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影響,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 Basel Hong Kong,簡稱香港巴塞爾)首屆線上展廳,共展出了235間藝廊的作品,已於2020年3月25日閉幕。首屆線上展廳於七天內吸引了超過25萬,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瀏覽。線上展廳呈獻超過2,000件作品,所有作品都列出確實價格或價格範圍,展示的所有作品總價值估計超過2.7億美元。
巴塞爾藝術展全球總監馬克.皮格勒(Marc Spiegler)表示:「我們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藏家的積極反饋,分享在一個數位空間中探索到2,000多件高素質藝術品的意見。對許多中小型藝廊而言,我們的平臺為他們提供了首個能探索線上展廳的機會,以這種方式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新潛在客戶建立聯繫——這在今天尤為重要。」 巴塞爾藝術展亞洲總監黃雅君表示:「來自亞洲各地藝廊的反饋非常熱烈。雖然網上展廳無法取代我們的藝廊朋友們期待在香港巴塞爾實體展會上進行的面對面交流和互動,但我們的項目提供了一個平臺,讓許多藝廊在艱難的時期與藏家保持聯繫及建立新的關係。」

巴塞爾藝術展全球總監馬克.皮格勒(Marc Spiegler)。(© Art Basel)
在接下來的數月中,巴塞爾藝術展將整合來自不同用戶的寶貴反饋,進一步投資和發展這一項全新數位項目,以更好地支持參與的藝廊。典藏ARTouch也訪談國際台灣多位參展商的回覆,包括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高古軒(Gagosian)、豪瑟沃斯畫廊(Hauser & Wirth)、常青畫廊(Galleria Continua)等,台灣方面包括耿畫廊、尊彩藝術中心、安卓藝術、TKG+,以及索卡藝術的回應。
數間畫廊表達了對線上展廳體驗的感想,寶拉庫珀畫廊(Paula Cooper Gallery)高級總監史蒂夫.亨利(Steve Henry),「巴塞爾藝術展線上展廳對於藝術展來說是革命性的,它讓我們與全球藝術社群保持聯繫,並接觸到新的藝術愛好者。」格瑞畫廊(Richard Gray Gallery) 合夥人瓦萊麗.卡百利(Valerie Carberry),「作為一間年輕藝廊,參展巴塞爾藝術首屆網上展廳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透過巴塞爾藝術展線上展廳獲得了來自美國和歐洲的諮詢,並透過這個平臺出售作品。」伊曼紐萊爾藝廊(Galerie Emanuel Layr)總監奧利維亞.圖恩-瓦爾薩西納(Olivia Thurn-Valsassina),表示「我們很高興參展了巴塞爾藝術展線上展廳。當然線上平臺無法取代藝術展內的節奏和互動,但商業活動仍然活躍,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值得的經驗。為了補充巴塞爾藝術展的線上平臺,我們與其他五家重要的亞洲藝廊合作推出了針對我們展覽的虛擬導覽,並獲得了數以百計的觀眾收看,非常成功。」
跨國畫廊普遍成績斐然
大型跨國畫廊包括卓納畫廊,是全球首個引進網上展廳的商業畫廊,網上平臺自此成為卓納畫廊展銷的重要元素,並於受訪時表示,「目前我們的美洲客戶很早就投入到我們的線上展廳,歐洲客人相對沒有這麼活躍,亞洲客戶的反應則相當熱烈。」本屆香港巴塞爾期間,卓納畫廊所售出的藝術品,包括50萬美金的劉野《Book Painting No. 21》、10萬美金的盧卡斯・阿魯達(Lucas Arruda)《Untitled (from the Deserto-Modelo series)》、200萬美金的呂克.圖依曼斯(Luc Tuymans)《Tree》,40萬美金的瑪瑪.安德森(Mamma Andersson)《Incantation》,260萬美金的馬琳.杜馬斯(Marlene Dumas)《Like Don Quixote》,36萬美金的諾亞.戴維斯(Noah Davis)《無題(Man on Couch)》等。高古軒則販售了45萬美金的曾梵志《無題》、26萬美金的賈藹力《Youth and Ultramarine》、50萬美金的石田徹也(Tetsuya Ishida)《Derelict Building Workers Chair》、120萬歐元的格奧爾格.巴澤利茨(Georg Baselitz)《Die andere Seite vom Ölfleck》、30萬美金的詹妮弗・圭迪(Jennifer Guidi)《An Instance of Becoming》、75萬美金的瑪麗・韋瑟福德(Mary Weatherford)《Splendor in the Grass》。

劉野《Book Painting No. 21 (Karl Blossfeldt, The Complete Published Work, Taschen GMBH, 2017)》,油彩、畫布,28x36cm,2018。(卓納畫廊提供)

諾亞.戴維斯(Noah Davis)的作品《Untitled (Man on Couch)》(2009)售價為36萬美元。(擷取自香港巴塞爾線上展廳:卓納畫廊)
豪瑟沃斯畫廊表示,來自歐亞兩洲的舊有及新客人一共購買了八件作品,有越來越多亞洲藏家參與線上銷售的購藏,這使畫廊對高價作品在線上銷售充滿信心。售出的作品包括珍妮・侯哲爾(Jenny Holzer)《XX 8》、約瑟夫.亞伯斯(Josef Albers)《向方形致敬研究:沉默》,以及皮皮洛蒂.瑞斯特(Pipilotti Rist)《水中寶藏(黑色的光)》等。

Jenny Holzer《XX 8》,2015年,203.2 x 157.5 x 3.8cm(© Jenny Holzer,豪瑟沃斯畫廊(Hauser & Wirth)提供)

