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藝術家在進行創作時,都必須面對客觀現實、主觀心象以及兩者之間的碰撞與交融。這個碰撞與交融或許會以承襲傳統的形貌呈現,也或許會以從未出現過的嶄新樣態示人,但無論暴露在眾人之前的是什麼,都是藝術家在誠實面對自己的欲望、苦惱、掙扎與喜悅時,所淬煉出來獨一無二的個人之聲。
江隆芳,甘露,130x97cm,2015。
七○、八○年代的台灣藝術留學生,以留美為大宗,江隆芳先生是其中較少數赴歐洲取經者。他於一九八二年赴比利時國立剛勃高等藝術學院進修時,受到戰後於歐洲城市年輕藝術家之間串連起的「眼鏡蛇」(CoBrA)畫派的藝術思潮洗禮,以常見的媒材和主題,濃烈狂放的用色與技法,開創出屬於個人獨特的新表現主義油畫風格,受到院長、也是眼鏡蛇畫派創始元老諾瓦赫(J. Noiret)的賞識。
回台後,他在故鄉苗栗專事油畫創作之餘又嘗試開發新的媒介,於一九九五年起進行了一連串的陶瓷燒製創作,經歷多年辛勤探索,從古拙素樸的陶器到多彩富於童趣的瓷器,隆芳徹底地將他的藝術觀立體化,另闢瓷塑創作的蹊徑。
江隆芳,金雞向前行,117x97cm,2014。
本次於史博館的大型回顧展以油畫和瓷塑兩大類型為主。油畫部分,除了已發展十餘年的台灣原住民系列和動物系列外,尚有一全新的佛像系列,並伴隨少量中國傳統題材作品如兵馬俑、唐三彩、靜物等。陶瓷部分,則以高溫釉下彩的人物瓷塑最為吸睛。仔細觀察這次的新作,我們可發現在一貫強烈激昂的風格之外,似乎多了一些沉靜與平和,這點在佛像系列上特別顯著,似乎也預示了新的創作階段的開始。
從時代巨流的角度觀之,二十世紀的藝術趨勢中較引人注目者,一是主張拋棄所有因襲的學院派技法,力求原創,或是渴求如兒童畫一般的純真直率;另一種,則是拒絕傳統對於型態美或史詩題材的追求,轉而探索內在情感或心靈的「暗黑」狀態。隆芳數十年堅定耕耘的創作歷程中,這兩種取向不時交替出現,互為表裡。在經歷了風起雲湧之後現代藝術觀的挑戰與衝擊之後,這種堅持如今看來更顯得彌足珍貴,因為它告訴了我們,在藝術的世界裡沒有所謂新舊、潮流與對錯,唯有不斷地探索與誠實面對自己和世界的人,才能保持身為藝術家的初心,帶給我們真正經典和偉大的作品。
若要以文字來總結隆芳的創作,我想,「在地的聲音,國際的視野」應該是最為貼切的形容。今欣見隆芳四十餘年的習藝創作生涯於此之際盛大豐收,也希望他能再接再厲,在紀錄行將消逝的原民文化之時,以他的畫筆持續描繪出台灣風土民情的美好獨特,讓台灣走出去,成為世界藝壇的參與者和中堅分子;讓世界走進來,提升並開創台灣更為多元包容的審美觀與價值觀。
江隆芳,躲貓貓,高60cm,2015。
江隆芳油畫陶瓷展
時間:2016.08.05-09.18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四樓展廳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電話:(02)2361-0270
洪孟啓( 1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