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弘曆在位期間,正值盛世,政治穩定,國泰民安,因此他才能「機務之暇,無他可娛,往往作為詩古文賦……」、「每天閒餘時,或作書,或作畫,而作詩最為常事,每天必作數首」。乾隆皇帝醉心於書法臨摹,僅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就臨仿百數十回。乾隆時期,受經濟文化高度發展繁榮,以及其本身的喜好影響,清宮院畫及其他工藝美術品的製作、收藏進入了發展的頂峰。古往今來,文人都非常重視文房用具,皇帝也不例外。乾隆皇帝文采奕奕,能書會畫,其揮毫丹青時所需用的文房用具也比普通文人所用的更為精緻,從北京故宮所藏《乾隆帝寫字像軸》中可以清楚看到當時乾隆書房內家具、文房用品的用材考究、製作精良。瀋陽故宮就藏有一些乾隆時期的文房用具。
清《乾隆款粉青釉葉形筆掭》:高1.5公分,長徑15.5公分,短徑10公分。筆掭又稱筆硯,用於驗墨濃淡或理順筆毫之用,常製成片狀樹葉形。該掭為一對(僅展出一件),為文房用具之一。掭呈葉形,邊緣突起,中心處略凹,凹面很淺,葉片為五瓣;掭底部雕出葉背脈絡。通體施以粉青釉,底部有八個支點痕跡,中央處有「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藍色篆書方款。(劉曉晨提供)
清《人造金星石筆筒》:高18.2公分,口徑長5.87公分、寬3.56公分,底徑長13.4公分、寬5.16公分。筆筒以金星玻璃為材質,總體呈樹樁狀。通體運用鏤雕、凸雕、圓雕等技法製作,筒身攀附數株桃枝,從筒底延伸至口沿,枝葉茂盛,曲幹虯勁,富有張力,桃枝上結出顆顆果實,並凸雕一隻小鳥,鳥翅微張,正欲落地;另外一側凸雕秀石、竹子。筆筒前下部連製一個桃形水丞,整體呈祝壽之意。金星石又稱「金星玻璃」,學名「溫都裡那石」,為人工合成的玻璃石料。其外觀在棕紅色地子中布滿金色星點。金星石為乾隆朝宮廷首創,只有宮內中可以生產和製作,因此價值較高。(劉曉晨提供)
2019年7月18日,在瀋陽故宮的飛龍閣和翔鳳閣展出了「乾隆皇帝的盛京書房—瀋陽故宮藏清宮文房用具展」。展覽分為「麗筆宸翰」、「龍案清玩」兩個單元,分別展出了乾隆御用「文房四寶」,即筆、墨、紙、硯;御用文房清供,即書房的陳設用具及輔助用具。另外,還展出了乾隆皇帝御筆書畫《行書讀史卷》、《雪景山水圖卷》、《為君難冊》、《夢辨卷》等文物。
乾隆三十九年(1774)《弘曆雪景山水圖卷》 :引首縱39公分,橫101公分,畫心縱38公分,橫196公分。圖繪萬木凋零,山巒起伏。淡墨染出天空的陰沉,灑粉造出雪花漫天。圖中央上部題詩一首:「午雲蔽金烏,夜雪灑銅龍。渥澤迎長至,殷希慰半冬。隔窗想浩浩,積閣願重重。不寐消清漏,忘言聽遠鐘。寢衣身敢適,側席意彌顒。難說麥根固,艱哉憶在農。」詩後題記:「畫雪景者承以留白染墨為工,茲出己意灑粉為漫漫之勢,以象落雪,即書夜雪詩於上。甲午長至前二日,御筆。」下鈐「乾」、「隆」朱白文四靈連珠印。畫卷前部引首為弘曆御筆行書大字:「試手初行」,上部正中鈐「乾隆御筆」白文方印。畫前部、中部及前隔水分別鈐「石渠寶笈所藏」、「涉筆偶值幾閑」、「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八徵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等璽印多方。時值乾隆皇帝63歲。圖為局部。(劉曉晨提供)
「乾隆皇帝的盛京書房─瀋陽故宮藏清宮文房用具展」展覽現場。(劉曉晨提供)
乾隆皇帝與他的文化大業
