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坪林茶博館特展:一場「茶」的超時空壯遊

坪林茶博館特展:一場「茶」的超時空壯遊

「茶遊記-茶的超時空壯遊」特展由新北市坪林茶業博物館與國立歷史博物館攜手合作策劃,展出歷代茶具及珍貴文物,展覽循著茶路足跡,帶領觀眾瞭解茶如何遠播到西藏、俄羅斯、日本、英國、印度等地,成為改變全球經貿發展的神奇植物。
從臺灣的凍頂烏龍茶、文山包種茶、東方美人茶到日本的抹茶、煎茶,再到英國人每天都得來一杯的英式早餐茶……全世界的茶種類百百種,喝茶的方式也因地而異。但能想像嗎?茶的原鄉其實在中國,且一開始是藥用之物。茶事千年話,讓我們到新北市坪林茶業博物館(簡稱茶博館)看下去。
「茶遊記-茶的超時空壯遊」特展由新北市坪林茶業博物館與國立歷史博物館(簡稱史博館)攜手合作策劃,於茶博館展出史博館館藏的歷代茶具及珍貴文物,展覽循著茶路足跡,帶領觀眾瞭解茶如何遠播到西藏、俄羅斯、日本、英國、印度等地,成為改變全球經貿發展的神奇植物。另外此展也與臺灣在地連結,將茶葉原鄉納入全球貿易版圖的發展脈絡,讓觀眾了解臺灣茶的特色與重量。
展覽現場,中間者為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廖新田。(圖/國立歷史博物館)
是次展覽一共分為「茶的誕生」、「萬里茶路」及「海上茶香」等部分,除了讓觀眾了解茶葉影響世界至廣至深,也傳達出背後集結許多人物的熱情奉獻及冒險犯難故事。茶源自中國,唐代茶文化始興,並以煮茶法喝茶。到了宋代,喝茶依然興盛,但此時的喝茶方式改變,成了點茶法。宋代點茶法後來隨著僧侶跨海到了日本,以抹茶的形式大致保留至今。點茶法事先將茶葉磨成粉,喝茶時先將茶末放入茶碗後,加入熱水用茶筅攪動,力求茶湯表面浮有一層綿密泡沫。喝茶到了明清又改變面貌,明清出現的泡茶法也讓茶壺登上檯面,也催促了宜興紫砂壺的誕生。
〈紫砂茶壺〉,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圖/國立歷史博物館)
茶不只是在中國綿延流傳著,同時也隨著宗教、貿易、文化交流等因素,透過陸路或海路擴散到世界各地,除了日本的抹茶、煎茶是與中國宋代點茶法、明清泡茶法息息相關,其他地方還有各種不同的喝茶習慣。陸路交通是茶葉傳播較直接的途徑,路程漫長艱辛,從中國西南前往西藏的茶葉貿易路徑稱為「茶馬古道」,由馬幫及挑夫沿著山路運輸,不只形成特殊的馬幫文化,也發展出獨特的緊壓茶方式,以便儲藏運送。最終茶抵達了西藏,當地地勢高、終年溫度低,因而獨立發展出酥油茶的喝茶方式,用大量鮮奶、香料和鹽入茶,以抵禦寒冷且提神醒腦。海上的茶葉貿易在大航海時代急速擴張,各國東印度公司將一箱又一箱的茶葉送入歐洲,掀起歐洲喝茶風氣。
〈金漆花鳥繪瓷茶末罐一對〉,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圖/國立歷史博物館)
臺灣也在茶葉貿易上佔有一席之地。19世紀透過洋商陶德(John Dodd)與買辦李春生的推動,促使Formosa Oolong Tea首度從淡水直航紐約,躍上世界舞臺,締造了輝煌的茶金時代。展覽展至2020年6月14日,愛茶人千萬別錯過。
董耘( 12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