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倫敦埃斯卡納齊.舉辦中國宋瓷、法國奇石雙特展

倫敦埃斯卡納齊.舉辦中國宋瓷、法國奇石雙特展

法國奇石 古哥特石(Gogotte,圖1)是一種極為珍貴和神祕的砂岩沉積物,全球僅出產於法國北部楓丹白露區附近…
法國奇石
古哥特石(Gogotte,圖1)是一種極為珍貴和神祕的砂岩沉積物,全球僅出產於法國北部楓丹白露區附近。大約在數百年前,當地的工人為了製作玻璃之需,而於此地採取砂石,不料,在開採過程中無意間發現這類特殊的礦物岩石。開採出的古哥特石,平置時的樣子就像某些考古遺址倒下的雕像樣貌一般,因而擄獲人們的注意。根據現今的科學報告指出,古哥特石形成的時間約在3000萬年前,屬於石英岩一類,幾乎完全是由均勻大小的砂礫彼此聚合而組成。它主要的生發過程,是由飽含礦物成分的地下水流,向下滲透進入地底砂層中,逐漸把土礫凝聚起來而成形,之後在長時期的地層變化下,自然形成為當前彎曲翻騰的怪異形狀。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1715)十分鍾情於古哥特石,並用它來妝點凡爾賽宮(Château de Versailles)的花園陳設,包括l’Encelade、Les Trois Fontaines 以及La Salle de Bal。這些園林是國王當年相當重視與珍愛的遊憩場所,至今仍保存了下來;從1702至1704 年間,在國王親筆撰寫的園林導覽手冊中,也特別提到這三處庭園。直至近現代時期,許多藝術創作者亦對古哥特石有著濃厚的興趣,譬如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Henry Moore,1898~1986)以及法國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們,大多擁有這一類奇石的標本,並深受它迥異於常態的特殊外觀與造型之啟發。在歐美國家級的博物展覽機構中,譬如位於美國華盛頓的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與倫敦的自然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裡,也都蒐羅有相關藏品。最近在香港一地,因國際拍賣公司的引介推薦,古哥特石開始受到亞洲各地藏家的關注,有的拍賣價格已超過百萬港元,似乎成為一款耀眼、新興的收藏項目。
圖2 〈古哥特石〉,高度49公分、寬度43公分、厚度25公分。(埃斯卡納齊(Eskenazi)提供)
古哥特石展覽的圖冊內,還包含有英國傳奇博物學家大衛.艾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他持有勳章和頭銜包括︰功績勳章、名譽勳章、皇家維多利亞勳章、大英帝國最優秀勳章、倫敦林奈學會學士、皇家學會學士、倫敦動物學會學士和倫敦考古學會學士),和資深著名藝術家湯姆.菲利浦斯(Tom Phillips,大英帝國最優秀勳章持有者及皇家藝術研究院院士)兩人的撰文介紹。籌畫該展覽的負責人丹尼爾.埃斯卡納齊(Daniel Eskenazi)表示:「這個展覽代表了本藝廊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因為這是第一個專注於某種自然景觀的特展。在中國古代文化記載中,對自然本質常以『生命』或『氣』來予以詮釋,這種信念深入人心,滲透在正統的道教與儒教哲學中,並源流至今……據此原理,我研究了自然科學家和藝術家兩類觀察事物的方法,從而拓展我們對這些石頭的認知,開闊了自然與藝術關聯的思維空間。」(圖2)
圖3 五代至北宋越窯器〈青釉圓蓋盒〉,浙江上林湖窯,直徑8.1公分、高度6.8公分。(埃斯卡納齊(Eskenazi)提供)
宋代陶瓷
