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倫敦亞洲藝術週(Asian Art in London)歷年來的重要參與者,知名古董商埃斯卡納齊(Eskenazi)將於10月21日至11月6日期間隆重舉辦中國史上黃金時期─唐代的藝術珍品展「唐︰陶器、金屬器和雕塑」。這是繼1987年首次舉辦唐代展後,埃斯卡納齊第二次以唐代為專題的特展。當中展品包括漆器、石器、陶器、金銀器與絲織品等類,許多作品皆為珍貴存留至今的罕見文物,再次顯示埃斯卡納齊獨特的選件眼光與非凡的經手購藏。
一尊莊嚴宏偉、尺寸巨大的〈乾漆夾紵菩薩頭像〉,是本回展覽的主打明星,充分代表了盛唐時期佛像雕塑技藝的頂級成就。本件菩薩頭像高43.3公分,頂部髮髻線條自然生動,面容五官刻劃傳神,流露出深刻的慈悲之情和靜思之美。隋唐時期6至8世紀,此類乾漆夾紵的造像技術逐漸成熟,甚至流傳到韓國與日本,但只有少數作品遺留至今,彌足珍貴。作為雕塑技法的一種,製作一件乾漆夾紵的作品,不僅耗時費力且所需材料昂貴,通常需要一組技藝高超並具備高度專業的匠師團隊才能完成。埃斯卡納齊近期研究指出,本次展出的頭像應屬一組三尊像之一,是由地位崇高且具豐厚財力的供養人出資訂製。在埃斯卡納齊的私人圖書館中,現藏一本鮮為人知的日文出版圖錄,其製作豪華精美,當中便出現這一組三尊佛菩薩像的蹤跡。此三尊像當年均經著名亞洲藝術古董商山中商會的慧眼認證,同組另兩尊頭像現已入顯赫私人收藏。
在陶瓷器方面,一件〈三彩陶胎午馬俑〉,可說是迄今發現最精美的唐代生肖俑之一,是本次展覽的另一亮點。三彩陶俑在唐代主要用於陪葬,此作馬首人身,獸頭刻劃栩栩如生,其雙臂拱手置胸前,兩腿屈膝跪地而坐。其身著短袍寬褲,釉料色澤亮麗,底座綠地以留白斑為飾。不同於一般常見的生肖俑,它的頭部亦施加釉色,在眼睛、鬃毛和額髮部分皆以黃彩點襯。無論是雕塑之精美或三彩之鮮豔亮澤,都使之成為生肖俑中數一數二的作品。
本展中代表唐代陶瓷工藝造詣的另一件作品是〈三彩貼花陶胎壺〉,以其貼花裝飾和鮮豔釉色視之,堪稱現存同類唐代執壺的登峰造極之作。相關作品包括現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與阿布達比羅浮宮的藏品,後者亦是透過埃斯卡納齊經手而於1972年入藏。一般所知唐代壺器的經典形式為鳳首壺,是模仿薩珊王朝的胡瓶演變而來;然這件執壺造型卻為管狀直口,與此相似口形的唐代執壺僅知在安徽省博物館中藏有一件。
展覽中的其他陶瓷器物還包括兩件〈藍釉陶兔〉與〈絞胎三足陶蓋罐〉等精品。相較於常見的三彩陶兔,唐代藍釉陶兔極其罕見,關鍵因素或許是當時鈷藍料進口成本高昂所致,最著名的藍釉陶兔之例現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此外,本次陳列的絞胎器組多出自河南地區,其中一種製作方法,乃是揉合一深一淺兩種不同顏色胎泥,相絞拉坯成形。作工細緻,外觀炫目,相當引人入勝。
在金屬工藝品部分,唐代以前的金工製造多以鑄造為主,到了唐代有捶揲、鏨刻等新型金銀器加工方式的興起,這股潮流應該是受到域外中亞匠師的影響所致。展品中一件重達1.2公斤的〈銀鎏金蓋碗〉,不僅器型線條精煉、裝飾紋樣富麗,工藝造詣更屬上層之流。根據埃斯卡納齊的初步考察,同類型作品現僅存15件左右,其餘蓋碗幾乎全為世界各地的文博機構收藏,包括日本滋賀美秀美術館、阿布達比盧浮宮、瑞典斯德哥爾摩東亞博物館、美國西雅圖美術館與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等。
同場另有二件罕見作品〈銀鎏金蚌形盒〉(圖7)和〈銀鎏金蓋盒〉(圖8),也都是唐代金銀器中的絕美之作。前者紋飾展示珍禽啣枝展翅飛翔之狀,後者蓋鈕上出現一隻手握葡萄串的松鼠或樹鼩。造型生動活潑,增添生活賞玩趣味。葡萄酒早在漢代傳入中土,但到唐代才為社會精英廣泛飲用。此時拓展至中亞的絲綢之路漸成熟,往來葡萄產地的交通途徑亦已十分便捷,得以見識中西雙方的交流互動,明顯表現於物質文化與工藝創作之上。唐代社會的開明氛圍為藝術創作提供了肥沃土壤,充分反映在本次唐代傳世名作的特展之中。
唐:陶瓷、金屬製品和雕塑(Tang: Ceramics, Metalwork And Sculpture)
日期|2021.10.2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