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險中求勝,文人繪畫風潮不減:2020古書畫,「熟貨」守住基本盤

險中求勝,文人繪畫風潮不減:2020古書畫,「熟貨」守住基本盤

即便全球多數產業因疫情停擺,但考量到取消活動帶來的龐大代價,多數拍賣公司選擇避開疫情嚴重時期,延後進行實體拍賣會,抑或改由線上拍賣。種種調動提高了拍品徵集和客戶推廣的難度,然中國古代書畫的市場趨勢卻攀升,突破億元大關者從2019年的三件增加成四件,入圍最低門檻更從人民幣5750萬元提升至5980萬元(以下未標示幣值者皆為人民幣)。

即便全球多數產業因疫情停擺,但考量到取消活動帶來的龐大代價,多數拍賣公司選擇避開疫情嚴重時期,延後進行實體拍賣會,抑或改由線上拍賣。種種調動提高了拍品徵集和客戶推廣的難度,然中國古代書畫的市場趨勢卻攀升,突破億元大關者從2019年的三件增加成四件,入圍最低門檻更從人民幣5750萬元提升至5980萬元(以下未標示幣值者皆為人民幣)。

綜觀排行榜,更加明顯看出書畫高端藏家的分布區域仍屬亞洲。誠然,中國藝術是歐美市場重要的一環,但受限於東西社會文化差異,鑑賞相對困難,歐美藏家對中國繪畫及書法的關注度低。2017年,紐約佳士得「宗器寶繪—藤田美術館藏中國古代藝術珍品」斬獲佳績,看似突破原先侷限,然事實上仍是中國藏家進場。到了2020年,疫情凍結全球交通運輸,市場區隔更加明顯,香港蘇富比、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及永樂拍賣等以中國市場為主的拍賣行,在古代書畫項目大獲全勝。此外,「文人品味」依舊獨占鰲頭,從北宋文同、蘇軾〈墨竹卷〉、明代董其昌1613年作《書畫合璧山水小景》冊至清代王時敏1629年作〈仿黃公望山水軸〉,典型的寫意文人畫受市場青睞。

同樣受到全球交通運輸停滯影響,上榜書畫並未出現日本回流品。回顧前幾年高價排行榜,日本回流的中國古代書畫具有相對優勢,主因是日本收藏多維持良好品相、並有早年書畫圖錄為佐證,加強收藏市場的信心。由於各地疫情的嚴重程度不一,徵件活動受到諸多限制,部分拍賣公司採取守勢,選擇有拍賣紀錄、價格穩定且流傳有緒者,如明代吳彬〈十面靈璧圖卷〉手卷、元代任仁發〈五王醉歸圖〉及佚名〈元人秋獵圖〉,由於「熟貨」對拍賣市場而言並不陌生,藏家更能迅速決定是否競標,縮短猶豫期。另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嘉德在十大排行榜中拿下四席,數量為拍賣公司之冠,其中宋代朱敦儒〈睽索帖〉更是唯一上榜的書法「生貨」,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1明 吳彬〈十面靈璧圖卷〉手卷
北京保利.人民幣5億1290萬元

明 吳彬〈十面靈璧圖卷〉手卷。圖/本刊資料室。

〈十面靈璧圖卷〉雖非首次出現拍賣,但在疫情嚴峻之際現身,實為中國藝術市場的強心針。此一橫卷長達27公尺,明代畫家吳彬以真實尺寸圖繪靈璧石,此石是「石隱庵居士」米萬鍾的收藏,選用傳統筆墨的皴法展現石頭紋理,形構文人雅趣講究的奇姿。畫家完成後,作品便由米萬鍾珍藏,清代道光年間輾轉來到八旗將領薩迎阿的手中。1989年,紐約蘇富比首次拍賣此作,以121萬美元成交,在海外的中國藝術市場創下歷史紀錄。作品除展現畫家獨特的風格,亦是明代賞石文化的見證。畫後的明人題跋也有可看之處,像是書法家董其昌,以「蓋石得五行之秀,如仲詔所藏是已」稱此靈璧石。作品獲多篇藝術研究的援引論述,更曾於國外重要博物館展出。間隔30餘年,北京保利徵得〈十面靈璧圖卷〉並以估價待詢之姿亮相,外界引頸期待。拍賣當日以1億元起拍,反應熱絡非凡,第三口直上2億元,而喊至3億2800萬元關卡之際,仍有新買家加入,最終成交價5億1290萬元,超越2010年北宋黃庭堅〈砥柱銘〉的4億3680萬元,刷新中國古書畫的拍賣紀錄。

