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阿姆雷德1948年生於瑞士日內瓦,是同輩中最有影響力的瑞士藝術家。他將各種藝術風格的特徵混入其創作當中,其創作在不斷變化的狀態中,就好比瞬間幻變的現實生活。嚴培明1960年生於中國上海,現於法國第戎生活和工作 ,是最具國際知名度、最早進入西方藝術界和藝術市場的中國當代藝術家,以黑、白、紅單色巨幅肖像享譽藝術界。喬治.康多1957年生於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康科德,是一位善用多種媒體的當代藝術家,他喜歡繪畫扭曲的角色,從而揭示人們內心的瘋狂與非理性,引起觀者對自身的反思。丹.科倫1979年生於美國紐澤西州,藝術的原創性是科倫的繪畫持續探討的話題,他從大眾媒體及非主流文化中抽取素材,使用怪異卻獨特的物料去創作,轉化日常隨處可見的物件成為其藝術的一部分。卡斯滕.霍勒1961年生於布魯塞爾,在過去的20年中,霍勒創造了一個類似於實驗室與試驗基地的世界,探索了諸如童年、安全、愛情、未來以及懷疑等主題。內特.洛曼1979生於美國拉斯維加斯,其創作主要圍繞對美國藝術界、消費主意及媒體文化等反思。劉小東1963年出生在中國遼寧,他的作品反映了與地方及當地居民的交流軌跡,創作題材圍繞全球性問題,如移民、人口遷移、環境和經濟危機。波拉.彼薇1971生於義大利米蘭,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年輕藝術家,其作品往往是一些在不同範疇中常見的物件,透過改變物件的大小或位置,令特定物件失去本來的意義,轉化成純視覺或超出現實的物件,再以這些被歪曲的意義作基礎,打破觀者腦海中既有的真實。卡里.厄普森1972年出生於美國加州聖貝納蒂諾,她專注於系列作品《拉里計畫》(The Larry Project)。魯道夫.斯汀格爾1956年生於義大利梅拉諾,作品主軸反映時間流逝,以及將繪畫及感知等概念推演。烏爾斯.費捨爾1973年生於瑞士蘇黎世,一向以大膽、富於想象和即興的創作方式而聞名。彼得.烏克蘭斯基1968年生於波蘭華沙,他的作品形式多樣,經常涉及有爭議性的主題,概念嚴謹而獨特。
Carsten Höller|Giant Triple Mushroom,2012,Polyester mushroom replicas,polyester paint,synthetic resin,acrylic paint,wire,putty,polyurethane,rigid foam,stainless steel 280×186×165cm,Courtesy Massimo De Carlo,Milan/London/Hong Kong
除此以外,Massimo De Carlo將同時參與博覽會的Kabinett部分,展出香港藝術家李傑的創作項目。李傑的裝置作品《IT WAS A CINEMA》源自藝術家渴望探索仇恨與恐懼之間的關係,並以藝術來詮釋兩者之間的共存、表現和演變。藝術裝置把錄像投影於紙品畫作上循環播放,讓觀眾面對普遍的情感表達,而當他們投入作品之時,情感卻又變得獨特。這個針對現場環境而創作的裝置組合,建構並控制現實中妙微複雜的同理心及環繞情感的日常體驗。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Massimo De Carlo(MDC)將帶來畫廊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包括:約翰.阿姆雷德(John Armleder)、嚴培明、喬治.康多(George Condo)、丹.科倫(Dan Colen)、卡斯滕.霍勒(Carsten Höller)、內特.洛曼(Nate Lowman)、劉小東、波拉.彼薇(Paola Pivi)、卡里.厄普森(Kaari Upson)、魯道夫.斯汀格爾(Rudolf Stingel)、 烏爾斯.費捨爾(Urs Fischer)、彼得.烏克蘭斯基(Piotr Uklanski)。
Urs Fischer|Figure Holding a Green Head,2016,Ex.1AP/2+2AP Cast bronze,oil paint 27.3×23.8×19.1cm,Courtesy Massimo De Carlo,Milan/London/Hong Kong
Tags
典藏投資編輯部( 68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