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史博館「宜興紫砂—陶塑茗壺特展」

史博館「宜興紫砂—陶塑茗壺特展」

10月7日起至12月18日國立歷史博物館於二樓精品長廊舉辦「宜興紫砂—陶塑茗壺特展」,由郭木生文教…
10月7日起至12月18日國立歷史博物館於二樓精品長廊舉辦「宜興紫砂—陶塑茗壺特展」,由郭木生文教基金會、京泰發展有限公司、陶陶居協辦,展出1980至1990年代中國國營工廠時期,20多位紫砂工藝大師們如何傳承過往並創新突破的代表作品。陶塑類主要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徐秀棠巔峰時期的原作〈十八羅漢〉、〈飲中八仙〉、〈坐八怪〉、〈雪舟學畫〉、〈四大書畫家〉、〈十一面觀音〉等陶塑人物,及其與徒弟周定芳、陸文霞、徐瑞平、范年豐、勇躍俊等人合作之雕塑藝壺原作為主,栩栩如生。茗壺類則有製壺大師的傑出代表作,如吳雲根〈牛蓋洋筒壺〉、朱可心〈漢君壺〉、徐漢棠〈石瓢壺〉,李昌鴻、沈蘧華合作的〈竹簡茶具〉、顧紹培〈高風亮節壺〉、曹婉芬〈菱花線圓壺〉、張紅華〈牛蓋蓮子壺〉及陶刻大師任淦庭、譚泉海、鮑志強、沈漢生等作品。因展品質量豐美,訂於11月14日換檔接力展出。
徐秀棠與弟子周定芳、陸文霞合作之1989年〈竹報平安壺〉。
10月7日開幕式上,力麒建設董事長暨郭木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郭淑珍洋溢著喜悅分享所藏,表述22年前於巷弄間驚豔於石灣陶與紫砂人物雕塑,繼而醉心於東方藝術收藏,「一頭栽進去」藝術的世界。她感性發言:「因為怕破,平時很捨不得拿出來欣賞,這次展覽,真的是萬般喜悅。女兒曾問:『媽媽妳怎麼會這麼喜歡藝術品,那妳拿出這麼多錢收藏、贊助藝術家,那我們以後還會不會有錢?媽媽我覺得妳比較適合當慈善家。』」這段家常談話,引來現場嘉賓哄堂大笑,卻也可見郭淑珍熱愛藝術之心,她則表示能贊助藝術是種榮幸,並於現場以郭木生基金會之名捐贈新台幣60萬元作為歷史博物館專業人員研究獎助金。
徐秀棠1989年〈雪舟學畫〉。
郭木生文教基金會推動社會文化教育及藝術活動,近年來除舉辦展覽、座談會、音樂活動外,並打造大稻埕文化創意平台「綻堂」、經營「台北故事館」,另標下溫州街歷史建物,規劃將打造為古物佛像美術館,面向大眾。
左三起:台北市議員秦慧珠、台北土耳其貿易辦事處代表艾瑞康(Ismet Erikan)、郭木生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郭淑珍、國立歷史博物館長張譽騰、門德揚拍賣公司董事長陳國恩等貴賓開幕合影。
「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宜興古稱陽羨,紫砂製陶始於宋代,盛於明清,向以作工細膩與品味高雅聞名於世,深受歷代士人的影響與喜愛;進入20世紀,紫砂工藝繼續發展,雖在抗戰爆發後,急遽萎縮,在1949年前紫砂從業人員僅剩50餘人,幾乎面臨倒閉危機,後於1954年由中國政府支持成立「紫砂生產工場」,進而轉為復興,在1980年代後大有「點土成金」之勢,到達「瓦罐勝金玉」的境地。
徐漢棠1978年〈石瓢壺〉。
藍玉琦( 25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