2元 任仁發〈五王醉歸圖〉
香港蘇富比.3億655萬1000港元

元 任仁發〈五王醉歸圖〉。圖/本刊資料室。

〈五王醉歸圖〉證明在變化劇烈的市場環境中,古書畫價格仍是保值的「硬通貨」。目前國內外博物館、私人收藏的任仁發傳世作品僅21件,其中〈五王醉歸圖〉描繪唐朝臨淄王李隆基、宋王李憲、申王李撝、岐王李範及薛王李業在花萼樓酒宴之後,帶著醉意踏上歸途的景象。畫作保存狀況佳,敷色妍麗之外,勾勒人物馬匹的線條俐落流暢,承襲北宋李公麟的繪畫風格,實屬畫家經典。從2009年至今,它已有三次上拍紀錄。2009年,首次在佳士得香港秋季拍賣登場,以4658萬港元成交;2016年北京保利秋季拍賣再度出現,由蘇寧集團以人民幣3億360萬元競得成交,預計收藏於即將興建的藝術博物館,後續卻因進口和稅務事宜無妥善處置,賣方未真正入手。相隔四年,2020年香港蘇富比再次上拍,拍前預估金額為8000萬至1億2000萬港元,級距落在前二次拍賣的成交金額間。即便是高價拍品,買家仍是趨之若鶩,超過百口的出價次數,耗時約75分鐘,以3億655萬1000港元成交。若考量貨幣通膨,〈五王醉歸圖〉上漲幅度不大,然在藝術市場上維持穩定價格,仍屬不易。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買方為龍美術館經營者劉益謙,透過天價拍賣,再度打響名聲。

3宋 朱敦儒〈睽索帖〉
中國嘉德.人民幣1億5065萬元

宋 朱敦儒〈睽索帖〉。圖/本刊資料室。

朱敦儒身處兩宋動亂之際,不汲汲營營於仕途,其詩詞婉麗清暢,有「詞俊」之名,其書法直追鍾繇,朱熹譽其書作「精妙醇古」。然多數書法已佚失,如今著名存世者有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塵勞帖〉、上海博物館藏北宋米友仁〈瀟湘圖卷〉之題跋行草,以及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定武蘭亭〉拓本後方的題跋小楷。本次中國嘉德秋拍推出的〈睽索帖〉罕見難得,民初由藏書暨鑑定家張珩收藏,稱道它勝過〈塵勞帖〉,並著錄於《木雁齋書畫鑑賞筆記》,上有張珩私印、吳興張氏圖書之記、譚敬、譚氏區齋書畫之章、徐安、張文魁、張氏涵廬珍藏、五常鑑賞的鑑藏印。此作為朱氏寫給親友益謙的信札,全文約數百字,以楷為體,卻仍保有行草的筆意,跳躍縱放的書寫極具個性。由於它是裝裱成冊,磨損程度遠低於卷軸,保存完好。拍賣當日公布起拍價,金額竟高達1億800萬元,各方買家下手謹慎,五口定勝負,電話委託出價勝過網路競投,以人民幣1億5065萬元成交。

4宋 文同、蘇軾〈墨竹卷〉
北京保利.人民幣1億2190萬元

宋 文同、蘇軾〈墨竹卷〉。圖/本刊資料室。

宋代畫家文同善畫墨竹,對自然觀察入微,純熟運用墨色的深淺去表現陰陽向背,《宣和畫譜》形容其畫藝「筆如神助,妙合天成」。文同與蘇軾交好,繪畫常得蘇軾題字,書畫二者相得益彰,文同、蘇軾〈墨竹圖〉卷即為一例。本作傳承有緒,題跋詩文收於《蘇東坡集》的〈書晁補之所藏與可畫竹三首〉,繪畫亦著錄於明代王世貞《弇州四部稿》、明代朱存理《鐵綱珊瑚》和郁逢慶《續書畫題跋記》等書。學者整理其遞藏經過,現知最早是由郭天錫(1280-1335)收藏,而後流傳至楊一清、李應禎、文徵明、王世貞、繆曰藻、吳榮光、孔廣陶、梁鼎芬等人手中。2018年,蘇軾〈木石圖〉引起「文人畫」的熱潮,而2020年文同創作、蘇軾題款〈墨竹圖〉卷延續文人雅趣的品味喜好,吸引買家關注。作為北京保利秋拍的重量級拍品。拍賣官宣布畫作以人民幣5000萬元起拍,買家以50萬元為級距喊價,然而升至6500萬元之際,其中場內買家直接喊至7000萬元。三位買家持續出價至9900萬元,然一現場買家在喊至1億元之際退出,最終由電話委託和現場買家競爭,由現場買家買得,成交價為1億2190萬元,打破文同的書畫拍賣紀錄。

