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2023桃源美展獎項揭曉:侯思齊、江卓豫獲年度特別獎

2023桃源美展獎項揭曉:侯思齊、江卓豫獲年度特別獎

Awardees of 2023 Taoyuan Fine Arts Exhibition Announced: Special Awards of the Year Go to Hou Ssu-Chi and Chaing Tso-Yu Win

「桃源美展」為桃園歷史最悠久的視覺藝術競賽之一,桃園市立美術館自2020年接手策劃後,採以更聚焦的方式探索類別內的創新與實驗,將賽制改以「繪畫與書寫類」及「立體與影像多媒體類」兩大主題,隔年輪替的方式辦理。「2023桃源美展」第二度以「立體與影像多媒體類」為徵件主題,分為「立體造形類」、「攝影與錄像類」及「科技新媒體類」共3個徵件類別,本屆徵件吸引來自不同世代與多元背景的創作者投件,經審慎評選後共55件優秀作品入選展出。
「2023桃源美展」年度特別獎及桃美獎得主,由左至右:江卓豫、侯思齊、陳顗竹。(藝術家提供)

【年度特別獎】江卓豫(攝影與錄像類)、侯思齊(立體造形類)
【桃美獎】侯思齊(立體造形類)、陳顗竹(攝影與錄像類)
【第二名】吳建興(立體造形類)、施宏儒(攝影與錄像類)、陳誌陽(科技新媒體類)
【第三名】簡莉芸(立體造形類)、曾霆羽(攝影與錄像類)、吳秉祐(科技新媒體類)
【佳作】謝志康(立體造形類)、呂坤彧(攝影與錄像類)、黃元煜(攝影與錄像類)、黃盈嵐(攝影與錄像類)、蔡上清(攝影與錄像類)、Karla Kracht (科技新媒體類)、黃意雯(科技新媒體類)

「桃源美展」為桃園歷史最悠久的視覺藝術競賽之一,桃園市立美術館自2020年接手策劃後,採以更聚焦的方式探索類別內的創新與實驗,將賽制改以「繪畫與書寫類」及「立體與影像多媒體類」兩大主題,隔年輪替的方式辦理。「2023桃源美展」第二度以「立體與影像多媒體類」為徵件主題,分為「立體造形類」、「攝影與錄像類」及「科技新媒體類」共3個徵件類別,本屆徵件吸引來自不同世代與多元背景的創作者投件,經審慎評選後共55件優秀作品入選展出。

2023桃源美展頒獎典禮暨記者會大合照。(攝影 / ANPIS FOTO王世邦,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本屆參與投件的創作者不僅以多樣且豐富的媒材及技法來表現,聚焦的內容主題也反映出對時代的關注,在觀念與訊息傳達的層面上激發了許多全新的思維。本年度不分類別的「年度特別獎」獲得獨立評審團一致共識,頒給江卓豫《自我的邊界》及侯思齊《電視牆─魚骨型》,作品展現出當代藝術中開放與多元的表現。各類別「桃美獎」(第一名)得主,分別由「立體造形類」侯思齊《電視牆─魚骨型》及「攝影與錄像類」陳顗竹《就地重遊》獲得,本年度「科技新媒體類」桃美獎經評審委員決議從缺。

「立體造形類」以靈活的媒材語言召喚感性知覺

本屆立體造形類入選作品展現了多樣且豐富的類型,不僅在材料、技術和關心的議題等方面呈現新世代對時代的敏感度和創意,更在觀念與訊息傳達上引發許多新的思考。評審團李明學委員表示:「入選作品對藝術與社會問題保持高度的敏銳度,並在符號的運用和操作方面表現出相對靈活的特點。在處理想法轉換與展現於物質材料時,所營造的實體感受性,都發揮了立體作為空間性質藝術上獨特的可能,作為時代的藝術詮釋力量,召喚著感性知覺與知識的啟發可能。」本屆立體造形類桃美獎侯思齊《電視牆─魚骨型》,作品以八組螢幕⾯板的「像素」為創作媒材,觀察與思考「物理像素」及虛擬螢幕的「數位像素」兩者間微妙的差異。第二名吳建興《無題》將現成的、象徵性的汽車部位透過藝術家的創作使汽車材料從零件轉變為雕塑領域;第三名簡莉芸《有一些事情本來就…》是藝術家觀察時間在生活經驗裡留下的痕跡來創作,具有時間及空間上的思辯。

