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出.逸.遠.外」漢雅軒2023台北當代藝博登場,Rizzoli葉世強專書首發

「出.逸.遠.外」漢雅軒2023台北當代藝博登場,Rizzoli葉世強專書首發

Passing the Torch: Hanart TZ Gallery’s Group Show at 2023 Taipei Dangdai and Release of Yeh Shih-Chiang’s English Monograph

「出.逸.遠.外」聯展,內涵著一個深刻的問題:活在當下的我們,如何有意識地承接前代遺留下來的記憶,包含物品、技藝、藝術、文化乃至於精神思想? 就聯展五位藝術家的年齡與成就來看,畫廊有意以葉世強為脈絡的軸心,輻射觀察范揚存、葉偉立、林其蔚與陳來興等四位藝術家的創作,藉由自省影像、大漆樂器、虹光山水與表現繪畫等面向,展現當代藝術家創作和其生命世界精神性不可迴避的呼應。

承繼者

拔雜草、清理朽木、為蛀蝕木屋結構的白蟻超渡、整修屋簷門窗與生活遺物。八年來,葉偉立(b.1971)的體力、精神、思緒與青春,不間斷地投入於整理葉世強(b.1926)故居的那些歲月,使一度淪爲廢墟的葉世強生活空間又重新活了起來。

葉世強故居中的葉世強大尺幅畫作。(本刊資料室)

因為一段因緣,葉偉立見識到了葉世強藝術精神性的純粹,看到這位藝術家在其生活環境裡留下諸多創作的蛛絲馬跡,在生命的黃昏創作如此多的書畫和巨幅繪畫作品,葉偉立第一次,也幾乎是唯一一次對一位藝術家感到如此的敬佩。 葉世強與葉偉立之間映射的環境、生活與藝術的抉擇意識,不是現代主義式的對抗或超越,而是承繼與內化。

葉偉立與漢雅軒畫廊創辦人張頌仁一同,用近八年的時間,縫補葉世強的藝術脈絡與生涯,隨著故居整理告一段落,以及即將發表的葉世強大型研究專書英文版,這些承繼與內化走到了一個新階段。

這次,漢雅軒(展位C08)在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帶來的聯展「出.逸.遠.外」及相關論壇活動,將以葉世強的藝術實踐作為交會點,與其他藝術家的創作展開深度對話。

出.逸.遠.外

2023年4月,歷史悠久而著名的義大利出版社Rizzoli,發行了以葉世強為主題的大型藝術專書《Constellations: Yeh Shih-Chiang | Yeh Wei-Li》。該書是葉世強離世後,第一本深入其藝術創作內涵的英文研究,呈現了前輩藝術家葉世強的傳奇的隱居生活及原創作品。包括120 多幅藝術家作品圖版,以及國際知名藝評家鮑里斯.葛羅伊(Boris Groys)、策展人柯琳.狄瑟涵(Corinne Diserens)、張頌仁,學者陳傳興、曾少千等人之論述,和張頌仁、葉偉立整理葉世強作品與故居的心路歷程。

Rizzoli以推出高品質而具有價值和影響力的藝術書籍而為人所知,這本大型專書是Rizzoli第一次為台灣藝術家發行的藝術專書,意義不同凡響。本書將於5/11-14日在2023台北當代藝博漢雅軒展位(C08)正式發表。於展會期間的「思想串流論壇」(Ideas Forum)計畫單元,Rizzoli編輯與顧問Ann Renahan將自歐洲來到展會現場,與策展人張頌仁、藝術家葉偉立,對談這項耗時五年的出版計畫的源起和旅程。本書業已開始海外販售,此次也將在漢雅軒展位隆重推出。

葉世強作品《銅板花》,2010,油畫畫布,38cm x 108cm。(漢雅軒提供)
《Constellations: Yeh Shih-Chiang | Yeh Wei-Li》英文版專書封面。(漢雅軒提供)

漢雅軒表示,「出.逸.遠.外」亦即藝術實踐與遠逸精神所編織出的藝術理想性。展出的台灣前輩藝術家葉世強與當代藝術家范揚存(b.1970)、葉偉立(b.1971)、林其蔚(b.1971)與陳來興(b.1949),各自執其不同的媒材傳統,創造出各異的趣味,得以玩拙、賞拙,創作出殊異逸遠的作品。他們遠人群而孤執,寡棄物質而豐穰無礙。藝術家如何生活,生活又如何貼近理想,是一個藝術生命永遠的課題。

葉世強傳奇一生與創作方式早已為人所樂言,葉老不世出隱於外,行事淡泊、寡居山野,坐臥行參。他製作古琴,也玩古琴,其作品繼承了文人傳統的質樸趣味,又充滿了現代氣息。本次展覽將推出葉世強中小幅作品,饒富墨戲丰采,是葉老鮮少面世之難得逸品,可窺見其在枯竭的物質生活中,興味盎然之生命意趣,顯得貼近生活而空靈別緻。

葉世強作品《睡蓮》,2011,油畫畫布,73cm x 119cm。(漢雅軒提供)
葉世強作品《五黃嘴鶴上白雲》,2011,油畫畫布,142cm x 121cm。(漢雅軒提供)

