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出色的交易量和倫敦幾筆造成轟動的落槌價,第一季的總結令人安心。
第一季售出超過14萬7300件作品,相較於去年同期,交易量維持在最高水準。在倫敦售出的出色現代作品中,有幾件絕對是博物館級水準的作品,而紐約則賣出罕見的古典大師作品。倫敦和紐約主導了季度結果,因為美國和英國的作品拍賣就售出十億美元以上,佔了全球交易量的41%、全球銷售成績的58%。光是佳士得和蘇富比拍賣行就佔了第一季全球銷售收益的一半,它們提供了重磅作品,特別是傑出的現代畫作,包括最近再度出現的作品,刺激了今年年初的銷售。
延伸閱讀|經典與前沿的交會,2023倫敦「現當代藝術」春季晚拍結果綜覽
季度最佳落槌價
英國的出色表現通常主導了上半年的成績,傳統上,第一場大型現代藝術拍賣會會在倫敦舉行,而頗具聲譽的美國拍賣會總是在稍後的五月舉辦。因此,本季最佳銷售成績來自倫敦,以4,470萬美元拍出一幅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繪於1910年的畫作《教堂與穆爾瑙風景 II》(Murnau mit Kirche II),1910年是這名俄國畫家的轉折點。這幅畫出自3月1日蘇富比策劃的一場品質非凡的拍賣會,當天有好幾幅傑作同時脫穎而出,特別是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抽象畫》(Absktraktes Bild,2,900萬美元)、畢卡索(Pablo Picasso)的《拿著小船的女孩(瑪雅)》(Fillette au bateau, Maya,2,170萬美元)、弗洛伊德(Lucian Freud)《正在閱讀的Ib》(Ib Reading,2,040萬美元)、挪威的孟克(Edvard Munch)一幅四公尺寬的畫作《在海灘起舞》(Dance on the Beach,2,030萬美元),這幅畫在納粹佔領期間被藏了起來,將近80年後再度出現)。
英國佳士得唯一超過1,000萬美元的成交價來自畢卡索的作品《搖椅上的女人》(Femme dans un rocking-chair)(2,040萬美元)。由於它的交易量高、成交率也出色(80%的拍品售出),所以它仍領先其對手約3,000萬美元。英國本季的銷售收益比美國還要多:英國佳士得有2億8,500萬美元,蘇富比有2億4,900萬美元,但是這兩大拍賣行在美國的總收益各自只有1億7,000多萬美元,而紐約富藝斯的收益少了十倍,僅1,760萬美元。
紐約今年年初最出色的作品無疑是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施洗者約翰被斬掉的頭》(Décapitation de Saint Jean-Baptiste),這是蘇富比於1月26日舉行的費舒與戴維森藏品(collection Fisch Davidson)拍賣中,令人嘆為觀止的巴洛克收藏裡最吸引人的一件拍品。這幅畫於1768年在巴黎售出,兩世紀以來不是被認為丟失就是被誤認,最後出現在1989年出版的麥克.賈菲(Michael Jaffé)目錄中。1998年首次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以將近55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這次最終以2,700萬美元左右成交,畫作的價值提高,價格在25年內漲了五倍。
幾幅主要的經典作品備受追捧,好幾位包括哥雅在內的藝術大師都刷新了他們的個人拍賣記錄。哥雅為María Vicenta Barruso Valdés女士及其母親繪製的肖像畫於1月25日在佳士得以1,640萬美元成交。哥雅的成對肖像畫很少,這是唯一一對已知描繪兩名女性的肖像畫。這個非常難得的收購機會讓歌雅的價格翻了一倍,而他上一回創下紀錄是在30年前,當時一幅鬥牛場景的畫作以略高於70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這名藝術家還創下紐約古典大師專拍第二佳的落槌記錄,僅次於魯本斯。
佳士得和蘇富比也在法國取得最佳銷售紀錄:馬諦斯的《側臥的裸女》(Nu couché)以490萬美元售出,馬格利特的兩件作品銷售超過300萬美元,考爾德(Calder)的靜態―動態雕塑以2,400萬美元成交,畢卡索的大型水粉畫售價2,300萬美元,艾爾吉(Hergé)的插畫也以同樣的價格售出,這些都列在法國今年第一季14件百萬美元成交作品之內。佳士得和蘇富比的成就也反應在他們的成交率上,有77%的拍品售出(第一季),但法國本土公司表現最佳的艾德拍賣行(Artcurial)只有68%,米隆拍賣行(Millon & Associés)則為56%。
最終,第一季只有12件作品超過千萬美元,而超過百萬美元的則有263件,僅佔同期藝術品銷售的0.18%。價格光譜的另一端則是完全不同的狀況,新買家對價格適中的作品需求源源不絕。
平均每天售出1,600件作品
拍賣作品的購入通常是透過遠距或線上交易,這種方式隨著時間的演進而變得更加透明,買氣也大大增加。疫情的出現迫使藝術市場的參與者加速推動延遲許久的數位化進程。美國與英國的年輕人、以及越來越多30幾歲的亞洲人對線上交易感興趣。身為全球最大拍賣行的佳士得在2022年年終總結中表示,亞洲太平洋地區的新收藏家增長速度最快,千禧世代在這些收藏新手中的比例不斷增加(2021年有31%,2022年增為34%)。
這些新收藏家是為了樂趣而購買藝術作品,他們會在社交網絡上關注自己喜愛的藝術家、畫廊和拍賣行,他們會採取行動,造就爆炸性的需求:今日,藝術品在拍賣會上的銷售數量是十年前的兩倍。今年短短三個月之內共拍出14萬7,300件作品,亦即平均每天有1,600件作品成交。這個出色的成績與2022年第一季相同,維持了藝術市場史上的最佳表現。
為了回應不斷增長的需求,特別是年輕人的需要,拍賣行大量增加價格適中的作品,讓這個區塊的市場活力變得無與倫比。自疫情前期以來,價格在1000美金以下的作品比例躍升了52%,低於500美金的交易量激增,遠遠高於其他的價格區塊。去年,市場交易量最大的是售價在500美金以下的作品(41%)。售價500至1000美金的作品則占了全球交易量的一半以上。因此,藝術市場的活力與未來也取決於這些目前購買預算不高的年輕或中年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