乾隆皇帝在位60年,他一生有許多事可用「最」字來形容。他活到了89歲,是中國歷代帝王中最長壽的皇帝,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活了90歲,乾隆皇帝在世界也列居第二。「乾隆躬漢人之文化,御製詩至十萬首,為陸放翁所不及」,據《四庫全書總目》統計,乾隆皇帝御製詩文全集裡,共有576卷,1500萬字,收集詩歌4萬6300餘首,被稱為最多產的詩人。他最崇拜儒家,尊崇孔子,歷代王朝中共有11位皇帝19次到山東孔府朝聖,而僅乾隆一人就去了9次。他一生共登過11次泰山,是登泰山次數最多的皇帝。乾隆皇帝歷時10年,組織了著名學者160餘人敕編了最大的叢書《四庫全書》,如果把《四庫全書》一面一頁拆下來連到一起,它的長度足可以繞地球一周多。他與其祖父創立的「太平盛世」持續的時間最長。乾隆時期,中國的疆域最大;祖國的名山大川、宮苑園林、古玩、書畫隨處能見他的筆墨,他是題匾刻碑、題詩作畫最多的皇帝。
《乾隆帝寫字像軸》,北京故宮藏。(劉曉晨提供)
他具有頗深文化底蘊,對書畫、古玩均有較高的鑒賞力,其留下的鑒賞印章就有172枚,居帝王、名家之首。若不是乾隆皇帝出於孝心,不想讓自己的年號超過自己的爺爺康熙皇帝的話,想必在位時間最長也非他莫屬,不過他當了4年的太上皇,實際執政時間為63年,他是中國所有皇帝中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此外,乾隆時期還出了一個中國歷史上最大貪官——和珅,民間廣為流傳的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也足以說明和珅貪婪的程度。如果乾隆皇帝有機會穿越到今天參加吉尼斯挑戰(按:央視的一檔綜藝性大型競技挑戰節目),他一定是創造吉尼斯紀錄最多的人。
清《青玉淺雕菊荷插屏》:全高20.7公分,屏高14.5公分、寬20.1公分、厚0.8公分。此插屏由屏板及架兩部分組成。屏板為青玉製成,呈長方形,片狀。玉屏心一面為描金菊花圖案,姿態秀逸,狀物生動,花型碩大,枝葉舒卷。左上為描金楷書御製書:「東籬正慮酒正空,送喜王弘新醞香。優可把陪牡丹紫,屋須重憶鬱金黃。」另一面為描金荷花圖案,荷花或含苞或盛開,荷葉自然伸展。上為描金御題荷花詩:「鯉魚風動柄相搖,破葉疏花勢若飄。卻是色香真淨處,水天了了照清寥。」下附木座,中間雕成古銅錢式樣。(劉曉晨提供)
乾隆時期,出於東巡的需要,瀋陽故宮西路增建了皇帝讀書、看戲以及藏書的建築。西路主要包括文溯閣、嘉蔭堂、戲臺、碑亭、東西遊廊、仰熙齋等。文溯閣是專為貯藏《四庫全書》而修建的藏書閣;嘉蔭堂及戲臺則是清帝東巡駐蹕盛京行宮時舉辦宴會和賞戲的地方;仰熙齋是皇帝東巡盛京,駐蹕期間的御用書房,從瀋陽故宮建築的擴增,亦可見乾隆皇帝對文化的重視。
清《剔紅山水人物紋長方提樑文具盒》:盒高(不含提樑)28公分,長35公分,寬20公分。此件文具盒是清宮中的御用器物,專門用於盛裝文具用品,亦是書房中的觀賞陳設器。盒為長方箱式,盒體為長方形,上面兩個長方形的抽屜。由兩門、四屜、四格構成,盒門和抽屜均安有小巧的銅鎏金把手。盒表面為剔紅工藝製成,邊緣處均飾以回紋,內心為回紋式開光,雕山水、人物紋飾;盒上部為兩個獨立對稱的方盒,各置有小抽屜,表面滿飾錦地圖案,兩盒中間安有銅質鎏金提手;盒下部為兩個對開門,門內置四格、兩屜,盒內壁髹黑漆。(劉曉晨提供)
文房小史
文房用具,一般指筆、墨、紙、硯,為書寫工具,是古代文人書桌上不可或缺的物品。「文房」一詞最早的文獻紀錄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當時專指國家典藏文翰的地方。自隋代科舉制度興起後,與之相應的必備用具——文房用具開始大量出現。到了唐代,文房逐漸演繹為文人的書房,至南唐,「文房」則成為文人書房的專用詞。
