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倫敦亞洲藝術週,邁入20年

倫敦亞洲藝術週,邁入20年

倫敦亞洲藝術週(Asian Art in London)邁入20歲了!這個匯聚英國業界知名文博機構、學會、藝廊…
倫敦亞洲藝術週(Asian Art in London)邁入20歲了!這個匯聚英國業界知名文博機構、學會、藝廊、古董商和拍賣行的年度盛事,早已成為全球亞洲文物藏家和藝文人士的必訪博覽會。每年初秋之際當藝術週開幕時,其一系列的銷售展、拍賣會、研討講座和藝術展覽,總會吸引大批民眾前來共襄盛舉。今年為了慶祝成立20週年,於11月2~11日所舉辦的展會,主辦單位更是加足馬力,不僅推出限量當代版畫以茲紀念,還與眾多合作夥伴密切商議,加碼端出豐盛的活動計畫和服務項目。藉此熱烈迎接各方人士到來參訪,並展望未來發達契機更上層樓。
收藏講座暨新書發表
牛津大學教授柯律格(Craig Clunas)的演講向來叫好又叫座,這次研究題目「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與其中國物件(Sigmund Freud & His Chinese Things)」,便是聚焦知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1856~1939)與他個人的中國文物收藏。透過東西文化比較框架,多方探討藏家與藏品之間錯綜複雜的聯繫關係。而在當代藝術收藏實踐方面,蘇富比藝術學院(Sotheby’s Institute of Art)亦和亞洲藝術週一起籌畫專題研討會,會中邀請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共同討論在全球化浪潮衝擊下,倫敦是否還能成為現當代亞洲藝術聚集的焦點?其發展趨勢為何?以及與亞洲、歐洲和美國的競爭優劣何在等熱門議題。
馬錢特(Marchant):清康熙〈五彩開光花鳥博古圖蓋罐〉一對。圖︱倫敦亞洲藝術週
在每年展會舉辦期間,也是許多亞洲藝術新書發表的絕佳時刻。今年與中國文物相關的著作,即包括明代家具和康熙瓷器兩個主題。前者為香港藏家「木趣居」的精品合集錄,其主人伍嘉恩曾受到文物鑑藏前輩王世襄(1914~2009)的鼓勵,開始走上明式家具的賞鑑之路。30餘年來伍氏經手過的作品堪稱臻絕稀罕、舉世無雙,這次書中所收錄者幾乎涵蓋所有明式家具的種類,其中不乏傳世孤品,值得珍視。而後者則是美國藏家「潔蕊堂」的康熙盛世瓷器選粹,由傑佛瑞.史塔倫(Jeffrey Stamen)、辛西婭.沃爾克(Cynthia Volk)和倪亦斌等人撰文介紹。透過收藏家數十載的徵集選取與去蕪存菁,書中所收錄的百餘件藏品,讓讀者能充分了解康熙朝瓷器製作的工藝技術、美學設計和圖繪意涵。
覺是軒(Priestley & Ferraro):14世紀〈剔紅蘆雁紋葵口盤〉。圖︱倫敦亞洲藝術週
博物館展覽與學會活動
今年最受矚目的文博機構特展項目,就是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全新的中國和南亞展廳隆重開幕。在何鴻卿爵士慈善信託基金會(Sir Joseph Hotung Charitable Settlement)的大力贊助下,從2016至2017年間,館方重新整修舊有的展廳。而今新的展廳採用高科技照明系統和展櫃布置,以朝代年分為陳列主調,以講述中國6000年來豐富的視覺藝術和物質文化。而館方的策展方向,還同時強調東西方之間的互動交流與彼此影響,企圖在全球化的認知框架中,探索中華文明的史跡發展和社會變遷。該館亞洲部中國藏品主任霍吉淑(Jessica Harrison-Hall)屆時也會同時出版相關的圖錄書籍《China:A History in Objects》,文中不但詳細介紹館藏精品,更會以此為基點擴大討論中國文物的製造背景、消費環境、風格發展和技術應用。據悉書中圖版數量高達650幅,將由泰晤士與哈德森(Thames & Hudson)出版公司發行。