皮皮洛蒂.瑞斯特(Pipilotti Rist)《水中寶藏(黑色的光)》。(©Pipilotti Rist,豪瑟沃斯畫廊(Hauser & Wirth)提供)
常青畫廊也回覆,線上平臺的關鍵在於最終達成的交易量,此次巴塞爾近300家畫廊的2,000多件作品,無疑會給觀者帶來一定的視覺疲勞和選擇障礙,最明顯的「負面」效果是無法促成現場參觀轉換到交易的買氣,和在「雲端」的客人缺乏直接而深入的互動,也會影響成交的效率與可能,是無法克服的弊端。當然線上終究會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展示平臺和體驗管道,但在我們看來無法從根本上取代線下交易模式的原生優勢。
常青畫廊在線上藝廊開賣前,已經發了販售作品目錄給客人,更因此促成了一部分銷售,目前確定的包括:一件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的雕塑、萊安德羅.埃利希(Leandro Erlich)的裝置作品;其他包括透過線上平臺吸引到的新藏家都還在洽談中。常青畫廊也回覆目前從畫廊方對一些主流線上平臺的探索經驗,以及市場藏家的消費習慣判斷,近幾年內藝術市場還處於「線下體驗經濟」時期。不完全取決於技術,人們線下參觀、選購的優勢是虛擬數位平臺所無法彌補的,其中的社交經驗也是不可少的考慮要素。而藝博會作為主要的交易場所也帶動著城市經濟發展本身,所以目前畫廊評估,仍不認為線上模式會對商業結構產生撬動效果。

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Breathing Room II, 2010》。(常青畫廊(聖吉米尼亞諾、羅馬、穆蘭、夏灣拿、北京)提供)
臺灣畫廊線上展聽銷售與回饋
臺灣畫廊方面,尊彩藝術中心銷售出兩件李重重的作品,進帳大約50萬元,安卓藝術則是販售了七件,但多是畫廊自己推薦客人已完成銷售,透過線上平臺來詢問的客人目前還沒正式成交。
耿畫廊則回應,在如此艱難的時期,主辦方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做應變,推出線上展聽,提供了畫廊以及藝術家們曝光的機會,對展商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體驗,並且在前期有提供詳盡的線上展廳操作手冊給展商參考。相較於氣氛緊湊的博覽會現場,線上藝博提供了更充足的時間給客戶,以較輕鬆自在的方式進行瀏覽,畫廊更有機會與客戶深度交流、推廣藝術家,與提供更完善的資訊。

耿畫廊藉由張宏圖、蘇笑柏、蔣友梅、彭薇等四位藝術家呈現於香港巴塞爾線上展廳,描繪華人世界現代繪畫的多元面向。彭薇《窺 – 28》,水墨、絹,50x75cm,2020。(耿畫廊提供)
這次線上展廳的網頁具備縮放功能,點擊畫面即可放大作品,讓細節、肌理如實呈現。不過,虛擬展牆限制了作品的型態以及呈現方式,以至於雕塑、裝置類型或是尺幅較為精小的作品並不太適合這樣的置入方式,這些是在呈現作品上較為可惜之處。耿畫廊也建議線上平臺能夠提供環景的功能;亦或是允許上傳短片,透過鏡頭多角度觀看作品,以上兩種方法,除了打破立體作品被平面化的侷限外,還能以更生動的畫面吸引觀眾點擊進入觀看作品細節,讓瀏覽線上展廳的過程與體驗更加充實。另外,除了單件作品的呈現方式能邁向多元化,或許將來能推出虛擬空間線上展廳。透過虛擬搭建的空間,讓使用者能遊走其中並點選想要瞭解的作品,藉此畫廊亦能將精心規劃的策展理念,更準確地傳達給觀眾。
耿畫廊也表示,在貴賓預展的第一天即收到許多詢問,其中更以中低價位的作品詢問度偏高許多。耿畫廊和TKG+聯合其他四家國際畫廊,透過ZOOM軟體,進行線上語音導覽活動,單場最高參與人次高達300多人,透過語音搭配螢幕的操作呈現,除了增加生動度,也能有機會與觀眾互動,除了針對展出作品的詢問,畫廊其他的藝術家以及作品同樣地也得到了關注。透過這次語音直播導覽,我們認識了更多新客戶,目前正積極地洽談中。

除了利用巴塞爾藝術展首屆線上展廳的平臺以外,耿畫廊聯手TKG+策劃特展「1D31上線:後臺」,將巴塞爾藝術展線上展廳解構變體,與實體展覽聯集展出,對於藝術展演與收藏平台所面臨的變革延伸進行探索,讓線上策展變得更加完整。(©耿畫廊、TKG+)
索卡藝術也表示,收到許多藏家的詢價訊息,對於這次展出的作品迴響十分熱烈,整體銷售狀況非常好。並非常感謝與支持香港巴塞爾這次因應疫情所提供便捷的線上展廳服務,使得各家畫廊能夠在這個非常時期,將美好的藝術帶給世界各國的藏家,傳遞藝術在亂世治癒人心的力量。整體在使用上的感受良好,唯獨第一天因為同時上線人數過多,展品資料讀取有些延遲。在藝術品現場示意圖的部分,有些作品因為尺寸較小,所以放置在空間中顯得更小,且看不到細節,建議以後可以依作品尺寸製作幾種相對應的現場示意圖,以達到最好的展出效果。最後,建議瀏覽完一件作品後,回到上一個頁面可以跳到原來所看到的畫面,而非網頁的最頂端,以便減少卷軸下滑的時間。

索卡藝術於香港巴塞爾線上展廳呈現六位亞洲深具影響力之藝術家的作品,包括:以西方油畫概念傳達中國山水的悠遠意境聞名的洪凌,圖為洪凌《柔雨》,油彩、畫布,110x120cm,2019。(索卡藝術提供)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