清《水晶筆架》: 高7.75公分,長11.35公分,寬2.58公分。筆架亦稱筆格,為擱筆的文房用具。該筆架由水晶製成。立體圓雕成山嶽形狀,平底。筆架主要有五個主峰,中峰略高,兩側山峰漸次,峰頂較尖。山峰下有海水紋。隨形雕琢,流暢婉轉,晶瑩剔透。(劉曉晨提供)
北宋蘇易撰寫的《文房四譜》是最早的文房四寶典籍。宋代的繪畫作品也出現了文房用具,如《槐陰消夏圖》、《西園雅集圖》。在明代,追求文房用具的口味成為當時的一種時尚,經濟繁榮、文人階層地位提高也推進了文房用具的發展。明代屠隆《考槃餘事》中的〈文房器具箋〉列舉了49種文房用具及清玩,如筆、墨、紙、硯、筆格、研山、筆床、筆屏、筆筒、筆船、筆洗、筆覘、水中丞、水注、硯匣、墨匣、印章、圖書匣、印色池、糊斗、蠟斗、鎮紙、壓尺、祕閣、貝光等。明文震亨在《長物志》卷七〈器具〉中,列入的文房用具有硯、筆、墨、紙、筆格、筆床、筆屏、筆筒、筆船、筆洗、筆掭、水中丞、水注、糊斗、蠟斗、鎮紙、壓尺、祕閣、貝光、裁刀、剪刀、書燈、印章、文具等。除了這些直接的文房用具,還編入了香爐、袖爐、手爐、香筒、如意、鐘磬、數珠、扇墜、鏡、鉤、缽、琴、劍等文房清玩的器物。另外在卷三〈水石〉、卷五〈書畫〉、卷六〈几榻〉、卷十二〈香茗〉中,還記錄了文房清玩,如靈璧石、昆山石、太湖石、粉本、宋緙絲、畫匣、書桌、屏、架、几、沉香、茶爐、茶盞等。
清《黑漆描金百壽字羊毫提斗筆》:全長30公分,毫長7.8公分,囊徑3.7公分。筆身通體髹以黑漆地,滿繪描金百壽字,杆端描金回紋及纏枝花卉。杆與羊毫連接部為描金圈。此筆做工精良,紋飾精美,既為實用品,亦可賞玩。(劉曉晨提供)
清《淺黃色灑金蠟箋紙》:全長202公分,寬102公分。此品為清宮御用紙箋,淺黃色,面灑金片,可用以書寫作畫。(劉曉晨提供)
清代是文房用具鼎盛期,這一時期文房用具除了具有實用性,還具有把玩性、陳設性,成為名副其實的「文玩」。特別是在康雍乾盛世富足的經濟條件下,皇帝們更喜歡藝術創作,文房用具更是他們幾乎不能離手的工具,也是他們把玩欣賞的藝術品。在皇帝的重視下,清代的文房用具無論從設計,還是製作,都透著一股清雅脫俗的品味。這時的文房用具除了熟知的四寶和其他文具,還包括專門用於欣賞的文玩和陳設品。
《白玉蟠夔龍長方墨床》: 長6.9公分,寬4.5公分。墨床又稱墨架、墨臺,為擱墨之用。墨床為白玉而製,下附紅木榻形架,側看形似放以墊子的微縮小床。黑床為長方形,底有八個立足。白玉中略有褐黃之色,面上滿雕三隻夔龍形象,一雄一雌一幼崽,均身體曲折多變,反映其具備的靈性與神異。(劉曉晨提供)
清《竹雕巧作如意》: 全長49公分。此件如意以竹根之原形巧作製成,雖然看似粗陋,乃渾然天成。如意表面呈自然鏤空之態,顯得玲瓏剔透,充滿吉兆。如意上下柄部,又形成桃子、蝙蝠等果實和瑞獸造型,寓意祈福長壽、百歲延年。如意下部附紅色絲穗。(劉曉晨提供)
清《牙雕嬰戲蘆瓣臂擱》: 長25公分,底寬5.6公分。臂擱是用來擱放手臂的文案用具,能夠防止墨跡沾在衣袖或手臂之上,另外使用臂擱書寫,也會使腕部感到舒適,故它又稱為腕枕。此臂擱館藏有兩件,展出僅為一件,臂擱呈長條形,覆瓦式造型,上窄下寬,一面為光滑擱面,另一面為鏤空雕刻圖案。兩隻臂擱所刻圖案大體相同,均鏤雕三童捉蟹場景,蘆葦雕刻逼真,螃蟹神似,空中驚起一對鴛鴦,使得場景動感十足,生機盎然,妙趣橫生。(劉曉晨提供)
本篇節錄自〈乾隆盛京書房也開箱!瀋陽故宮藏清宮文房用具展〉,刊載於《典藏古美術》第3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