圖9)為一部關於飲食和營養的書籍,內容介紹各種食物、蔬菜、水果及醫療衛生、歷代名醫的藥方等,為中國第一部較為系統式地介紹飲食衛生與營養保健的專書。而《黃帝蝦蟆經》則是一部有趣的作品,為中國最早針灸禁忌書,書中反映了《黃帝內經》所提「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的基礎理論,認為人體的氣血消長會受到月亮盈虧的影響,因而在不同時間應採不同的針灸穴位。邱士華解釋:「這些例子都是人與自然的搭配,以求天地人和諧。」
2007年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bert Arnold Gore, Jr.)撰寫《不得不面對的真相》一書,將全球暖化下自然生態巨大變遷的問題血淋淋的攤在讀者面前,逼得人們不得不思考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十年過去了,人們在發展與自然保護間是否找到了平衡點呢?有或沒有,人各持己見,但或許我們可以從故宮「中國藝術中的自然觀」展覽中學習古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來省思人類與自然的未來。
參考書目及延伸閱讀:
張華芝〈院藏巨幅畫冊―墨妙珠林(上)〉,《故宮文物月刊》316期 (2009:7),頁56~69。
劉芳如〈仇英筆下的華麗一族―《帝王道統萬年圖冊》鑒讀〉,《故宮文物月刊》316期 (2009:7),頁96~111。
宋兆霖主編《鄰蘇觀海―院藏楊守敬圖書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4。
中國藝術中的自然觀─唐獎故宮文物選萃特展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
展期:9/22~12/22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人自古相信宇宙原為混沌,後由上古聖王、神祇們開天闢地,造就一方潤澤大地。
《易經.繫辭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說的是「伏羲造八卦」之事,相傳伏羲氏生於混沌,有人認為他正是「太一」的象徵。伏羲氏日夜觀象、觀察自然變化,一日他來到卦台山,聽到遠方動物的吼聲,只見對面的山洞裡躍出一匹龍頭馬身之奇獸。帶有特殊斑紋的奇獸似乎引領著伏羲氏,一跳立於河道中的巨石上,這巨石宛若陰陽兩分的太極,加上奇獸身上的斑紋,致使伏羲氏靈光乍現,頓悟自然之法,創造八卦,八卦此後也成為中華文化自然觀中重要的源頭之一。
國立故宮博物院於9月22日起展出「中國藝術中的自然觀―唐獎故宮文物選粹特展」,此展貫徹「唐獎」省思永續發展之道,設計有楔子及四大單元,共五個部分,四大單元分別為:實景的描繪、以季節為題材、想像的世界、人與自然。本期《典藏.古美術》特別訪問此次特展書畫部分之策展人――故宮書畫處助理研究員邱士華、助理研究員劉宇珍,帶領大家面面觀、觀自然。
說到此次的展覽主軸「中國藝術中的自然觀」,劉宇珍解釋:「『自然觀』是一個比較廣的題目,我們希望藉此扣合唐獎的中心思想『永續發展』。」但同時她也提到,這次展覽並沒有意欲突顯特定時代的自然觀思想:「這次展覽沒有特定的歷史向度,我們希望讓這個展覽更加親民,所以選擇了四種不同的主題切入。」邱士華隨後補充:「這是我們第一次的嘗試,是初試啼聲,所以我們找了這四個容易吸引並親近大眾的主題。雖然這次的主題是個大命題,但我覺得是很值得思考發想的。」有趣的是,契合唐獎「永續發展」思想的不只是展覽主題,在展場設計上也可見策展團隊的巧思,邱士華表示這次陳列使用的都是舊有展櫃,以呼應唐獎核心價值。在過去多因應展覽作品而訂做新展櫃的情況下,此次機會反而讓舊櫃子有重新登場的一天。
楔子
在進入主要的四大單元前,觀眾會先來到「楔子」部分。兩位策展人表示,在展場設計上這裡屬於情境式的轉換,得以讓觀眾從別的展場來到此展覽廳時,能有個轉換情緒的空間。在選件概念上,劉宇珍進一步說明:「楔子部分其實有一個副標題為『自然的啟示』,以呼應中國式自然觀中比較傳統的部分,譬如太極、八卦、易經、天文等,這些較為耳熟能詳者。」
圖1 明仇英〈畫帝王道統萬年圖冊:「伏羲氏」〉,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為局部。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王怡文( 9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