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文房四寶,追求清靜安閑的時光: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特別展

文房四寶,追求清靜安閑的時光: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特別展

文房用具從人們開始使用筆書寫文字或記號起便一同出現了。唐代將書齋這樣一個讀書的空間稱為文房,在文房中具備了一些重要用具,舉例來說,即有「文房四寶」的筆、墨、紙、硯。自古大家就已知道文房四寶各自的存在,唐代開始著重筆的裝飾,同一時間河北易水的製墨,端溪石的開採也逐步進行,富有裝飾的紙跟著流行起來。
隨著電腦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現今的我們愈來愈少用手書寫文字。數十年前當我剛開始從事美術館工作時,記得我座位的桌上就有個硯臺盒。這份需要使用筆的工作,對於寫字不好看的我來說是非常吃力的,但當時的上司對於重大時刻的重要信件,都是一張張信紙振筆疾書。在現在這個可輕鬆排版的社會中,看到親筆手寫或署名的信件,反而令人有種鬆口氣的感覺。即便不是親自面對面,手寫文字或多或少讓我們感受到書寫者的人性及溫度吧。人們寫信時一邊想著對方外,不只是信紙、便箋,隨著使用的筆或紙來挑選墨水顏色,有時甚至會為了調整心緒而特別選擇書寫空間,為了無誤而謹慎書寫。不論是在多狹窄的空間,寫字或寫信的當下,那裡就是這個人的書房,這人所寫出來的東西,如實呈現了這個人的美學觀及教養等。這種感覺在中國數千年來的長久歲月間被持續培養著,至今也仍存在於我們內心深處。先人們打造起的文房精神世界,到了今日仍綿延流傳。
本次展覽以明清文房中重要的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及其他文房用具等為中心,共展出約150件。包含初次公開展示的文物在內的這些作品,說是中國文人愛用文房具的經典代表也不為過。
明代初期〈剔犀具利紋筆〉,總長25.2公分。筆桿粗,紅、黃、黑三色剔犀,裝飾具利紋飾。在筆帽、筆管部分,具利紋以同樣的模式不斷重複,但在筆管下方出現延展變化。筆管中央部分略有凹陷,方便持握,雕刻力道之深,保留了些許元代風格。(重富滋子提供)
關於文人
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都會認為文人就是從事書畫或文藝的人吧。在古代中國,政治職位上分為文科及武科,可以說從事文科的人便是文人,從事武科的人便是武人。多數的高級官員都是文人,包含皇帝也是。另外,文人也不只空有身分,為了治國,他們從小便勤勉鑽研,不只身具學術、藝術兩方面的紮實教養,甚至對於國家內部的治山治水等知識都有深刻涉略。研讀大量的書籍,進而前往各地,累積各式經驗,將此作為參與國事的基礎。正可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便是文人的其中一種樣貌。此外,為了約束人民而要求其人德,理想的文人就是「擁有文德之人」。這些人在處理繁雜事務之餘,待在書房中,被那些因為其教養、美學觀而被挑中的文房用具環繞著,能夠在此度過清閑時分,正是人生無與倫比的樂事。
文房四寶
文房用具從人們開始使用筆書寫文字或記號起便一同出現了。唐代將書齋這樣一個讀書的空間稱為文房,在文房中具備了一些重要用具,舉例來說,即有「文房四寶」的筆、墨、紙、硯。自古大家就已知道文房四寶各自的存在,唐代開始著重筆的裝飾,同一時間河北易水的製墨,端溪石的開採也逐步進行,富有裝飾的紙跟著流行起來。除此之外,歐陽詢(557~641)、褚遂良(596~641)、顏真卿(709~785)等書法大家輩出,此一現象和文房用品的發達或許大大有關。現在日本正倉院中保存有唐代的筆、墨、紙、硯,從中可見到其高度的藝術性。
