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中正紀念堂「仿古墨新—周錫珽水墨畫展」

中正紀念堂「仿古墨新—周錫珽水墨畫展」

周錫珽年少浸淫於古人畫作,且身處台灣近代大師雲集之時代,彼時歷史博物館展覽一檔接一檔,張大千、黃君璧仍在世,藝…
周錫珽年少浸淫於古人畫作,且身處台灣近代大師雲集之時代,彼時歷史博物館展覽一檔接一檔,張大千、黃君璧仍在世,藝壇沃土豐饒,在古今激盪下,於19歲入國立藝專美術科,受李奇茂、邵幼軒、喻仲林、歐豪年、蘇峯男等名師指導,開闊學習視角,涉獵花卉、翎毛、山水畫科,並開始接觸西方藝術史、素描、色彩學、視覺藝術等。「左手抱著一本西方藝術史,右手捧著一本中國美術史,在心裡面掙扎衝撞著,那時候我覺得我誕生於古代,但生活在現代。」傳統中國與現代西方,在他思想的兩端衝撞襲擊著,不斷地探索體察與思考實踐。1996年,因緣際會前往緬甸,周錫珽接觸了原始佛法及禪修,在修習禪學過程中正覺觀照,靜心息慮,體察感悟自然天地間的細微漸變。
周錫珽2014年作〈大霸尖山〉,213×91公分。圖︱周錫珽
只要因緣具足,自然水到渠成。周錫珽學習歷程完整,學校畢業後不改其樂,踽踽獨行在藝術路上,不離不棄。李奇茂曾在他人展覽場上,提起拐杖直指氣罵:「我要打你!你為什麼不出來?」范伯洪夫人趙松筠在獲知即將開畫展時,高興萬分,說:「伯洪一直在等你。在等你的東西出來。」筆耕墨耘數千件作品,周錫珽出來了,展覽集近30件山水畫作,年少仿古山水畫,取法諸家筆墨技法,肖古人格調精神,涵養豐厚內蘊;近年山林作品,黃山、玉山、大霸尖山、塔山、對高嶽等高山盡納筆端,俯仰天地,氣象磅礡,此中巨幅焦點當為2014年作〈晨曦〉11聯屏,高218公分、長達1056公分,直面而來,震撼攝人,可望可遊,如入其境。他不陷溺局限於傳統水墨形式,將視野轉變結合西方視覺藝術概念,最重要的乃其浸淫自然中的深刻感知,經由多次重覆的疊擦筆法,營造山石粗礫質感並產生塊面光影立體感,再透過雲水霧氣表現遠近空間感,敢於用色以體現晨昏時序的變幻萬千,筆墨色彩層次豐富,自然大氣流動其間,致使生機勃發,氣韻生動。
周錫珽2015年作〈松泉漱石〉,218×96公分。圖︱周錫珽
周錫珽鍾情且崇敬大自然,仔細觀看其畫作,亙古壯闊的山林中沒有點景人物,沒有亭台樓閣,盡洗一切塵囂韁鎖俗物,落款題字亦常隱身藏匿於畫幅邊側之筆墨間,樹林山岳和心境相應,時間與大氣在雲霧、光影、色彩中流動變化,清風有聲,江山無窮,這過程是一瞬,卻也是無盡。人存活於世間,如蜉蝣寄天地,形體渺小,生命須臾,「我一直強調大自然,人從大自然中學習,其實大自然不需要我們,是我們需要大自然。大自然給人生存空間,帶來啟發,在天地的時空變化過程中有著微妙的道理,透過感悟自我心境的轉化,而將此投入於藝術和生活中。這些是我最喜歡的。」憶及習畫過程,李奇茂曾對他說:「叫你畫人,你不畫人,老是畫樹。」周回:「老師啊。我覺得樹比人耐看啊。」這分熱愛自然之情,一路走來,直心見性,沒有刻意。
周錫珽1977年作〈仿北宋郭熙雙柏圖〉,98×60公分。圖︱周錫珽
回首40年,遠勝十年磨一劍,就像李可染言「用最大的力氣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周錫珽從古人中走來,從志學青年的「仿古」到年近花甲的「墨新」,他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求名利,瀟灑暢意,對於這場讓諸師友們等待許久的展覽,為此作一階段性歸結,他有點俏皮、實在誠懇,說:「觀自然,畫山林,吾乃過客,留些墨趣。」
周錫珽1976年作〈習范伯洪恩師畫稿〉,34×34公分。圖︱周錫珽
「仿古墨新—周錫珽水墨畫展」
地點:中正紀念堂
展期:6/2~6/13
「我從來沒想過要當畫家,我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周錫珽秉著一股內在驅動力,不廢不輟逾40年,這一路走來的水墨畫事心境,有熱情,有平靜,有衝撞,有沉潛,蟄伏於畫裡乾坤,終在2017年6月2至13日於中正紀念堂首次公開作品,集粹為「仿古墨新—周錫珽水墨畫展」。
殊異於第一次辦畫展的藝壇新鮮人,周錫珽可說是「最資深的新人」。15歲因母親任職於歷史博物館,參加了館方開設的晚間國畫課程,並於同年拜入范伯洪門下,開啟了筆墨對話的旅程。他從基礎山水畫入手,對於范師畫稿不依樣畫葫蘆,並敢於改動筆法與構圖,這讓范伯洪既是驚訝且鼓勵,畫了一年半後,范伯洪說:「你夠了啊!」對周錫珽表示,你的畫不須像我也不必拘於畫法,應心胸寬闊且習古人畫作才能了解中國繪畫的淵源與演變。「你給我放手做,你絕對可以仿古畫。」他的第一張仿古畫從沈周開始,范伯洪端看許久,從座位上起身問:「你怎麼知道要用禿筆畫披麻皴?」沈周、巨然的披麻皴,夏圭、馬遠、唐寅的斧劈皴,李成、郭熙的蟹爪樹……背記諸家筆墨特長,遍臨宋元明清畫作,體察古人之精神,咀嚼歷代之英華。圖錄畫冊自是學習的必備夥伴,並每每到故宮看畫親炙古人風神,更在看片機的每一聲「卡噹」中,將名畫幻燈片投映於壁面,印存於腦海內心。周錫珽的父親常在畫上題字,一出門「現寶」,畫作就回不來了。范伯洪則是向時未結連理的趙松筠,介紹:「這位是了不起的人。他是古代人。」周錫珽談起那段時光,作畫時總能彷彿感受古人作畫情景,目視其形,神會其神。於年輕時不躁進不求新,潛沉扎根於堅實的師古人歷程,積蹞步至千里,在求快速便捷的今日看來尤為可貴,也成為藝術長路上的重要養分。
周錫珽2015年作〈台灣雪山〉,214×86.5公分。圖︱周錫珽
藍玉琦( 25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