侯思齊《電視牆─魚骨型》,2023桃源美展年度特別獎及立體造形類桃美獎作品。(攝影 / ANPIS FOTO王世邦,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江卓豫《自我的邊界》,2023桃源美展年度特別獎作品。(江卓豫提供)

「攝影與錄像類」呈現攝影思維及媒材語言的持續深化

本屆入選攝影類的作品題材廣泛多元,包含常民的土地關照、傳統文化的紀實,亦有從城市景觀的凝視所張開的想像,以及對生存於社會中的感知觀察…等,題材所涉獵面向豐富。錄像類作品則不乏觀念性的身體行為錄像以及物件裝置,更有時間較長的影像敘述。桃美館表示,今年度攝影與錄像類的參展作品,相較於前屆2021桃源美展的攝影作品,有更多的參賽者以組件及裝置的形式展出,可以看到更加多樣的攝影思維,足見藝術家對媒材語言的持續探索與演繹。

本屆攝影與錄像類桃美獎得主陳顗竹《就地重遊》,藉由檢視旅遊攝影,重構現在與過去之間的關係,並以此提出自我在凝視各式圖像的經驗中,透過「觀看」讓記憶自由、找到面向未來並建立藍圖的方法。第二名施宏儒《弄錯的行車記錄器》以行車紀錄器不斷前進的畫面呈現,作品將觀者凝視的機制裝置化為透視造型的錐體來想像盡頭般的地方;第三名曾霆羽《鳳山》提煉南投鳳山里紅土為墨料,並以此媒材進行書寫、記錄、紀念地方,作品搭配錄像建構地方色彩與地方人文、風景之間的關係。

陳顗竹《就地重遊》,2023桃源美展攝影與錄像類桃美獎作品。(攝影 / ANPIS FOTO王世邦,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科技新媒體藝術」展現當隨時代的媒材思考

桃源美展於2021年新開立了「科技新媒體藝術」類別,試圖張開媒材的向度,並與錄像及攝影展示區隔,鼓勵創作者大膽運用科技時代的媒材、語彙、技術、電腦軟硬體、互動介面等,來思考與表達藝術在科技時代衝擊下的以技術和材料思考與全新的創作面貌。本屆科技新媒體作品內容與調度完整,多數藝術家也以組件及空間裝置的方式展現成熟的作品語彙。本屆科技新媒體桃美獎由評審團隊經審慎思考後決定從缺;第二名陳誌陽《如紅陽般普照》探討兩岸政治社會處境,使用昏暗的空間搭配LED燈條營造充滿模糊的壓迫氛圍;第三名吳秉祐《恍惚後像》透過隨機生成的影像及聲音搭配物件來刺激觀者的感官經驗,來反思當今資訊過曝造成其感知失能的經驗。

2023桃源美展展覽現場。(攝影 / ANPIS FOTO王世邦,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林珮淳委員評論:「此次入圍作品具有深刻的創作觀念以及獨特的空間裝置,展現了作品的藝術性與當代性,但仍期待有更大膽挑戰或整合科技的作品,期許未來有更多能與觀眾大量互動甚至利用大數據即時累計或感應等的科技新媒體藝術,相信透過此獎項能鼓勵培養更多傑出的科技藝術創作者。」桃美館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德籍藝術家Karla Kracht親自赴桃園參與競賽,並獲得科技新媒體類佳作,首見歐洲藝術家參與桃源美展,足見近年來桃美館打造的國際形象持續發酵。