宋朝(960~1279)是中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國家的繁榮推動了社會和經濟改革,其產生的學術和科技成果,對接下來幾個世紀的物質文明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正是在此時,瓷器工藝完美地將造型、紋飾、釉彩和燒製技術方面的革新,與高雅審美情趣相互結合:首先,在越窯方面,此類作品在五代時被稱為「秘色瓷」,這樣的稱呼根據宋人的解釋,是因為五代吳越國錢氏掌控政權時,命令越窯燒造供奉之器,並下令庶民不得使用,故以「秘色」一名稱之;日後,清代人亦曾評論該瓷,「其色似越器,而清亮過之。」「中國宋代10至13世紀瓷器」所展出的〈青釉圓蓋盒〉(圖3),製作於五代至北宋期間,屬浙江上林湖窯之作品。該器外觀形式規整,紋樣的轉折突出鮮明,卻又能傳遞出一股輕盈靈巧之感。
圖4 金代河北定窯器〈白瓷龍紋盤〉,直徑18.6公分。(埃斯卡納齊(Eskenazi)提供)
其次,在宋人筆記中屢次為人提及的定窯,乃為宋代著名瓷窯之一,它始燒造於唐代時期,生產地約在今日的河北省曲陽縣一帶。該窯以燒製白瓷為主,兼燒黑釉、醬釉、綠釉及白釉剔花器。在白釉裝飾種類中,經常可見刻花、劃花與印花三類,內容主題則以各種花卉最常出現,但也不乏動物、鳥禽與游魚等其他紋樣。如完成於金代時期的精彩展品〈白瓷龍紋盤〉(圖4),除了盤中滿印雲紋,盤心還有姿態矯健而生動的蟠龍圖像,以及周圍邊緣相互綿延不斷的梅花和蓮花造型紋樣。整體設計的布局嚴謹、層次分明,物象的輪廓線條清晰俐落且密而不亂。定窯印花紋飾似乎有取材於定州緙絲者,亦受到金銀器樣式的啟發,是當時印花白瓷的代表,並且對南北瓷窯都有著較大影響。
圖5 北宋磁州窯器〈磁州牡丹團紋梅瓶〉,河北或河南,高度41.7公分。(埃斯卡納齊(Eskenazi)提供)
倫敦埃斯卡納齊.舉辦中國宋瓷、法國奇石雙特展
此外,磁州窯系是中國北方較大型的一個民窯體系,窯場分布於今河南、河北、山西三省內,其中以河南為多且最早。北宋〈磁州牡丹團紋梅瓶〉(圖5),是本回埃斯卡納齊展覽的佳作名品。它屬於梅瓶造型,是宋代南北瓷窯普遍燒製的形制,特點在於小口、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收斂;因瓶體外形修長,宋時又稱為「經瓶」,屬於盛酒器具。而瓶身上交織刻劃的牡丹紋,花朵怒放盛開且枝葉舒展有致,呈現欣欣向榮之感。最後,以釉面色澤變化萬千而著稱的,則是江西吉安永和窯(吉州窯),一如展品〈玳瑁紋茶盞〉(圖6)所示。該器表面以黑、黃多色交織混合,呈現出如玳瑁甲殼般的顏色光澤。此種花釉極具變化性,色調互相協調而又交融滋潤,是吉州窯的主要裝飾品種。
古哥特石展:凝聚的一刻」、「中國宋代10至13世紀瓷器
地點|倫敦埃斯卡納齊(Eskenazi)
展期|2018.05.10-06.01
從5月10日起至6月1日止,英倫重要的東方藝術古董商埃斯卡納齊(Eskenazi)推出兩場高端的展覽,分別為「古哥特石展:凝聚的一刻」與「中國宋代10至13世紀瓷器」。前者聚焦12件來自法國楓丹白露地區特產的罕見奇石,這是埃斯卡納齊首次以自然礦物標本為主題的專題陳列;而後者則著重20件精美雅緻的宋代瓷器,包括出自於越窯、定窯、吉州窯、磁州窯和鈞窯等處的各類器皿與作品。透過展示歐洲奇石的自然生命動力,並呼應著中國古代陶瓷內斂含蓄的精神,這回埃斯卡納齊提供了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讓觀者與藏家得以同時體驗東西方藝品文物所蘊藏的豐富氣韻與靈性。
圖1 〈古哥特石〉,高度68公分、寬度83公分、厚度23.5公分。(埃斯卡納齊(Eskenazi)提供)
林逸欣( 7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