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VR強者黃心健攜手林強,前進坎城!

VR強者黃心健攜手林強,前進坎城!

黃心健的作品,一直是大熱門。黃心健正如火如荼製作的最新一件作品《失身記》,由林強配樂,是一件本土風格極其濃冽的作品。《失身記》上、下集,估計約20分鐘,與坎城電影原聲帶獎(Cannes Soundtrack Award 2015)得主林強合作,強強聯手,非常值得期待。VR時代的來臨,新一輪的藝術競賽已經展開。
黃心健進軍坎城影展記者會貴賓合照(左五起依序為音樂家林強、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台師大藝術學院趙惠玲院長、公廣集團暨華視、公視董事長陳郁秀、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彭俊亨,以及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台師大提供)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藝術世界裡,厲害的藝術家都有強大的自信,深信自己就是征服宇宙的那個人。但在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領域,從台灣幅射到亞洲,再到全球,黃心健,應當是大家都服氣的VR藝術家。繼兩年前,他與美國前衛音樂教母蘿瑞.安德森(Laurie Anderson)共同創作的《沙中的房間》,奪得威尼斯影展VR虛擬實境競賽片單元的「最佳體驗大獎」後,今年5月的坎城影展,黃心健再度展出!由坎城影展「導演雙週」藝術總監保羅.莫雷蒂(Paolo Moretti)直接邀請黃心健,將展出4件作品,包括3件VR新作《登月》、《高空》、《失身記——上集》,以及《沙中的房間》。
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與音樂家林強合照。(台師大提供)
戴過虛擬實境頭盔,感受過黃心健作品魅力的人,就能體會電影「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裡的世界,人們為何如此沉醉於虛擬實境的五感體驗了。而在百花爭鳴的當代藝術世界裡,跟各行各業一樣有著激烈的競爭,無可諱言的,西方當代藝術依舊位在領先群。但VR的出現,讓VR的創作領域重新洗牌!黃心健說,「我們又重新回到競賽的起跑點。」擔任台師大設計系教授的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5月2日於師大舉行記者會,在台師大校長吳正己、公廣集團暨華視、公視董事長陳郁秀、台師大藝術學院院長趙惠玲院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彭俊亨、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的見證下,宣布參展坎城影展。
黃心健的作品,一直是大熱門。甫於3月31日落幕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K),最熱門的畫廊展位,是倫敦Richard Nagy畫廊推出的席勒(Egon Schiele)展覽,還有另一個預約全滿的虛擬實境作品展位,就是HTC的VIVE展間,展出黃心健與安德森再度攜手的作品《登月》。戴上頭盔,觀眾就成為太空人,享受真正波瀾壯闊的太空遊記,太空裡的小碎石迎面襲來讓面罩破損的真實撞擊感,體會VR技術的進步。《登月》作品今年3月第一次在亞洲展出,首展則是去年於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Louisiana Museum of Modern Art)展出。此作是黃心健與安德森,在2018年紀念人類登月50週年的致敬之作。
黃心健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登月》作品展間。(攝影/林亞偉)
《登月》作品,其中的「雪山」篇章。(黃心健提供)
當我們化身太空人,飛天遁地,或是於月球騎乘「月球毛驢」時,特別容易體會天地之大的壯美。我們在黃心健與安德森的作品裡,成為嫦娥在月亮飛行,在月球的山巒谷地裡穿梭,在月球的人類垃圾山裡迷航…,從月球望向地球、望向宇宙,體會作者透過閃爍的星座圖像帶給我們的暗示。《登月》一作,作品核心即是來自安德森1989年獲葛萊美獎提名的「Strange Angels」專輯中,其中歌曲《Ramon》的歌詞:「We don’t know where we come from, we don’t know what we are」。我們從那裡來、我們是誰,是人類自誕生以來不斷提問的命題,也從此誕生無數的哲思、科學發明與藝術作品。《登月》,無疑是透過當前科技創作出的最新力作之一。
《登月》作品,於月球騎驢篇章一景。(黃心健提供)
虛擬實境的應用,藝術作品僅僅只是其中一項,在不同的領域,都可以因地制宜省下大量的資源。黃心健舉例,大型演唱會的成本為什麼高?因為需要不同專業的團隊,包括音響、舞台、燈光、編舞…,要有無數不同團隊需要透過策畫與排練,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但虛擬實境的技術,卻可以讓演唱會透過這項科技,預先以最少的成本排演,規畫出最理想的效果。在VR創作領域,有愈來愈多的藝術家投入,黃心健已位居全球領先群。
黃心健正如火如荼製作的最新一件作品《失身記》,由林強配樂,是一件本土風格極其濃冽的作品。不只是音樂,包括作品的核心與構思,都有著強烈的台灣本地與民俗風格。戴上虛擬實境頭盔,觀眾就像靈魂出竅的鬼魂,從一個關在台灣戒嚴時期監獄裡的政治犯身體裡飛出,開啟了一趟奇幻的旅程。監獄的場景極度真實,就像是從空中看著自己的身體吊著點滴,披著像是裹屍布的報紙,然後離開牢房,飛向自由的天地。飛去看燒王船,飛去看親人。
《失身記——上集》宣傳海報。(黃心健提供)
黃心健《失身記》作品,戴上虛擬實境頭盔的我們,彷若化身鬼魂,但卻一點兒也不可怖。黃心健把戒嚴時期的氛圍與想像,變成了魔幻劇場,農曆七月鬼門開,鬼魂們來到陽間,卻是以溫暖、歡喜的心情,看待這片自身曾經待過的天地、曾經陪伴的親人,曾經共同經歷的民俗活動像是燒王船。黃心健透過作品,重新看待而今在大數據時代,好像被數字取代掉的少數人。人,真正的核心人性,會不會被數據給簡化了呢?這是黃心健提出的質疑,透過鬼魂的視角,為我們帶來從戒嚴時期到數位時代的超現實故事。《失身記》上、下集,估計約20分鐘,與坎城電影原聲帶獎(Cannes Soundtrack Award 2015)得主林強合作,強強聯手,非常值得期待。VR時代的來臨,新一輪的藝術競賽已經展開。
林亞偉 (Lin Ya-Wei)( 1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