藝術生活

攝影藝術家葉偉立、跨域藝術家林其蔚與金工創作者范揚存是出生於同一世代的中生代藝術創作者,儘管創作軌跡大異其趣,卻都有著相當而濃烈的文人視野:聚焦於長時間而細緻的累積,以及他們自身與生活周遭環境的關係與轉變。 現在身為漆藝與金工創作者的范揚存,1990年代曾與同為金工創作的藝術家洪秀慧在東海大學旁經營「久混窩」,期間也與廟工俊陽等藝術家朋友組成「台中青年遊藝團」,打造屬於自己青春世代的另類文化生活圈。而彼時在台灣的不同地區,亦創發不同的次文化生態系,例如在95年破爛藝術節中的遊牧建築實踐。

自2007年於西班牙修習現代珠寶設計返台後,范揚存即隱居新竹偏山果園裡潛心生活與創作。范揚存深黯品茗之趣,亦精於木作、竹工、製器。2009年開始發展獨創的漆樂器創作,在斲琴與漆學的傳統基礎上,大膽嘗試結構與材料的拆解與重組,創作出形制獨特、突破既有概念的大漆樂器系列。他的作品風緻、細膩而創新,令人驚艷不已。

范揚存所作的漆樂器。(漢雅軒提供)

台灣聲響藝術的先鋒、跨領域藝術家林其蔚,現旅居法國,亦是九零年代學運與地下文化工作者,參經參與噪音實驗團體「零與聲音解放組織」。林其蔚既書寫,也繪畫,他的繪畫作品是音樂性的,以類比的節拍,對抗壓抑、反覆與堆棧的筆觸密佈化為訊號,不以明確的既成想像為目標,而是在繪畫過程中接收畫面的反饋與指引。

於是,林其蔚的繪畫成為了一個不斷地破壞與重建的過程,呈現出一個陌生而熟悉的意識的樣態。受到余承堯山水的影響,在重複與變化中,我們仿彿可以讀到聲響的流動,最終以三色虹光構成的山水形態,呈現在我們面前。

林其蔚作品《寶螺洲》,2023,壓克力彩畫布,97cm x 130 cm。(漢雅軒提供)
林其蔚作品《地母》,2021,壓克力彩畫布,130cm x 97cm。(漢雅軒提供)

葉偉立的創作與他於00年代早期身處台北寶藏巖的經驗有著深遠的關聯,創作中時常有一個核心的命題,是關於人看待自己置身環境的視角,以及處理自身環境的行動。年久失修、錯綜複雜而充滿生活痕跡的所在是他的關懷,這一點在整理寶藏巖與葉世強故居的行動中相疊,也可以觀察到他對環境的感知愈加精煉。隨著葉世強故居整理告一段落,他也將為台北當代帶來返回自身的攝影新作。

葉偉立的攝影作品是關注、體會與想像綜合凝聚的過程,透過持續的勞動,進行長時間的空間改造;他的攝影精煉出這個過程,在此間找尋特定節點按下快門。按下快門的瞬間與長時間的勞動,在此產生拉扯抗衡的張力——他的攝影是巨大、濃厚而戲劇性的凍結。在葉偉立的新系列創作中,可以留意到他在完成葉世強的考掘之後,回到自己的生活空間裡除草整地,培植一方藝術生命的新階段。

葉偉立攝影作品《西蒙與亞倫》,2023。(漢雅軒提供)
葉偉立攝影作品《鯉魚》,2023。(漢雅軒提供)

陳來興是一九八零年代活躍於台灣藝壇的藝術家,作品厚質樸素,具有人本主義的氣味。陳來興向來不驥於世,過著藝術浪人的生活,他的作品有豐富的情緒,處處可見對苦難的關懷,信守公義而不平,亦有鄉土的樂天耿直,於是,「台灣梵谷」的名聲不脛而走。他的作品粗獷而具有干預性的力量,令人振奮而動容。傳神地表達了台灣城鄉轉型期繽紛的色彩與社運狂飆時代的社會氛圍。

陳來興作品《街頭激情》,1988,油彩畫布,128.5cm x 95 cm。(漢雅軒提供)

漢雅軒「出.逸.遠.外」

展出藝術家│葉世強、范揚存、葉偉立、林其蔚、陳來興
地點│2023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C08展位(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四樓)

貴賓預展 (憑數位貴賓通行證入場)
2023 年 5 月 11 日 [四] 2-5pm
開幕夜 (憑數位開幕夜通行證入場)
2023 年 5 月 11 日 [四] 5-8pm
公眾展期
2023 年 5 月 12 日 [五] 11am-6pm
2023 年 5 月 13 日 [六] 11am-6pm
2023 年 5 月 14 日 [日] 11am-5:30pm

延伸閱讀│張玉音/張頌仁談葉世強: 他這麼絕對的拒絕,本身就是一個藝術行為

延伸閱讀│林芷筠/共時與共感的日常:葉世強×葉偉立
延伸閱讀│曾少千/從葉世強、王信看台灣主流藝術史論述之缺憾

延伸閱讀│林怡秀/畫面之外:葉世強繪畫與葉偉立「製框」
延伸閱讀│張玉音/葉偉立一場不容易的遷徙:望向葉世強的棲仙之所

(責任編輯:陳晞)

ARTouch編輯部( 167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