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西九文化區、致力收藏20及21世紀視覺文化作品的香港視覺文化博物館M+於今(13)日宣布,香港藝術家楊嘉輝為首屆希克獎得主、駐居北京的獨立策展人楊紫獲選為首屆「希克中國藝術研究資助計劃」研究學人。楊嘉輝以生動多元的手法創作聲音和表演,並充分體現於其裝置作品《消音狀況#22:消音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獲評審委員會一致讚賞。其裝置作品現與其餘五位入圍藝術家的作品一同於M+展亭「希克獎2019」展覽中展出,展期至2020年5月17日。
楊嘉輝(左)《消音狀況#22:消音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獲頒首獎,楊紫(右)的研究提案「彌散性宗教與1980年代中國前衛藝術的起源」獲選首屆「希克中國藝術研究資助計劃」研究學人。( 左:@ iMAGE28,圖片由香港M+提供;右:由楊紫提供)
由M+於2018年在香港設立的希克獎,其前身為中國當代藝術奬(CCAA)。本次獲頒首屆希克獎的楊嘉輝將獲頒港幣50萬元獎金,其餘五位入圍藝術家則各獲港幣10萬元獎金。首屆希克獎評審委員會指出:「楊嘉輝曾受作曲訓練的背景,以聲音為素材創作出富實驗性的作品。他把管弦樂隊演奏的旋律靜音,藉此凸顯那些原本不被注意的聲音。楊嘉輝以幽默元素,促使觀眾將注意力集中在通常被忽視的事物上,並對音樂本質和集體宏圖提出質疑。透過消除主導聲音,作品同時反映了當前政治動態的多種元素。」
楊嘉輝《消音狀況#22:消音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高清錄像、八頻道聲音裝置及地毯,45分鐘,2018年,藝術家借出,展覽現場照片(2019)。(攝影/Winnie Yeung @ iMAGE28 ,香港M+提供)
此外,駐居北京的獨立策展人楊紫獲選為首屆「希克中國藝術研究資助計劃」研究學人。「希克中國藝術研究資助計劃」每兩年頒發一次,由烏利.希克於2007年成立,以M+藏品系列為素材,支持聚焦中國藝術的全新研究。首屆資助計劃將提供港幣20萬元資助金,支持楊紫研究藝術家在20世紀中國參與民間藝術的工作,亦即各種與非精英文化與民間信仰體系相關的實踐。他將在未來數月開展研究,並計劃於2020年年底發表論文及舉行公開演講。
楊紫的研究提案「彌散性宗教與1980年代中國前衛藝術的起源」,在論題中闡述民俗如何持續滋養20世紀中國前衛藝術的發展,令「希克中國藝術研究資助計劃2020」評審委員會印象深刻。評委指出:「楊紫提出的研究着眼於美學、傳統和信仰體系,凸顯那些在中國當代藝術發展中容易被忽視的部分。我們相信他的研究將為整個M+希克藏品及M+藏品系列開闢嶄新的研究領域,而從更廣泛的層面說,可以提供理解和審視中國當代藝術的新角度。」
希克獎及希克中國藝術研究資助計劃
烏利.希克強調,希克獎和「希克中國藝術研究資助計劃」是表彰中國藝術當代實踐及新研究的重要發展,他指出:「希克獎延續CCAA的成果,在關於當今重要藝術實踐的對話中提出清晰的聲音。」博物館致力在當前關於視覺文化的對話中確立新的焦點,而此焦點是跨領域、跨國界並以亞洲為中心。此獎項是這項工作的重要平台,讓M+能夠追溯當代藝術中的聯繫和鄰接關係,而箇中的着眼重點,在當今此刻重要性更甚於從前。
楊嘉輝《消音狀況#22:消音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高清錄像、八頻道聲音裝置及地毯,45分鐘,2018年,藝術家借出,展覽現場照片(2019)。(攝影/Winnie Yeung @ iMAGE28 ,香港M+提供)
ARTouch編輯部( 1701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