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藝術的推手2.0」: 畫廊協會與台灣藝術產業視角下的ART TAIPEI

「藝術的推手2.0」: 畫廊協會與台灣藝術產業視角下的ART TAIPEI

在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主持下,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即將迎來第27屆盛會。近年來這一老牌藝博會更是到了一個新的自我提升與轉型階段,畫協理事長鍾經新攜「學術先行、市場在後」的理念推動ART TAIPEI的「再品牌」,也強調今年度主題「登峰.造極」是在使命感堆疊下、於逆境中發出的自我砥礪。
在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以下簡稱畫協)主持下,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ART TAIPEI)即將迎來第27屆盛會,成為2020年受新冠病毒疫情重創的全球藝博會產業中極少數得以如期舉辦的藝博會,並有12家海外畫廊排除萬難前來參與。畫協理事長鍾經新強調自2008年以來,以當年的「3 for VIP─台北.上海.首爾亞太藝博聯盟」計畫為代表,畫協一直以「兼顧本土、朝向國際」的策略,推動台灣藝術產業的國際化,ART TAIPEI的展商結構也維持國內外均等的比例。近年來這一老牌藝博會更是到了一個新的自我提升與轉型階段,鍾經新攜「學術先行、市場在後」的理念推動ART TAIPEI的「再品牌」,也強調今年度主題「登峰.造極」是在使命感堆疊下、於逆境中發出的自我砥礪。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鍾經新理事長。(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提供)
創設自藝術產業隨台灣經濟起飛而興盛之時的畫協,本就與台灣畫廊、藏家有著緊密聯繫。鍾經新強調這四年來畫協一方面著重加強會員畫廊的黏著度,也透過推動大會的雙語介面、創設外展獎助金等一系列舉措幫助提升會員面向國際市場的實力。另一方面,以各種面向藏家的活動規畫來穩固既有藏家群、也不斷開發潛在藏家:如2017年鍾經新上任後旋即主動尋求與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達成「不撞期」共識,提供藏家更為全面的藝博會經驗;翌年畫協成立每月固定舉辦例會與活動的台灣藏家聯誼會,並於同年在藝博會設立台灣藏家特展區。
回顧四年任期,理事長鍾經新自認進一步推動了有利於畫協體質健全的制度化建構。去年畫協曾與公共電視共同企劃推出爬梳台灣藝術產業發展的《藝術的推手》;而畫協的最新工作,包括進一步建立同領域和跨領域的策略聯盟、《臺灣畫廊.產業史年表》的陸續出版、設立「書寫畫廊產業史專題研究獎學金」、跨出國門的特展田野調查等等,則在此基礎上持續推進,朝向「藝術的推手2.0」邁進。本次特別報導聚焦訪問參與ART TAIPEI的資深與新銳畫廊、以及頗具代表性的不同世代台灣藏家,探看他們的ART TAIPEI經驗和對台灣藝術產業的觀察與想像。
老牌畫廊新姿態:傳承藝術中心
成立於 1990 年、一路堅持走專業經紀路線的傳承藝術中心。於2005年即遷往上海,更在2007年於北京798園區加開據點,乃至落葉歸根於光復北路,始終著力於開拓兩岸水墨藝術創作的可能。然被負責人張逸群以「北漂」形容的那段日子,傳承藝術中心依然沒有錯過每年的ART TAIPEI藝術盛會,至今為ART TAIPEI全勤獎資深畫廊。已參展27年、也曾任畫廊協會理事長、副理事長和執行委員會成員的張逸群,指出藝術市場不能只是關起門來在畫廊裡做而已,參與和推動整個藝術產業生態,更是畫廊從業者彼此帶動的共同志業。而一年一度、台灣最重要的藝術博覽會便是ART TAIPEI。走遍中國、日韓的藝博會,張逸群認為ART TAIPEI的優勢在於正規專業和公平性的運作、不排外和兼容並蓄的胸襟以及有溫度的盡心服務,如今年碰上新冠疫情的影響,ART TAIPEI仍排除萬難地與同業們共體時艱地出征打這場硬仗:提供國外參展畫廊防疫旅館和檢疫費用、若停辦全額退費等,更擴大規畫主題特區等,期望對在地文化除了市場熟悉度外,能對於台灣多元文化予以深耕,擴大藝術市場面的可能,讓今年的ART TAIPEI除了是同業交誼相聚以互相支持的平台外,更能帶動在地客群的報復性消費。
中原千尋《綠色使者的歷遊記》,壓克力、畫布,112×162cm,2020。(傳承藝術中心提供)
傳承藝術中心儘管是老牌畫廊,除了向來推動「新浙派」以西學為己用的年輕現代水墨創作外,更不遺餘力於鼎力支持台灣、日本、韓國、印尼等地的年輕藝術家,在眾多畫廊裡獨樹一格。如這次在ART TAIPEI再度亮相的全方位藝術家中原千尋(Nakahara Chihiro),其筆下童話感的多元角色,猶如15世紀法蘭德斯畫家波希(Hieronymus Bosch)「人間樂園」系列幻想版,在繁密而超現實的插畫風描繪中,以寓言式的形體構圖,暗藏當代人心處境,而作品從原作、版畫到相關衍生品,如:公仔、T-shirt等原創的異業結合,更彰顯了新型文創的發展潛力。
疫情下的「在地連結」: MAI 36畫廊