蘇富比(Sotheby’s):清雍正〈粉彩三多紋杯〉一對。圖︱倫敦亞洲藝術週
與此同時,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舉辦「光澤表面(Lustrous Surfaces)」展,將以跨文化的展覽方式,陳列館藏從古代至當代的亞洲地區漆藝精品,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南亞和中東等地之漆器用具和物品設計。百餘件的作品將分置全館展廳,得以讓觀眾實地比較各地匠師的手藝技巧和裝飾紋樣。在賞鑑社團學會方面,國際中國鼻煙壺協會(International Chinese Snuff Bottle Society)將在倫敦舉行第49屆會員大會。該組織是首個致力於鼻煙壺收藏家和發表鼻煙壺學術文章的世界協會組織,於1968年在美國成立,現全球會員約有500人。而倫敦當地老字號的東方陶瓷學會(Oriental Ceramic Society),亦安排數場專題演講並對外開放,講題包括漢代彩繪青銅器等。
埃斯卡納齊(Eskenazi) :北魏〈灰陶立俑〉兩件。圖︱倫敦亞洲藝術週
古董商和拍賣公司
埃斯卡納齊(Eskenazi)本次主打美籍藏家諾曼.庫蘭德(Norman A. Kurland)的北魏和北齊文物收藏,是其創業以來首次以六朝藝術為主題的銷售展覽。本.杰森(Ben Janssens Oriental Art)的展覽焦點則放在中國動物和花卉植物的圖案紋飾,材質包括玉器、青銅、陶瓷和漆器。利特爾頓和軒尼詩(Littleton & Hennessy Asian Art)的一對北宋〈定窯白瓷劃花盤〉,造型優美簡潔,裝飾線條流暢。而為了呼應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的漆器特展,覺是軒(Priestley & Ferraro)此回亦拿出精緻早期剔紅漆器作品,其雕工隱起圓滑,且纖細精緻。在外銷瓷展銷部分,羅傑.凱文(Roger Keverne)和豪爾赫.威爾士(Jorge Welsh)也分別端出高檔瓷器,以饗藏家及顧客。其主題人物色澤鮮豔,造型設計洋風十足,頗能迎合西洋觀眾的審美趣味。其他諸如馬錢特(Marchant)的康熙五彩瓷器、艾堤斯藝廊(Aktis Gallery)的趙無極(1921~2013)繪畫、伯華德(Berwald)的陶瓷雅具和伯恩(Burn Fine Art)的玉器文玩,也都值得前往參觀、細細品味。
利特爾頓和軒尼詩(Littleton & Hennessy Asian Art):北宋〈定窯白瓷劃花盤〉一對。圖︱倫敦亞洲藝術週
豪爾赫.威爾士(Jorge Welsh):清康熙〈青花鬱金香花器〉四件。圖︱倫敦亞洲藝術週
近年來倫敦亞洲藝術文物拍賣市場競爭激烈,除了老牌國際企業,不少地區屬性的中小型公司也陸續加入戰局。前者今年的重點拍賣場次有蘇富比(Sotheby’s)「中國藝術珍品(Important Chinese Art)」、佳士得(Christie’s)「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Fine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和邦瀚斯(Bonhams)「中國藝術品(Fine Chinese Art)」;而後者則包括威立士(Woolley & Wallis)「亞洲藝術(Asian Art)」、齊仕閣(Chiswick)「中國繪畫(Fine Chinese Paintings)」以及禮昂騰博(Lyon & Turnbull)「亞洲藝術(Fine Asian Works of Art)」。此外來自丹麥的柏安拉姆森(Bruun Rasmussen Auctioneers)、德國的納高(Nagel Auktionen)和倫佩茨(Lempertz)等歐洲店家也都來勢洶洶,可見熱鬧競拍的場景。
林逸欣( 72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