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網路藝術先行者
鄭淑麗(1954-)成長於台灣,在西方自我建構其獨特的藝術觀念,並一舉闖入網路世界開疆拓土。以「數位游牧者」自居,其創作足跡遍布亞洲與歐美,作品以網路藝術裝置、劇情片、行動計劃等多元形式呈現,探索並重新思考全球化時代下科技與人性的中間地帶,反覆辯證性別與身體政治、多元種族與文化、歷史乃至環境等面向的社會政治議題。
鄭淑麗之作品始終圍繞於電子數位科技本質,強調群眾參與及介入。1980年代,鄭淑麗參與獨立影像及草根電視頻道節目製作,投入記錄紐約當時風起雲湧的街頭運動,同時以錄像藝術開啟其創作生涯;1990年代中期開始探索網路藝術,結合電腦程式、影像互動的裝置連結虛擬網路和實際空間,開啟一系列創作、表演與行動計劃,作品《布蘭登》更成為首件由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委託製作及納入館藏的網路藝術作品;2000年以降,其作品則設定以「後網路崩毀」(post-netcrash)時代的情境延續發展,在網路前景樂觀看好的聲浪中,以科幻敘事進行反動。鄭淑麗的創作開啟網際網路超越其數位傳遞技術本質的另一種想像,將之轉化為集體創作的藝術媒介,邀集觀者進入情境,討論當代社會議題。藉由營造跨文化、跨虛實的群體經驗促成觀念再傳播,以力行社會行動實踐,彰顯出當代藝術在數位時代跨越實體疆界的思維。
國際性的策展語境
為強化台灣館之國際連結、與全球藝壇展開多邊對話,北美館與鄭淑麗共議邀請理解其創作脈絡並有長期合作默契之西班牙哲學家普雷西亞多(1970-)出任本屆台灣館策展人。普雷西亞多為美國普林斯頓建築哲學理論博士,是德希達(Jacques Derrida)在紐約任教時的弟子,並追隨哲人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及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的腳步,是今日性別、性與身體研究的思想領袖之一。除曾在巴黎第八大學(Université Paris VIII)授課、也曾擔任巴塞隆納當代美術館(Museu d'Art Contemporani de Barcelona)策展人,及2017年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Documenta 14)公共活動策展人。普雷西亞多身為具札實專業學養與聲望的學者暨策展人,其富遠見之計畫與鄭淑麗之創作脈絡緊密扣合,在本屆將為台灣館提供一條穿透作品張力的閱讀取徑。
對於台灣館展覽的策劃,普雷西亞多表示:「我們身處於人工智慧、軍事科技、基因工程及全球網路高度發展、瞬息萬變的世界,此刻經歷的典範轉移唯有印刷術發明及全球殖民化可與之比擬。在政治學與詩學極具發展潛力的同時,亦有形塑新型態壓迫與拒斥的極高風險。我們需要新的語法與視覺語彙以建立新的主體性,並創造不同感受與渴望的方式。鄭淑麗的作品是導引我們走過這段轉變期極具創造力及實驗性的媒介,她將許多次文化的傳統羅織在一起,從跨性別女性主義,酷兒政治到反種族歧視政治,以科幻小說的敘事、錄像及行為表演等形式演繹。鄭淑麗的創作探詢何謂自由,以及行為自由在當代社會中的真義。展覽地點威尼斯總督府前屬監獄普里奇歐尼宮邸,提供了一個絕佳場域以重新思考當代社會中人的自主與行為受壓制的狀態、劃分於正常與異常之間的界線,並想像新的解放實踐。」
2019「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邀請藝術家鄭淑麗代表參展
鄭淑麗(Shu Lea Cheang)
鄭淑麗是藝術家暨電影導演,使用各種藝術媒材和電影格式創作,包括裝置藝術、表演、網路藝術、公共藝術、影像裝置、劇情片和行動網路劇等。她的藝術追求一種穿越社會、地理、政治與經濟結構疆界的想像與慾望,重新定義性別、角色、機制等。身為網路藝術先驅,她創作的《布蘭登》為首件由美國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委託製作及納入館藏的網路藝術作品。其網路裝置藝術作品中,經常運用電子互動設備建構大眾可參與的開放式網絡,如《保齡球館》(Bowling Alley,1995,美國沃克藝術中心)與《寶貝愛》(Baby Love,2015,巴黎東京宮)等;多人參與式網路演出,如《移動森林》(Moving Forest,2008,柏林數位藝術節)與《UKI》(2009-2016),以集體即興模式實現了逾越激進的情節;她在電影場景和藝術作品的想像中描繪科幻敘事,打造她個人的新酷兒電影科幻類型,稱之為「生態網路恐慌症」(eco-cybernoia) ,如《活色生殺》 (Fresh Kill,1994);「科幻數位龐克」(sci-fi cyberpunk),如《IKU》(2000);「科幻加密龐克」 (scifi cypherpunk),如《體液Ø》(Fluidø,2017)。從上世紀90年代活躍於網路空間進行創作,鄭淑麗現則退居到「後網路崩毀」(post-netcrash)情境中、人體內「生物網」(BioNet)地帶,在當前系列作品中呈現了病毒愛與生物駭(viral love biohack)。鄭淑麗出生於台灣,定居於紐約市20年,現居巴黎。鄭淑麗個人網站|http://mauvaiscontact.info
