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解密一個跨領域的創作工事,王嘉明與林昆穎談《處處——台灣高鐵ARt》

解密一個跨領域的創作工事,王嘉明與林昆穎談《處處——台灣高鐵ARt》

在由台灣高鐵公司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策畫創制的「台灣高鐵藝術元年」三階段計畫中,第二階段的「擴散」藝術計畫《處處——台灣高鐵ARt》自正式上線迄今近兩個月,本刊訪問到發想此計畫的兩位創意總監,他們分別為負責腳本設計的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導演王嘉明與主持視覺與軟體介面的豪華朗機工成員林昆穎。
在由台灣高鐵公司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策畫創制的「台灣高鐵藝術元年」三階段計畫中,第二階段的「擴散」藝術計畫《處處——台灣高鐵ARt》(簡稱《處處》)自正式上線迄今近兩個月,本刊訪問到發想此計畫的兩位創意總監,他們分別為負責腳本設計的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導演王嘉明與主持視覺與軟體介面的豪華朗機工成員林昆穎。透過兩位對於《處處》計畫的前期發想、合作過程中面臨到的挑戰、不期而遇的回饋、首次跨越到AR技術的運用與創作結合等各種面向的回應,進一步呈現兩人與團隊此次在創作工事上細緻的設計與想法實踐的過程。
 

