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反叛的格調,鄭在東「何可無此君」

反叛的格調,鄭在東「何可無此君」

The Style of Rebellion, Cheng Tsai-Tung Solo Exhibition: "How can we live without this gentleman?"

鄭在東於異雲書屋的「何可無此君」個展,呈現「致敬奇里柯」、「《世說新語》」三聯畫、「金碧山水」四連屏等系列,以及書法與彩墨小品。發自於對高古精神的追尋,他以鑑古觀今、融匯東西當中異曲同工的精神基底,反映出對既定美學觀念的反叛姿態。

暌違十餘年,鄭在東在台灣的最新個展以「何可無此君」為名,由異雲書屋呈現其近兩年來的新作,包括「致敬奇里柯」、「《世說新語》」三聯畫、「金碧山水」四連屏等幾個系列,以及書法和各式描繪器物的小品,不一而足。並非出身美術專業、卻自學有成的鄭在東,幾十年來的創作都在鑑古觀今、吐納多方新知與美學精神的過程中養成,融匯東西方的同時自成一格,而其本人又尤具市井生活日常之趣味,某些相異的意象與氣質則在其作品中並存而不悖。

藝術家鄭在東。(異雲書屋提供)
「何可無此君」展覽現場。(異雲書屋提供)

鄭在東在審美與創作間尤為重視的,是對某種高古精神的追尋。他以一組三聯畫分別呼應《世說新語.任誕》中的三則典故,又藉直抒「何可一日無此君」於展題,其所嚮往的處世與審美之道呼之欲出。若說此次同時展出的一系列水墨小品如圖鑑般直接描繪宋代香爐、漢代銅象、北魏菩薩像、希臘水注等器物,在較大幅的作品、尤其是「世說新語」這一系列中,鄭在東則採取不同策略,以相當圖像化的思維「拼接」了如「竹林七賢」畫像磚、《洛神賦》中的畫舫、《北齊校書圖》中的人物衣著、自己於市集淘得的古董車這樣一些明確的視覺意象,而同時也大膽納入僅由極簡幾何線條勾勒出的房屋,又及衣物線條之下的人物裸體,這般易令傳統書畫欣賞者所錯愕的突兀形式,在在彰顯鄭在東以風格化進行著反叛行動。

鄭在東,《希臘陶水注》,彩墨紙本,37×34 cm,2021。(異雲書屋提供)
鄭在東,《世說新語系列-02》,彩墨紙本,180×95 cm,2022。(異雲書屋提供)

鄭在東創作時多即興作畫,這種即興又因日常累積的詩外功夫而成。久居中國江南、廣泛遊歷山水與古代遺跡,他在古建築風貌、石窟壁畫間不斷趨向對高古精神與時代風采的尋訪和轉化。這樣的轉化中包含了不同層面繪畫性的實驗與探索,「金碧山水」系列中所凸顯的色彩碰撞即為其一,尤具意味的是,畫面背景之橘、紅、綠、藍實為紙材本身之色,更與藝術家受敦煌壁畫影響的色彩感息息相關。

鄭在東,《金碧山水 四連屏-03》,彩墨紙本,138×70 cm,2022。(異雲書屋提供)

鄭在東對於高古精神之追尋,還以獨特的方式展現於此次展出的一系列「致敬奇里柯」之畫作中,淋漓盡致展現其不拘一格的創作精神。早年習畫、也研習甚至實踐電影創作的鄭在東,常言及超現實主義電影、表現主義繪畫等西方美學的影響。此時我們看到奇里柯(Giorgio de Chirico)標誌性的畫面,如希臘、羅馬時期的雕塑片斷,又如幾何建築體及其對比強烈的光影明暗,那些出現在上個世紀超現實主義湧現之前、並對後者產生巨大影響的形而上繪畫意象。在此,鄭在東進一步以彩墨的繪畫性來援引奇里柯,具臨摹之姿態,卻也重構了畫面本身,透過某種繪畫之間的承接與流轉,傳遞各異卻相通的美學精神,包含有對傳統的文化體制、對既定美學觀念的反叛姿態。鄭在東以迂迴但有跡可循的方式,展現某種遊戲其間、卻又具深刻反思力度的叛逆。奇里柯與鄭在東引用《世說新語》之典故所傳達出的灑脫氣質之間,也似乎共享了異曲同工的精神基底。而展題「何可無此君」中流露出的價值取向,呼應的則是與反叛精神一體兩面的,目之所及的高遠之處。

鄭在東,《致敬奇里柯-03》,彩墨紙本,70×77 cm,2022。(異雲書屋提供)
「何可無此君」展覽現場。(異雲書屋提供)

何可無此君 —— 鄭在東個展

展期|2022.12.04-2023.01.01
時間|11:00-18:00(週一、週二)公休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12巷23號1樓

嚴瀟瀟(Yan Xiao-Xiao)( 216篇 )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