5清 王時敏1629年作〈仿黃公望山水軸〉
永樂拍賣.人民幣8567萬5000元

清 王時敏1629年作〈仿黃公望山水軸〉。圖/本刊資料室。

王時敏為明末清初的書畫名家,師承明代董其昌的山水畫南宗之說,推崇五代董源、巨然,傳承至「元四家」黃公望、吳鎮、倪瓚及王蒙的文人筆墨。其中尤以黃公望深受畫家喜愛,他透過臨寫名家筆墨,揣摩黃公望筆墨境界的「平淡天真」,積累出自身獨特的藝術體悟。1629年作〈仿黃公望山水軸〉為畫家壯年之作,董其昌在畫上題「絕壑疏泉度,空山急雨飛,子久之筆,不得專美勝國」,意指王時敏從飽覽和臨摹名畫的過程中,創造出不亞名家的當朝經典。除了董其昌,亦有博爾都、王原祁及王翬題款,更為其藝術價值作擔保。本件傳承有緒,曾由清初宋駿業、博爾都及巢可託遞藏,民國初年則來到富商周湘雲手中,上有「朽生」、「博爾都號問亭」、「輔國將軍」、「古鄞周氏寶米室秘笈印」、「雪庵銘心之品」、「巢可託印」鑑藏印。〈仿黃公望山水軸〉估價待詢,拍賣官公布起拍價為3800萬元,買家參與踴躍,各方拉鋸長達一個小時,最終以8567萬5000元成交,金額是畫家個人拍賣紀錄的亞軍。

6明 董其昌1613年作《書畫合璧山水小景》冊
中國嘉德.人民幣7475萬元

明 董其昌1613年作《書畫合璧山水小景》冊。圖/本刊資料室。

明代董其昌為繪畫南北宗論的創始者,透過對古今名繪的鑑賞研讀,學習各家筆墨精髓,創立起松江畫派。他的仕途多舛,此冊繪製於1613年,那年離開了京城,董其昌回到江南水鄉閒居。由畫上款印推測,本冊應是為友人張覲宸創作,張覲宸是著名的書畫收藏家,其「培風閣」曾收藏王羲之〈瞻近帖〉、楊凝式〈草書真跡〉、黃公望〈秋山圖〉及沈周〈東莊圖〉等名作。本冊採圖文對開的形式,仿王蒙、黃公望、米友仁等古代名筆。明代由張覲宸之子張孝思收藏,清代之後,本件曾由笪重光、允祉、查瑩、卓秉恬、李玉棻及孫梴遞藏,流傳有緒。另根據《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的記載,它曾因文革而沒收至北京故宮博物院,而後才退還私人。中國嘉德預估價3500萬至4500萬元,最終以逾低估價的2倍金額成交,落在7475萬元。

7清 朱耷1698年作《山水花鳥書法冊》
中國嘉德.人民幣7130萬元

清 朱耷1698年作《山水花鳥書法冊》。圖/本刊資料室。

朱耷1698年作《山水花鳥書法冊》為曹仲英舊藏。曹仲英是近代重要的書畫鑑藏家,誕生於家世顯赫的天津家族,1949年遷居來臺並悉心經營家族的書畫收藏,而後攻讀法律、遠赴美國工作;1968年成立遠東藝術畫廊,致力於中國藝術推廣。2011年逝世後,2016年洛杉磯郡立博物館推出「別有天地:曹氏收藏17世紀中國繪畫」展覽,向世人展現曹仲英的藝術精藏,其中一件即《山水花鳥書法冊》。本冊展現清初遺民畫家朱耷的經典筆墨風格,花鳥採取簡單構圖,搭配大筆揮灑的奔放線條,氣勢雄壯渾厚、頗具禪意;山水方面延續明代仿古風潮,皴擦墨染運用得當,具有名家風範。它早年曾由日本收藏,因此著錄於《高松市,細溪、鈴木,兩家所藏品入札》、《文人畫粹編》及《中國繪畫總合圖錄:日本篇Ⅱ 寺院個人》等書,1985年左右刊載於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八大山人畫集》。中國嘉德於秋季拍賣推出,起拍價為4500萬至5500萬元,當日買家競投熱烈,出價買家包括現場、電話及網路,最終成交價7130萬元。