《處處——台灣高鐵ARt》APP傳送門:
iPhone >>https://apple.co/2TCvTmP
Android 智慧型手機>> http://bit.ly/2VXAHjo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導演王嘉明與主持視覺與軟體介面的豪華朗機工成員林昆穎與團隊在《處處——台灣高鐵ARt》創作工事上細緻的設計與想法實踐的過程。(莎妹工作室提供)
我們的合作就像是在累積一座龐大的資料山
當問起兩人開始合作的種種,王嘉明和林昆穎不約而同地說起每次開會總是一開始便停不下來,常常一聊就是兩、三個小時,最後卻可能只會決定三件事,而這好不容易定下的三件事又說不定在下次的會議便被徹底推翻。這樣看似沒效率的會議,王嘉明卻懇切地說道,「我們聊天的過程中,就像是在累積屬於我們的合作資料庫,甚至可以譬喻為一座資料山。我們的發想途徑並非從一開始訂定的核心概念中去尋覓,而是看著這座山開始挖掘那些對於我們更為重要的內容。」這樣的過程,也像是在滿天星斗中,透過兩位創作者的交會,牽連出一個星座般。林昆穎幽默地回應,「還好我們兩人還蠻好聊的!當我們在這座資料山中找到屬於這次概念的主題後,便開始分工,只是這階段來得比預期晚一些。」
關於《處處》的概念,最初是王嘉明到雲林進行田野調查,進而延伸出對於台灣在地元素的關注,以及「回家」概念的探討。他開玩笑地說,「我們對於家鄉的小吃攤可能比爸媽還更為關心,就如同當你終於吃到記憶中熟悉的早餐店時,那種終於『到家』的感覺。」而「回家」也是此計畫最初開展的核心,再透過對高鐵場景的踏查,思考往來其中的旅人們,無論去回,終有一處是終將到達的地方。而在這段搭乘高鐵的安靜片刻,便是兩人想擷取的觀眾時間。擅長劇場與視覺藝術創作的兩人並不想寫一個既定的故事套在每位移動的人們身上,而是希望試著能讓故事回到每位乘客自身,進而建構出一個足以勾出每個人述說自身故事的介面。
王嘉明與林昆穎於高鐵站討論《處處——台灣高鐵ARt》計畫的過程。(莎妹工作室提供)
試著將「說故事」的主動權交給觀眾
林昆穎這樣描述,「搭乘高鐵就像是買票看戲的過程,觀眾購票、到現場找到自己的座位、坐定後開始看戲⋯⋯,我們將這段坐定後的時間指涉為觀眾自己在欣賞一齣戲,而我們設計的APP就試圖提供這個體驗的介面。」而一再想要引動的,便是讓觀眾講自己的故事、回溯自身的感覺經驗,這也是介面的流程最後採「類籤詩」的形式表現的原因,而我們將之命名為「人生指南」(「完整人生指南」解析)。
關於「人生指南」的內容設計,王嘉明也說明團隊並不想將內容導向過於結論式的書寫,而是提供更為開放的語彙讓觀眾自行拼組。然而,如何能在除去了一般的故事因果邏輯線後,保有隨機重構可能的同時,仍能夠從中啟動觀眾的感知,開始與自己對話,這也是兩人在進行計畫中所遭遇的挑戰。他也進一步說明,「語言對我來說是一個空間的概念,若以蘋果為例,我們設計的『人生指南』就像是蘋果蒂,這部分讓整顆蘋果看起來更真實些。這個跟以往的編劇工作有著很大的不同,更像是透過語言去建立一個感知流程。我聽到一些回饋者跟我說蠻準的!我想這或許也顯示出他們有在跟自我對話。」而這個APP也是讓大家在匆忙的移動過程中,能夠在這歇緩的片刻,創造出一個能夠面對內在時空的機會。如同台灣的民間信仰,信眾在面對神祗的默禱中,這段不可擾動的寧靜時間與自我對話、甚至自我療癒的過程,這類經驗也對兩人的設計有著很大的啟發。
然而,對於開放性敘事和簡化指令兩方看似有些許矛盾的權衡下,兩人也在設計APP的流程上產生各種拉扯,一方面希望保有多元敘事的開放情境,另一方面又擔心若不簡化指令與結局,可能面臨到使用者對於時間耐受性低的疑慮。這些環節也都是在這之中持續被團隊一再檢驗之處。
從看不見的地方創造場景,再談AR技術運用的實質挑戰
在發展《處處》計畫的討論中,兩人的共識是不想干預高鐵站既有的動線與實體空間,畢竟這些空間原本便存在許多實際的場域功能。在此前提下,兩人便共同以創造一件非實體的計畫展開。最初,以聲音作為敘事主體的概念在兩人心中埋下,進而延伸到想使用最低限度干預形式的個人手機作為主要載體的想法。在高鐵車站和車廂的角落鑲嵌進不同的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讓真實場景得以被擴延為帶有豐富意涵的風景。從對於雲林的田調開始,主責視覺呈現的林昆穎決定擷取台灣在地元素,藉此發想出許多物件、場景與環境的設計,針對每一個場景進行細微地分類與設定,並採取隨機的方式組構出一幅幅截然不同的畫面,所以在每一次的體驗中,觀眾得以進入一個如同寓言般的虛構場景。
然而,從一個兩人都不甚熟悉的AR技術領域切入,不同的工作節奏也增加了規畫的難度。一開始,身為藝術家的兩人天馬行空地羅列出了200多個元素,豐富的想像在實踐上隨即遇到了挑戰。看似微小的技術問題,卻需要比預期更為複雜的程序去克服。在一來一往的相互調整中,工程師必然需要的時間與流程,也反射回到兩人對於創作的思考上。在訪談間,兩人仍坦言很慶幸能遇上配合度非常高的工程師,並從中一點一點學習如何與思考方式迥然不同的夥伴協作。跨領域團隊的共事經驗也讓原本彷彿平行宇宙的思考脈絡,因為合作進程的推展而漸漸匯聚到同一條路徑上。「我認為在這之中收穫最多的就是我和昆穎了,包括AR和3D技術等,我們都是第一次實際嘗試。」王嘉明補充說道。
台灣高鐵藝術元年《處處——台灣高鐵ARt》操作畫面。(國藝會提供)
不僅是技術層面歷經耗時耗力的修改,在整體美術設定亦是如此,在那段時間,團隊總共設定過三套視覺,每一套都是獨一無二且無法取代沿用。而行銷統籌也依據每一階段的進度,進行一次次行銷與宣傳方案的規畫。在這之間的每一個環節,都是透過這樣臨時卻龐大的合作群體所共同完成的。林昆穎坦言,「這次的整個合作過程,就像是在練默契,如果重新再一次,或許會是完全不同的結果。」
乘客可以透過下載《處處——台灣高鐵ARt》APP,並掃描椅背或車票即可抽出屬於自己的「人生指南」。(莎妹工作室提供)
時間感的拿捏與使用者經驗的再創造
在近兩個月的實際上路後,兩人認為《處處》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境就是下載APP的需求容量實在太龐大。而這也是增加使用可能的基礎門檻,若無法突破這點,更遑論進一步開啟體驗的可能。林昆穎就此表示,「我們詢問過工程師,想試試看是否能改採取分段下載的方式,讓單次的容量與網路需求不會成為阻擋使用的主因。但因這方面技術實踐需要考量的細節較多,目前這也仍處於討論的階段。」
原初,兩位創作者均盡可能的豐富各層次的思考轉折,但這也讓觀眾在體驗的過程中增加了許多過於複雜的選擇與不易進入的難度。然對於現在的手機使用者來說,時間耐受性的容忍度也非常直接,可能短短3秒鐘的等待便會產生不耐感。王嘉明說道,「這種反應是劇場環境中少見的經驗,也是我們持續面對的挑戰——面對截然不同的速度感。」
王嘉明與林昆穎於高鐵站場勘。(莎妹工作室提供)
另外,林昆穎也特別提及這個計畫的創作過程中,兩人在設計時一直談論的UI(User Interface,使用者介面)視覺化介面設計工作,但在過程中他們發現到在此之前,對於UX(User Experience,使用者經驗)思考的重要性。「我們一直討論UI的優化可能,卻似乎忽略了更前端的UX思考。」但這部分恰恰也是身為創作者的兩人,不論在劇場或視覺藝術的創作中,最為擅長且慣常思考的路徑。「這是整個APP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或許我們可以不改變現有的架構,但仍可以藉此去回推設想使用者經驗的可能。」透過簡化使用流程與清晰化的語言設計,讓觀眾能藉由人生指南與寓言式虛擬場景相互交會,引發出與自我對話的平台,創造出屬於自己當下獨一無二的故事場景與設定。
王嘉明與林昆穎在設計規劃《處處——台灣高鐵ARt》時,常以大量資料進行分類,並一步步從中提取出最後的核心概念。(莎妹工作室提供)
下一站,《處處》待完成的目標
最後問起《處處》下一個階段的目標時,兩人一致表示,目前仍會朝向優化現有的APP為大方向,進行細節修改,以及完善使用者的體驗流程。而林昆穎也補充表示在現階段的設計中,尚缺少了一些觀眾的主動性參與,他們試圖在既有的流程中,加入更多能引動思考的視覺元素。單純以文字呈現的「人生指南」,對於部分使用者仍有著些許的疏離感,希望透過新增的視覺意象,讓人更能夠藉此勾勒出更多的畫面與情境。團隊並會著手加強關於《處處》的實際推廣與宣傳,透過高鐵站內快閃行動劇、處處體驗步驟懶人包的製作與同步優化等不同方式,希望能在這段旅人移動的過程中,創造出得以讓大家沉浸其中的內在劇場。

相關閱讀:
●〈台灣高鐵藝術元年《處處——台灣高鐵ARt》,啟幕旅客專屬AR人生劇場〉
王萱( 32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