成立超過30年,2015年開始拓展亞洲業務,今年是瑞士MAI 36畫廊第一次參與在台灣舉辦的藝術博覽會。為何選擇參與ART TAIPEI?MAI 36亞洲區代表王維薇說,疫情的衝擊除了打亂每家國際畫廊既有的佈局,也促使畫廊重新審視思考:我們如何在疫情下做一些不同以往的事情?即便出生成長於台灣,近20多年從未如今年般在台灣一次停留超過三個月,也令王維薇重新思考自己與在地的關係。雖然原就在籌劃畫廊的台北展示空間,但王維薇認為在地連結仍舊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這個特別的時節或許正是MAI 36跟ART TAIPEI合作的機會。對MAI 36而言,這不只是一個禮拜的展售會,而是一個讓畫廊能與更多藏家、美術館、在地藝術愛好者連結的平台,並能在此連結基礎下繼續耕耘。由於所有台灣藏家同樣受限於疫情而在台灣停留,她也認為今年會是ART TAIPEI不同以往的一年。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1982年的銀鹽攝影作品《Donald Cann》。(All Mapplethorpe Works © Robert Mapplethorpe Foundation. Used by permission ,MAI 36畫廊提供)
受疫情影響,今年三月份MAI36畫廊移植原計畫在香港巴塞爾展出的項目「KAIROS凱若斯」,於內湖舉辦了一場POP-UP展覽。為了讓藏家能有脈絡地認識畫廊與藝術家,此次ART TAIPEI也將在此一基礎上擴充,帶來十位藝術家的作品。亮點作品除了甫於杜塞道夫K20美術館舉辦回顧暨新系列個展的托馬斯.魯夫(Thomas Ruff)以及臧坤坤的大尺幅作品外,新引介的藝術家則有擅長黑白攝影、嚴肅探討人體攝影的羅伯特.梅普爾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還有曾師從李希特、瑞士重要女性藝術家皮亞.弗萊斯(Pia Fries)。這不僅是弗萊斯第一次在亞洲展出,畫廊也特別與瑞士駐台經貿辦事處合作,將以專區介紹弗萊斯與阿爾布雷希特.施耐德(Albrecht Schnider)兩位瑞士藝術家的作品。呈現畫廊寬廣且深具觀念性的展演項目。
獨樹一幟的反骨街頭潮流藝術:DOPENESS ART LAB
2017年底成立,今年首度參展ART TAIPEI的潮流藝術(Urban Art)實驗空間:DOPENESSART LAB,是由台灣當代潮流藝術家蔡孟達(Kea Tsai)所成立,畫廊前身來自他過去創辦十多年、一直活躍於潮流文化與藝術設計領域的藝術設計創意公司。而從2009年起即以藝術家身分多次參展ART TAIPEI的他,提及帶領團隊參與台灣最重要曝光平台的指標藝博會ART TAIPEI,一直是空間成立至今規劃的目標,並希冀將自身從18歲起開始接觸潮流文化和街頭模板塗鴉創作、時尚品牌設計等長年的觀察,為近年國際新興的潮流藝術進行脈絡梳理。而2018年Kea所策展舉辦的亞洲首創最大規模國際潮流藝術展「ALL the RAGE」、參與上海的藝術博覽會等經驗視野,都將在精選國際經典潮流藝術給台灣觀眾中體現。
DOPENESS ART LAB 2019年所舉辦G-Dragon權志龍之 「UNTITLED, 2017 無題藝術個展」展出現場。 (DOPENESS ART LAB所提供)
而何謂「實驗」的定位,也來自於Kea對於潮流藝術概論方向的深度理解:從帶有街頭藝術精神的群眾底層往上發酵而來、往往帶有融匯流行符號和次文化等反叛精神的生活態度,因而Kea特別指出民主台灣開放擁抱多元的文化氛圍,將是本土潮流藝術開發的一大沃土。自身受英國街頭塗鴉藝術家Banksy啟發,開始喜歡上富含批判、諷刺性的反骨藝術創作,這次將引領DOPENESS ART LAB於ART TAIPEI帶來英國街頭潮流藝術的推手D*Face,作品融匯有經典新普普藝術和美式漫畫的視覺風格,並於太陽穴長出翅膀等藝術家標誌性符號,都是他作品幽默而令人眼睛一亮的高辨識特色。以及來自西班牙、也是潮流藝術中少數的女性藝術家亞莉安娜.奧利弗(Adriana Oliver),抹去眼睛的臉龐和上身,開啟了新的肖像畫表現形式,還有日、台等地視覺元素表現皆是引起全球共鳴的潮流藝術新勢力。而此皆呼應於Kea一直以各種方式投身其中的努力:受邀佳士得拍賣公司成為街頭潮流藝術講座的講者等,對於這股興起的文化運動給予觀念論述方向的生根勃發。把頂尖潮流藝術帶進台灣,透過各種不同模式讓更多人能看見、甚至愛上潮流藝術的文化魅力。
嚴瀟瀟(Yan Xiao-Xiao)( 216篇 )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

朱貽安(Yian Chu)( 134篇 )

大學學習西班牙文,後修讀中國藝術史,有感於前生應流有鬥牛士的血液,遂復研習拉丁美洲現代藝術。誤打誤撞進入藝術市場,從事當代藝術編輯工作。曾任《典藏投資》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企劃主編,現為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副總編輯。

林雅綸( 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