8佚名〈元人秋獵圖〉
華藝國際(北京).人民幣6210萬元

佚名〈元人秋獵圖〉。圖/本刊資料室。

〈元人秋獵圖〉為清宮舊藏,並無畫家題款,上鈐「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石渠定鑑」、「寶笈重編」、「乾隆鑑賞」、「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御書房鑑藏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鑑賞」、「無逸齋精鑑璽」等宮廷用璽,1989年首度在臺北寒舍藝術中心展出;2007年起,陸續在北京、內蒙古及香港等地展示。畫卷長達12公尺,畫家運用青綠山水風格描繪秋季山林的景色,當中有北方民族正在進行軍事操演、露營休憩及狩獵等活動,總計700餘人,場面聲勢浩大。本畫最早登錄於《石渠寶笈續編》,清末皇帝溥儀透過賞賜溥傑的手段,藉此將畫攜帶出宮買賣。根據楊仁愷《國寶沉浮錄》記載,畫作先是由當時東北保安總司令鄭洞國的夫人收藏,而後轉至香港收藏家陳仁濤手中。1989年,它在紐約蘇富比第一次上拍,成交價187萬美金;2016年再度由保利華誼(上海)拍賣,成交價6325萬元。如今間隔四年,華藝國際(北京)在疫情嚴重的一年仍能說服藏家,徵得此件實屬不易。即便6210萬元成交價未逾上次紀錄,但它帶動同場拍賣的熱度,整體成效仍不可小覷。

9清 朱耷〈拒霜游魚圖〉
北京榮寶.人民幣6095萬元

清 朱耷〈拒霜游魚圖〉。圖/本刊資料室。

朱耷(八大山人)筆下的動植物總帶有不服命運的頑強堅毅,除了在簡練抽象的構圖中更顯靈動,亦暗喻著不屈於現實的志節氣魄。是次北京榮寶推出的〈拒霜游魚圖〉,堪稱市場少有的八大山人傳世精品。畫幅右側的巨石峭壁壓頂,木芙蓉從崖邊垂枝而下,濃墨染成的大片樹葉襯著花朵的清麗純淨;山崖下的湖水澄淨,青魚和鱖魚正在水中游動。就在一動一靜之間,畫家巧妙地達成奇險卻又穩定的構圖平衡,至於〈拒霜游魚圖〉的命名,則呼應著木芙蓉於危崖生長、魚在湖水悠游之姿態,取自無畏時勢霜寒,悠游自在之意。根據學者考據,認為本作是八大山人在70歲之後的作品,藏於榮寶齋多年,曾經謝稚柳、徐邦達、啟功、楊仁愷、傅熹年等人的掌眼,其中楊仁愷更在《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筆記》中稱讚為精品,多部權威著作如《中國古代書畫圖目》、《榮寶齋珍藏》作品集等皆有收錄。北京榮寶於山東煙臺萬達文華酒店舉辦春季拍賣,八大山人〈拒霜游魚圖〉在「中國書畫.榮名為寶」專場上備受關注,在多次競價下,最終以6095萬元成交。

10清 錢維城《花卉冊》
中國嘉德.人民幣5980萬元

清 錢維城《花卉冊》。圖/本刊資料室。

錢維城幼時熱衷丹青繪事,最初曾和陳書學習寫意折枝花果,而後和董邦達討教山水,自習元四家及清初四王之筆墨。乾隆十年(1745)考得狀元,上京成為皇帝身側重要詞臣,其畫藝亦深受帝王喜愛,因而留下不少山水花鳥作品,並收藏在清宮中。本冊為設色紙本,圖繪12種折枝花。風格上類似清初名家惲壽平的沒骨花卉,以暈染的方式表現花姿,設色妍麗動人。每頁皆搭配乾隆御製詩,足見帝王的賞識之情。由於本冊為清宮舊藏,因此鈐有「石渠寶笈」、「寶笈三編」、「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嘉慶鑑賞」及「嘉慶御覽之寶」鑑藏印,且收錄於《石渠寶笈三編》。在中國嘉德春季拍賣的「大觀之夜」登場,預估價為1500萬至2500萬元,受到買家爭相競標,最終以逾低估價近四倍的金額成交,成交金額5980萬元。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蝦皮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FaceBook
Instagram

張筠( 72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