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展演

尋找文物中的「碁女子」:故宮「碁人弈事」特展中的女性身影
國立故宮博物院「碁人弈事—古代圍棋文化」特展(2025/7/12-9/28)以60餘組書畫、古籍與器物,展現圍棋在宮廷、...
香港三大古書畫收藏──香港藝術館「香江藏珍」
虛白齋、至樂樓和北山堂三大中國古書畫收藏鼎足而立,互為補足,堪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收藏,並使香港成為國際上重要的中國書畫收...
北師美術館化身機場航廈,新生代團隊Nn̄g Project策展「亂流:半睡飛行夢」,以失重找回自身
展覽試圖要提出的是一個簡單卻難以回應的提問:在全球流動日益加劇,我們的日常被過度平面與均值化的同時,我們是否還能以不同的...
重建臺灣美術史的關鍵篇章:國美館「履痕深烙」,席德進早期的生命和藝術軌跡
策展人楊永源表示,本次展覽以「履痕深烙」為題,象徵席德進在藝術與人生道路上留下的深刻足跡。席德進於1948年來到臺灣,經...
寫真與戰火之光:展覽「多孔的檔案.探照」中的影像曝光與映射
以這張攝於1940年代的亞圃廬寫真館外觀為核心意象,2025年6月在東京銀座的「多孔的檔案.探照」展覽對彭瑞麟的攝影實踐...
開戰84年、膠彩與台海風雲:陳擎耀擬仿戰爭畫創作的時代啟示
日前藝術家陳擎耀受日本福岡市田川市美術館之邀,舉辦「戰爭與美術」個展,並與美術館新進之日本戰爭時期相關檔案館藏進行對話...
創造矛盾感知的「安全室」:被忽略的日常與災難的真實
我更想從中得知,當代藝術是否得以突破災難治理的制式框架,並揭露其結構的內部,如展覽所欲說明的,國家與社會背後的權力,及社...
漂亮的錯誤,當手變得比手還要聽話:露餡的總是手 — 介面/交握
這場展覽不只是展示「手的樣子」,更逼迫我們直面手的變形與精神出走,回望那個本以為理所當然、永遠可靠的雙手知覺。當我們在展...
C-LAB「異響共聲」前進林茲電子藝術節:臺灣創作能量國際舞台發光
「異響共聲」的英文標題「Polyphony」源自複調音樂的概念,亦象徵多元視角與聲音的共存,呼應2025年林茲電子藝術節...
藝術有何用?藝術是一種筋膜放鬆——本事藝術關渡空間收官展覽「munus」雙部曲
本事藝術關渡空間六年策展計畫邁入最終章,以「munus II:免疫與社群的當代治癒術」作為收官展覽,延續首部曲「mu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