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鳳舞紫禁: 清代皇后的藝術與生活──美國波士頓迪美博物館展覽報導

鳳舞紫禁: 清代皇后的藝術與生活──美國波士頓迪美博物館展覽報導

來自北京故宮200多件的珍寶,包括書畫、服飾、金工、首飾、玉器、陶瓷、家具與佛教文物,將向觀眾講述清宮女性鮮為人知的故事。透過婚姻、國事、家庭、生活、宗教及宮廷歷史等不同面向,此展致力彰顯清代后妃群體獨有的視覺藝術和物質文化。
從《還珠格格》、《甄嬛傳》到《延禧攻略》至《如懿傳》,大眾影視中的清宮劇一直是許多觀眾鍾情的題材。不論戲內的人物刻劃、布景道具或梳粧造型,總會引起熱烈的關注討論。但若回到戲外的歷史現場裡,真實情況又會是如何呢?或許當前「鳳舞紫禁︰清代皇后的藝術與生活(Empresses of China’s Forbidden City)」特展能對此提供豐富信息。本展由美國迪美博物館(Peabody Essex Museum)、國家博物館─史密森博物學院的佛利爾─賽克勒藝術博物館(Freer Gallery of Art and Arthur M. Sackler Gallery)及北京故宮博物院合辦,是以清代皇后為主題的首次國際大展。來自北京故宮200多件的珍寶,包括書畫、服飾、金工、首飾、玉器、陶瓷、家具與佛教文物,將向觀眾講述清宮女性鮮為人知的故事。透過婚姻、國事、家庭、生活、宗教及宮廷歷史等不同面向,此展致力彰顯清代后妃群體獨有的視覺藝術和物質文化。
焦點明星
清代歷朝皇后共有20餘位,本展特別聚焦在三位人物身上:崇慶太后(1693~1777)、孝賢皇后(1712~1748)與慈禧太后(1835~1908)。崇慶太后出身紐祜祿氏,11歲以侍妾身分入雍親王府,18歲時生下獨子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不久她受封為熹妃,後晉升熹貴妃,乾隆即位後,遂被尊為皇太后。乾隆四十二年(1777)病逝於圓明園長春仙館,享壽85歲,葬於泰東陵。此回展覽不僅陳列她的多幅巨型肖像(圖1),分別為其60、70與80歲壽誕而創作,生動展現出太后母儀天下的尊榮形象,更還有一件〈崇慶皇太后萬壽圖.第四卷蘭殿延禧〉加以錦上添花。乾隆16年(1751)為了慶祝太后壽辰,特地舉行盛大慶壽宴會,從西華門到西直門外,沿路張燈結綵,聚集文武百官,途中各類藝文活動如戲曲、雜技與舞蹈熱鬧紛呈,將崇慶太后之雍容華貴的形象推至高峰。
圖1 乾隆朝〈崇慶太后七旬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故6452©故宮博物院。
另一位孝賢皇后(圖2)也與乾隆有著密切關係,其出身於富察氏,累世高官的滿族家庭。雍正五年(1727),芳華15歲的她被皇帝指婚給17歲的弘曆作為嫡福晉。當弘曆即帝位後,便冊立她為皇后。相傳孝賢不喜奢華、克勤克儉,平時少戴金玉珠寶而以蓪草絨花代之。她與乾隆二人鶼鰈情深,曾在皇帝患病時,數月不眠不休地服侍在側。乾隆十三年(1748),在與皇帝奉皇太后東巡的旅途中,因路途勞累和體虛久病,不幸病逝於山東德州,悲慟欲絕的乾隆,專程趕回京師料理後事,並為其服縞素12日,還寫下〈述悲賦〉與詩哀悼,以表達對孝賢早逝的傷感與追懷。文末提到「嗚呼﹗悲莫悲兮生別離,失內位兮孰予隨?入淑房兮闃寂,披鳳幄兮空垂。春風秋月兮盡於此已,夏日冬夜兮知復何時?」此作乃是在本展中首次陳列,觀者讀之莫不感到唏噓。