說到文房四寶,南唐就相當值得一提。南唐為五代十國的「十國」中號稱是最強大的國家,但其實國祚僅不到40年。在此之中南唐的文房用品,可列舉出如被賜予李氏皇姓、身為墨務官活耀的李廷珪所製的墨、於歙州設置硯務官的南唐官硯以及宣紙源頭的澄心堂紙等。這些墨、硯、紙因是絕世真品而被珍愛之,當中唐代又特別將硯臺視之為鑑賞對象,因而從南唐官硯起,無數文人便愛好硯臺,到宋代即可見到如歐陽脩(1007~1072)、蔡襄(1012~1067)、蘇軾(蘇東坡,1038~1101)等愛硯的著名文人。就像這樣,南唐文化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於往後文房用具發展起了很大的影響力。造就此一現象的原因之一,也是因為河北地區戰火不斷,多數文人如墨匠李廷珪便逃往南方的安徽省。此外,皇帝自身對於多數藝術家的保護獎勵,花鳥名家徐熙等文人便因著較高水準文化而自豪。歙州的硯與墨、宣城的紙、休寧的墨等,擁有豐富且優質的資源也是必須考慮其中的。宋滅南唐後,南唐王家的書畫、文房用具便移交至宋代宮廷內府中。當中的一部分被用於宋太宗敕命製作的《淳化閣帖》中,宋代文人文化步步走向繁盛。
明代末期〈方于魯魚符墨〉,最長處7.9公分、最寬處3.5公分。魚符是符節的一種,這件墨便是模仿魚符而作。兩面剛剛好可互相重合,部分地方留有彩料,寫實性的表現以及看似漆的質感,具有強烈存在感。方于魯是明代代表墨匠,留下有著名墨譜《方氏墨譜》。(重富滋子提供)
唐末以貴族階級為主的政治體制崩壞,在反省了五代十國時代的混亂期後,宋代大大強化了以科舉為主的官僚選拔制度。科舉及第進而成為官員的科舉官僚制度,也深刻影響了之後的文人氣質。不再強調貴族階級,反而是憑藉自我學識來從事政治這樣的抱負心,這在文人自信及自豪當中是相當重要的。以科舉官僚為中心的士大夫階級,與南唐以來不斷培養的文房四寶在技術上的升級,使得文藝變得更加美麗,普世價值也朝著這個方向擴展。在宋代初期,蘇易簡(958~997)著《文房四譜》,這是第一次將筆、墨、紙、硯分項論述,成為之後文房四寶論述的方針。宋代第八位皇帝宋徽宗(1082~1135)作為文人獲得了「風流天子」這樣的高評價。他完成了書體瘦金體及繪畫上的院體。然而,他在這政治上的不作為也導致北宋被金所滅,徽宗自己更被金人擄走,亡於異地。南宋末完成的趙希鵠《洞天清錄集》將文房中所需備品分為十類而論,硯、筆之外還有琴、青銅器、怪石、水滴、硯屏、書、碑帖(拓本)、繪畫等文房必需品。這部《洞天清錄集》總結了宋代的文房趣味。
文房體系在宋代逐步形成,接續的元代及明代也繼承了這樣的傳統。元代在文房趣味上雖然稍有停滯,湖州以馮應科為首的知名筆匠輩出,湖筆因而推廣開來。另外,無須多言,宋代在端溪已有採掘坑70餘處,元代到明代之間也在宣德巖及麻子坑等地持續挖掘,時至明末已可產出品質比老坑來得更為優良的石材。明代中期文化鼎盛,萬曆年間(1573~1620)對於書畫及文房用具的清玩風氣更為盛行,迎來了完成期。明初的《新編格古要論》中,將古今器物分為13項,評論其真偽優劣,古玩趣味因而普遍起來。隨著這樣的風氣,萬曆年間高濂所作之《遵生八箋》講述了文房生活必備器具及設備,並頭一次將喝茶提倡為文房中必行之事。從此之後,高濂伊始的清供派以文房中不可或缺之物為基礎,強調焚香及喝茶的重要性。
清代初期〈端溪製竹節硯〉,長17.7公分、寬7.6公分、厚2.7公分。依照石材造型而製成的半筒形硯臺。製作細緻精巧,連竹子斷口的纖維、芽及節都如實表現。墨池及墨堂部分,可見有被稱作魚腦凍的白色斑紋,典雅沉靜,是件帶有端溪製作特徵的作品。內側刻有清代文人吳楚奇等四人的銘文。(重富滋子提供)