2023桃源美展展覽現場––文化局第1展覽室。(攝影 / ANPIS FOTO王世邦,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本屆頒獎典禮暨記者會於10月20日(五)下午1時30分在桃園市政府文化局1樓大廳舉行,現場頒發年度特別獎與前三名、佳作等獎項。所有得獎及入選作品於10月17日(二)至11月4日(六),在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及中壢藝術館盛大展出,誠摯歡迎各方藝文愛好者親臨現場! 桃美館同時期許參賽創作者不僅能以多樣且豐富的媒材及技法來表現,並鼓勵在觀念與訊息傳達的層面上去激發全新的思維,體現藝術創作因時代及科技推進而產生的多樣性與當代視野,持續探究與突破媒材疆界的可能性。同時,藉由桃源美展公辦美展的影響力與資源挹注在地的創作能量,持續為桃美館打開無可限量的藝術能量。

2023桃源美展展覽現場––中壢藝術館。(攝影 / ANPIS FOTO王世邦,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 本屆得獎名單

年度特別獎

江卓豫《自我的邊界》
侯思齊《電視牆─魚骨型》

立體造形類

【桃美獎】侯思齊《電視牆─魚骨型》
【第二名】吳建興《無題》
【第三名】簡莉芸《有一些事情本來就…》
【佳作】謝志康《窩居–磨石子地板》

攝影與錄像類

【桃美獎】陳顗竹《就地重遊》
【第二名】施宏儒《弄錯的行車記錄器》
【第三名】曾霆羽《鳳山》
【佳作】呂坤彧《沉上汪洋》
【佳作】黃元煜《漂流水墨系列》
【佳作】黃盈嵐《吾家。無家》
【佳作】蔡上清《淺意識戀愛中》

科技新媒體類

【桃美獎】從缺
【第二名】陳誌陽《如紅陽般普照》
【第三名】吳秉祐《恍惚後像》
【佳作】Karla Kracht 《Ghost in the Wall》
【佳作】黃意雯《未來人類研究計畫》

※ 本屆評審團名單(依姓氏筆畫順序)

【立體造形類】評審團:
李明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副教授)
涂維政(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助理教授)
蔡芷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
蘇孟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顧世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教授)

【攝影與錄像類】評審團:
王弘志(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王鼎曄(中國文化大學美術學系副教授)
 侯淑姿(國立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副教授)
 徐嘒壎(東海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
 陳建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形研究所退休助理教授)

【科技新媒體類】評審團:
石瑞仁(獨立策展人、前臺北當代藝術館館長)
 吳宜樺(國立臺灣藝術⼤學美術系助理教授)
 林欣怡(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
 林珮淳(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教授)
 陳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年度特別獎】評審團:
白適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
李基宏(藝術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兼任講師)
陳永賢(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教授)
陳明惠(國立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副教授)
蔡佩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藝術學院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副教授兼任所長)

2023桃源美展主視覺。(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2023桃源美展

展期|2023.10.17–11.04
地點|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攝影與錄像類、科技新媒體類):週二至週日9:00–12:00、13:00–17:00; 中壢藝術館(立體造形類)週二至週日9:00–17:00

延伸閱讀|橫山書法藝術館「未究之境:書法中的客家敘事」開啟書藝百年世代對話

桃園市立美術館( 29篇 )

桃園市立美術館,以「一機關多場館」的方式發展。除了選址於中壢青埔的大美術館(亦即母館)之外,分別為兒童美術館、橫山書法藝術館。桃園市立美術館的建築設計與景觀規劃,呼應桃園「千塘之鄉」的地方紋理,串連水景與綠帶、交匯歷史與人文。美術館也將以其多元功能,連結都心與社區、在地與國際。融合城市底蘊、國際視野與未來想像的桃美館,將不僅作為推展藝術的動力引擎,也將形成創新實驗、文化發展的活力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