鳳舞紫禁: 清代皇后的藝術與生活──美國波士頓迪美博物館展覽報導
清代后妃的身影往往被壟罩在帝王光芒下,然而慈禧太后的出現卻扭轉這樣的情勢。慈禧出身葉赫那拉氏、鑲藍旗的世襲官宦之家。當她生下咸豐皇帝唯一的子嗣後,便從蘭貴人晉升為懿妃。1861年咸豐駕崩,慈禧遂聯合慈安太后(1837~1881)發動辛酉政變,不但剷除掌權顧命大臣勢力,也開始為年幼的同治皇帝垂簾聽政。慈禧實為晚清政局的主導者,除了挑戰女子不干政的觀念,對宮廷藝術也產生深遠影響。另外為了改善她的國際印象,慈禧曾授意美籍畫家凱瑟琳.卡爾 (Katharine A. Carl,1865~1938)為其創作肖像(圖3)。1905年慈禧把此畫贈與美國,以表示對該國人民的友好關係。該作是近50年來首次在美公開展出,成為本展的亮點。其他還有由宮廷御用攝影師裕勛齡(1874~1943)拍攝的珍貴照片,提供觀眾第一手的清宮實況場景。
鳳舞紫禁: 清代皇后的藝術與生活──美國波士頓迪美博物館展覽報導
尊榮身分
清代后妃的活動領域與物質世界,是建構她們尊榮身分的重要場所與必要手段。若以壽康宮為例(圖4),此棟建築位在內廷外西路,始建於雍正十三年(1735),乾隆元年(1736)完工,為清代太皇太后與皇太后的居所,太妃和太嬪亦隨居於此,皇帝每隔數日須至此行問安禮。根據故宮專家指出,當崇慶太后去世後,乾隆仍於每年聖誕令節及上元節前一日至壽康宮拈香禮拜,瞻仰寶座以申哀慕之情。本宮正殿內懸掛乾隆御書「慈壽凝禧」匾額,東西旁間闢為暖閣,東暖閣即是后妃禮佛之處,整體呈現出隆重莊嚴的禮儀空間。而一只〈金交龍紐皇后之寶〉印璽(圖5),則是作為皇后身分的重要依據,只有在舉行相應的冊封典禮完成後才具生效。日後印鑑寶璽便藏存於宮中,以證明皇后的專屬等級地位。
鳳舞紫禁: 清代皇后的藝術與生活──美國波士頓迪美博物館展覽報導
鳳舞紫禁: 清代皇后的藝術與生活──美國波士頓迪美博物館展覽報導
除了現有的宮殿建築和實際文物,此次陳列出來的兩幅〈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掛軸,亦能帶領觀眾一窺當時清宮后妃日常生活的富麗雅緻場景。在「桐蔭品茶」中(圖6左),紫衣仕女正手持紈扇,於繁茂的梧桐樹下靜心品茶。月洞門後旁亦可見到黑漆描金書架一隅,其上擺放數函書籍,象徵畫中主角的豐厚學識與文化修養。而在「烘爐觀雪」內(圖6右),宮掖女子則頭戴貂皮絨帽,臨窗而坐觀賞雪景。庭院中的翠竹與梅樹,不但代表堅忍不拔的積極精神,更透露對日後幸福來臨的渴望與期待。此組畫作原名〈胤禛妃行樂圖〉,共計12幅,是胤禛令畫家為其御苑圓明園而訂做,原貼於該園「深柳讀書堂」內的圍屏上,雍正十年(1732) 始入藏紫禁城中。
鳳舞紫禁: 清代皇后的藝術與生活──美國波士頓迪美博物館展覽報導
廳室擺設
為了要讓觀眾理解清代后妃生活的豐富起居布置,策展團隊特地精選不同形制的文物納入展覽中,例如製作於乾隆年間的〈紫檀木嵌琺琅山水花卉百鳥朝鳳圖圍屏〉、〈黑(紫)漆描金山水圖多寶格櫃〉和〈黑漆描金妝奩盒〉等。若以大型圍屏為例,其主結構分為五扇。屏心正面為通景百鳥朝鳳圖,中央部分則是一鳳一凰棲息於梧桐樹上,四周百鳥圍繞共襄盛舉,遍地奇花異草與樹石流水,展現出富麗華貴的生動氣息。而另一件小款妝奩盒(圖7左),其外型為正方形,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部開啟奩蓋,內有方盒,用於擺放鏡子;下部附有扇門,內含抽屜,用於存放首飾。盒體表面施以彩石與金箔為鑲嵌裝飾,作工精細繁複,紋飾寓意深遠,匯集多種工藝技巧於一器,既有古色古香之韻味,又具出奇無窮之新意。