策展人保羅.普雷西亞多(Paul B. Preciado)。(© Leo Freemann,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保羅.普雷西亞多(Paul B. Preciado)
普雷西亞多身兼作家、哲學家與策展人,是性別與性政治研究的思想領袖之一。他師承安妮絲.海勒(Agnes Heller)和雅克.德希達(Jacques Derrida),於紐約的社會研究新學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獲得哲學和性別理論碩士學位,同時也是榮譽畢業生和傅爾布萊特學人,並於普林斯頓大學取得哲學與建築理論博士學位。普雷西亞多的第一本著作《反性宣言》(Counter-Sexual Manifesto,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獲法國評論家譽為「酷兒理論紅皮書」,是歐洲酷兒和跨性別行動主義的關鍵參考著作。其著作還包括《神農毒癮:性、藥物與生命政治》(Testo Junkie. Sex, Drugs and Biopolitics,The Feminist Press出版)和《色情烏托邦》(Pornotopia ,Zone Books出版),並以後者於法國獲頒薩德獎(Sade Price)。他從2011年至2014年擔任巴塞隆納當代美術館(MACBA)研究部主管暨獨立研究計劃(PEI)主持人,曾於巴黎第八大學(聖丹尼斯大學)以及紐約大學講授身體哲學和跨性別女性主義理論,並自2014年到2017年擔任第14屆文件展(卡塞爾/雅典)的公共活動策展人。普雷西亞多目前是法國阿爾勒的盧瑪基金會(LUMA Foundation)的駐村作家,於雅典、巴黎和巴塞隆納三地居住。
1998年《布蘭登》在阿姆斯特丹測量所(Waag Society)內「解剖劇院」(Theatrum Anatomicum)的展出現場。(鄭淑麗提供)
本屆提名委員吳達坤、林宏璋、胡永芬、胡朝聖、耿一偉、陳泰松、陳慧嶠、游崴、潘小雪(依照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2019「第58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 」台灣館
展期|2019.05.11-11.24
地點|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邸(Palazzo delle Prigioni, Venice, Italy)
台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主辦之2019年「第58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由鄭淑麗出線為參展代表,為台灣館推舉單一藝術家參展以來首位女性藝術家。本屆台灣館提名委員會由獨立策展人、表演藝術策劃人、藝術家、藝評人等多元角色所組成,為提名會議引入更多議題的思辯與激盪。對於本屆提名,北美館館長林平表示:「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作為一個國際平台,我們每兩年一次、彙集收攏台灣當代藝術界對這個平台的想像。近年來由於台灣藝術家、藝術機構於全球藝術社群的平台參與度提升,產生更趨細密而複雜的連結網絡,提名委員進而以展演策略思維,對『代表』藝術家的推薦有更多全球策略性的著墨。鄭淑麗不只是台灣,且為全球網路藝術的先驅,成為推薦首選。」
鄭淑麗表示:「發表網路藝術作品《布蘭登》(Brandon,1998-1999) 之後,我展開了迂迴曲折的創作之路,此次參展機會將我瞬移到普里奇歐尼宮邸,在這個16世紀監獄場景中再次探討罪與罰的議題。我在台灣戒嚴時期高度監控的社會中成長,旅居國外數十年後再度回到台灣,我才重新接觸一個自由開放、先進、且寬厚的新世代。在這樣的狀態下代表台灣參展是一項巨大的任務,我由衷感謝能與具有遠見卓識的策展人保羅.普雷西亞多(Paul B. Preciado),以及全力支持的北美館團隊共同實現這項創舉。」
鄭淑麗,《布蘭登》(Brandon),1998-1999。(紐約古根漢美術館館藏,藝術家及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Tags
ARTouch編輯部( 1701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