同一時間,書畫名人如董其昌(1555~1636)接連出現,造成筆墨製造興盛。在墨的方面,來自安徽被稱為徽墨的墨備受珍視,安徽省中有歙縣及休寧兩處流行製墨的地方,尤其明代歙縣有著以羅小華為首,程君房、方于魯、方端生等製墨名匠,人才濟濟。方于魯以前從事作詩,後在程君房底下製墨。但隨著方于魯與程君房兩人反目成仇,互爭名譽,進而造就諸多知名墨譜流傳後世。最早出版的墨譜是方于魯的《方氏墨譜》(1588年),《程氏墨苑》稍晚才付梓(1604年)。當時安徽擁有許多優秀的版畫刻工,並興於白描畫法,這些墨譜或可視為當時一流畫家丁雲鵬(1547~1628)等人的作品。其藝術價值之高,即便在整個中國版畫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另外,安徽省的宣州製作有上等紙張,專為皇帝製作的「宣德御製箋」為五色雲龍彩箋並施蠟的豪華用紙。這個時代不論是印刷技術或造紙業都甚為發達,甚至出版了中國最大規模的叢書《永樂大典》(1567~1572)。
清代中期〈桃花凍遊環鈕印〉,高2.5公分,長寬1.2×1.6公分。印章是繼文房四寶之後,備受文人珍藏的東西。美麗的質感及可以忍受細緻雕刻的硬度的石材只有中國才有,當中知名產地包含壽山、青田、昌化。本作是開採自壽山高山中,紅色在白色中顯現而出,這樣的情形實為少見,這件印章更只在紅色部分雕刻,更顯難得。(重富滋子提供)
清康熙(1662~1722)到乾隆年間(1736~1795),吸收繼承了明代文化並使其興旺,製作了有著豪華裝飾的筆。康熙及乾隆皆愛好硯臺,特別是康熙偏好愛新覺羅發祥地之吉林省生產的松花石為材的硯臺,命人製造之。此外,到了清代,端溪的水巖僅在皇帝敕命下方可開採。乾隆皇帝作為一個文人表現也相當傑出,命汪近聖製作御墨(乾隆御墨),致力於過去文房具的再現,並開始仿製南唐時代李廷珪的墨和澄心堂紙。宮廷所藏硯臺留有《欽定西清硯譜》20卷,為了這位愛好硯臺的皇帝,同時代的眾多文人也努力於收集硯臺。在此之中,擔任乾隆皇帝敕命《欽定四庫全書》總編輯的紀曉嵐(1724~1805),是最早以硯臺知識之高聞名的愛硯家,乾隆皇帝賜諡號文達。紀曉嵐所作《閱微草堂硯譜》(1916年)作為硯臺參考資料來說,可說是非常珍貴。本展也展出《閱微草堂硯譜》出版前的《紀文達硯譜》(1802年),由紀曉嵐之姪紀樹作跋,並與一方有收錄此兩硯譜、有著紀曉嵐自身銘文的硯臺一同陳列。
其他的文房用具還包含有印材、筆架、筆筒、水滴、玉等,各式各樣,這些都在在顯示此文房主人的知性之高,用其敏銳的美學觀來挑選而出。當中的篆刻,作為文人必學的「詩書畫印」四學之一,對於印本身的材料也是有相當的美學追求。代表性印材的產地有如堪稱印材佼佼者的壽山田黃(福建省)、擁有各種色調及透明感的青田凍石(浙江省)、昌化的雞血石(浙江省)等。這些印材除了有美麗的質感,還必須具備能夠耐受細緻雕琢的硬度,因而印材的產地就僅限於中國境內。印除篆刻、石材,紐的雕刻也是可看之處。有如模仿自秦、六朝時的精緻金屬印,也可見到獅子、龜、象等動物類及青銅器上的夔龍紋等紋飾。如上所述,印雖只是個小作品,但可以賞玩的要素就有篆刻、石材、紐三點,加總起來也是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可與文房四寶匹敵。這次的展覽中和文房四寶一同,這些印章也是焦點之處。變化多端、看似如寶石,請大家好好欣賞這些紋飾、色彩兼具的佳石吧。
明代後期〈雞血平頂印〉,高7.9公分、長寬2.2×2.2公分。昌化石產自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昌化縣,當中最有名的是雞血石。本作在灰白色中湧現紅色斑點,在雞血石中更受重視,是在近代日本以篆刻家身分活耀的園田湖城(1886~1968)的舊藏品。(重富滋子提供)

「文房四寶─追求清靜安閑的時光」特別展

展期:2019.04.06-06.30
地點: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地址:〒530-0005 大阪府大阪市北区中之島1丁目1−26

 

重富滋子( 1篇 )

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學藝員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