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東方後現代的桃花源:國立國父紀念館「2020潛龍勿用—林章湖書畫展」

東方後現代的桃花源:國立國父紀念館「2020潛龍勿用—林章湖書畫展」

時代浪潮考驗創作者的智慧,藝術真理永遠在彼岸,「莫信全球歸一的,無涯理境策前程。」現正展出的國立國父紀念館開春大展「潛龍勿用—2020林章湖書畫展」,是林章湖最大規模展覽,深具標誌性意義,回顧且展望。「潛龍居」為林章湖2017年自刻用印,表述心境。潛沉研究後現代,至今已十年,林章湖以後現代變法之視角闡釋此展,「易經有句話:『潛龍勿用』,隱喻世事適機而用,用意在審慎運用罷了。這恰好可提醒自己投身『後現代』變法,要知所取捨進退,而後亦應作如是觀。」
百年翰墨花非霧,後現多元石破驚。解構流行孰治本,無明省悟任掇英。
行舟浪險猶心證,舞劍圖窮尚制衡。莫信全球歸一的,無涯理境策前程。
                     —林章湖〈我觀後現代〉
林章湖2019年《寒川》,88×96公分。(林章湖提供)
林章湖書畫創作至今已逾半世紀,從寫帖臨畫的堅實「傳統」基礎,進而與「現代」交輝,到饒開新意識的「後現代」歷程,為藝壇實力派中堅份子。2月13日至3月24日,集其藝術人生之軌跡,從14歲1968 年作《臨張大千秋壑鳴泉》、15歲1969年作《臨唐伯虎草堂清話》、1977年台師大畢業美展國畫第一名《白鷺圖》……到2019年《寒川》、《藏春》、《秘境》、《無用大用》,題材廣闊技巧多元,以後現代水墨精神貫穿。展出水墨作品57件、書法19件、篆刻36方、炭筆速寫本3本、印譜3冊、畫冊論文10本,其詩、書、畫、印盡在「潛龍勿用—2020林章湖書畫展」。
本展由羲之堂陳筱君擔綱策展,台南市美術館董事長黃光男、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廖新田、台灣師大教授白適銘撰文評述,亞洲大學講座教授游銘龍設計畫冊,展覽期間並舉辦座談會,邀集學者教授對談。集台北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藏、高雄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創價學會典藏,及重要私人收藏與畫家自藏。此林章湖最大規模展覽,且作為國父紀念館的開春大展,在在可見林章湖藝術成果的份量,深具標誌性意義,回顧且展望。
左起: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廖新田、策展人暨羲之堂總經理陳筱君、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林章湖、國立國父紀念館館長梁永斐。(羲之堂提供)
2月15日開幕式上,林章湖捐贈水墨作品《十年磨劍》、書法作品《七步成詩》予國父紀念館。當天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立法委員黃國書、文化部前部長洪孟啟、台南市美術館董事長黃光男、台灣美術院院長廖修平、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廖新田、國立台灣交響樂團長劉玄詠、台灣美術院副院長暨台師大美術系榮譽教授江明賢、明道大學講座教授暨前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徵集評審委員杜忠誥、前台師大藝術學院院長梁秀中、前台師大美術系教授羅芳、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鍾經新、國立國父紀念館館長梁永斐、華梵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黃智陽、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白適銘及多位美術系教授、書畫藝術家與藝術同好齊到同賀,值此新冠狀肺炎疫情的非常時期,滿座貴賓都是「生死之交」,證見「湖哥」的好人緣及藝術魅力。
2月15日國父紀念館「2020潛龍勿用—林章湖書畫展」開幕式貴賓合影。(羲之堂提供)
史識中實踐,自在且理想
林章湖畢業於師大美研所,後於風氣前衛的台北藝術大學執教近三十年,創作能量、教學經驗、評論能力三位一體,透過其碩士論文《王蒙山水畫風格之研究》與博士論文《「後現代」與台灣當代水墨》之脈絡,尤顯其重視文化演變的歷史軌跡下對創作者的影響,使作品得以深化與廣化,富時代與個人情感。在「史識」思辨中實踐創作,深化使作品內涵更為深刻豐饒,廣化使風格特色更顯別出心裁。在創作中心性內省,而有著「飛相掃心」(去塵除執)、「心法實相」(形式與內容的相映)、「新法新境」(創新技法與題材)、「象徵解構」(畫面重組等),秉持著發乎本心原創的「自在」,與因應主題技近乎道的「理想」為多年來的美學境界。自教席退休後,林章湖丹青不知老之將至,正面探討自我藝術與當代交鋒問題,「後現代」成為其研究與藝術核心課題,「這就彷佛白石老人當年『衰年變法』為自己打通任督二脈的作法一般……綜觀後現代正銜接著現代容顏,並迴盪著古代跫音,同時也浮現未來身影,而其本身自由潛伏的能量造化,就端視個人的運用之妙了。」
林章湖2012年《隱遯歲月》,70×138公分;詩塘34×138公分。(林章湖提供)
「魚」主題作品,深刻地表現出林章湖之藝術精神。古典「魚藻」畫,游魚多作靜態感受,視覺中缺乏水的元素。林章湖出生於土城,既有著少時的捉魚記憶,在離著不遠的三峽見山間所養鱒魚體態優美靈動,再加以三峽大豹溪之景觀,進而以灑鹽礬水技法,終在寫生中衝激出生命的奔流水花,游魚躍飛清溪間,展現出充沛的生命力。動感活潑的魚畫的背後亦是林章湖的哲學思考啟發。除莊子與惠施「濠梁之辯」的千古命題,他在閱《六祖壇經》「海龍銜珠,游魚不顧」後,隨順覺性,對生命有著新的體悟,魚兒應當回復到不受拘束干擾的本性,弗逆自性,奮進尚志,躍動自如。林玉山曾評其畫:「在發展主觀寫生下,漸走向由造形而至意念的純化境界,尤以畫水新法,自然天成,感人甚深,流露出新的觀點。」展覽中的2016、2018年作《生之禮讚二連作》,左右幅為相隔二年的作品,題詩寄寓不同時空下之生命感懷,客觀世界與自我內觀的進境,結合為一整體二連作,生機勃發奮進,氣勢更形恢宏。
逆境求生的游魚、田園雪衣的鷺鷥、關渡櫛沐的風情、飫遊胸懷的山河、難得糊塗的解構、憧憬故事的物語、退休歲月的舒懷、禪法詩意的書藝篆刻等系列作品,詠懷詩意託物寄興,文質理氣充實畫面,每一件作品無不敞徉於自在本心,追撫理想。
林章湖於作品《生之禮讚二連作》前。(羲之堂提供)
雄強感性,潛龍勿用
黃光男《水墨畫新世紀的美學詮釋者與創作者》評述:「林章湖創作論藝是心手合一,情理並蓄,正是『吾寫此紙時,心入春江水,江花隨我開,江水隨我起』(石濤)的境界。 詩書畫三絕之於林章湖藝術表現與理想,件件作品均在閃爍光芒。不論寫生剪裁、美感造境或意象營造,在『得之天機,生於靈府』之餘,他出入在藝術史長流裡,亦得有文化傳承上中流砥柱。」
林章湖2017年《旭日翔鷗》,136×68公分。(林章湖提供)
廖新田《章法自在,湖光悠遊:林章湖博士的書畫創思》評述林章湖的畫作,具濃烈的詩意、感染力與視覺張力,為「雄強感性」的風格,「重視史識與實踐的林章湖博士,一路以來堅持如一,不知不覺地已銜接過往台灣水墨的現代化歷史,並且豪邁地往後現代的道路上揚長而去,在台灣與華人世界開拓一片華美深邃的『東方後現代』桃花源。」
林章湖2016年《金糊塗》,96×180公分。(林章湖提供)
「潛龍居」為林章湖2017年自刻用印,表述心境。至今,林章湖潛沉研究後現代已有十年,對此回顧且展望的大展,他以後現代變法之視角闡釋,「易經有句話:『潛龍勿用』,隱喻世事適機而用,用意在審慎運用罷了。這恰好可提醒自己投身『後現代』變法,要知所取捨進退,而後亦應作如是觀。」多年來的修道體悟,白髮赤子心的林章湖自省「後現代」之法,就像所有的主義一樣,絕不是藝術的萬靈丹,不可能天下無敵,它難以概全,端視一己思辨體用之妙耳。正如林章湖拈句賦詩之慨歎:時代浪潮無不考驗創作者的智慧,藝術真理永遠在彼岸,「莫信全球歸一的,無涯理境策前程。」
林章湖2019年《自詩.海印三味》, 137×35公分。(林章湖提供)
系列講座—中山講堂
「林章湖藝術觀分享」座談會
時間:2月22日(六)下午2時至4時
主持人:羲之堂總經理陳筱君
與談人:羅 芳教授
    黃智陽教授
    林章湖教授
「當代多元水墨的展望」座談會
時間:2月29日(六)下午2時至4時
主持人:羲之堂總經理陳筱君
與談人:黃光男教授
    廖新田教授 
    白適銘教授
    林章湖教授

2020潛龍勿用—林章湖書畫展

展期:2020.02.13-03.24
地點:國立國父紀念館 中山國家畫廊

 

藍玉琦( 25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