鳳舞紫禁: 清代皇后的藝術與生活──美國波士頓迪美博物館展覽報導
有了精美的櫥櫃匣盒,當然少不了各類擺飾物件。例如乾隆朝〈金胎掐絲嵌畫琺瑯開光庭院母子圖執壺〉(圖7右),其壺身以掐絲琺瑯西番蓮紋為地,開光內飾人物、山水、花卉與庭院圖繪。壺頸鏨飾花卉紋、雲頭紋、蕉葉紋各一周,流口、執柄、橫梁與壺體焊接端處皆飾張口龍首。蓋頂圓托內鑲嵌紅色珊瑚珠,梁柄所飾花托內鑲嵌青金石和綠松石各一。此壺造型沿用明代執壺樣式,開光內的圖畫雖作中國風格,但卻雜糅歐洲繪畫的表現技法,屬於中西合璧的皇家珍品。還有一件同時代的〈金填花雲龍執壺〉,通體鏨刻龍戲火珠紋,所含祥龍數量多達38條,呈現出金碧輝煌且耀眼奪目的皇室氣象。另外清宮后妃夏季手中必不可少的團扇,因其造型多變、設計繁複而備受矚目,一如〈米色紗貼絹桃樹仙鶴圖烏木雕花柄團扇〉(圖8)所示。
鳳舞紫禁: 清代皇后的藝術與生活──美國波士頓迪美博物館展覽報導
首飾服裝
一般民眾在觀看清宮劇時,總會特別注意后妃登場時所穿戴的首飾和服裝。此回展覽囊括了朝冠、金約、耳飾、領約、吉服冠與朝珠等不同品項,是北京故宮服飾藏品赴美展出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由青絨製成的〈點翠嵌珠后妃朝冠〉(圖9左),上綴紅色絲絨,再附加金絲托冠金鳳與珍珠,應為皇太后或皇后的夏季朝冠。〈銀鍍金點翠嵌珠石牡丹鳳紋鈿子〉(圖9右)則為清晚期作品,是光緒帝皇后穿著吉服時使用。鈿子以藤片作骨架,後用青、紅兩色絲絨編結成狀,再加上口銜各種串珠寶石的金鳳與金翟為點綴。除了皇帝登基、大婚、后妃受封等場合,鈿子是滿族女子在吉慶節日裡最常戴的一種冠帽。另外從〈銀鍍金鑲珠娃娃瓶式簪〉、〈銀鍍金嵌寶石玉蟹紋簪〉(圖10左)與〈玳瑁鑲金嵌珠寶桃蝠梅紋鐲〉(圖10右)中,皆可見到匠師使用珍稀原料,以巧妙構思與精湛技術,製作出帶有吉祥寓意的燦爛飾品。
鳳舞紫禁: 清代皇后的藝術與生活──美國波士頓迪美博物館展覽報導
鳳舞紫禁: 清代皇后的藝術與生活──美國波士頓迪美博物館展覽報導
在服裝展品部分,以乾隆朝〈明黃色彩雲蝠團壽紋妝花緞女棉袍〉(圖11左)與光緒朝〈紅色綢繡金雙喜萬字地五彩雲蝠鶴八團龍鳳紋女棉袍〉(圖11右)為代表。前者為皇后於壽誕慶賀時穿用的吉服袍,其通身裝飾團壽字,間飾五彩流雲與紅蝠紋,象徵「長壽百歲」與「洪福齊天」。後者是專門替光緒帝皇后大婚時而特別製作的禮服,又稱為「龍鳳同合袍」。在清代皇后冠服中,無論是紋樣設計或工藝技巧,此款製作過程最為嚴謹繁複。〈駝色緞繡平金百鳥朝鳳紋綿襪〉(圖12左)乃為康熙朝后妃冬季穿用,襪身外部以素緞為面料,內絮絲棉加強保暖功能。襪筒則施飾百鳥紋,另使用金線以平金技法繡製完成,工巧細緻而金光熠熠。光緒朝〈黃色緞堆綾嵌料石虎頭紋花盆底袷鞋〉(圖12右)則屬清代后妃鞋的一種,其底部呈花盆底狀,由木頭製成,外裱白布與塗料,並以彩料嵌綴「萬」「壽」二字。
鳳舞紫禁: 清代皇后的藝術與生活──美國波士頓迪美博物館展覽報導
鳳舞紫禁: 清代皇后的藝術與生活──美國波士頓迪美博物館展覽報導
精神生活
即使生活於富麗堂皇的充裕物質環境中,清代后妃仍不忘追求心靈的安詳與平靜。清宮信仰以佛教為主,尤其重視金剛密乘,紫禁城內大大小小的佛樓、佛堂與佛閣共達40多處。展品中一件乾隆時期的〈銅無量壽佛〉(圖13),或許可以說明這種對信仰的熱衷情況。為了歡祝母親崇慶太后的八十大壽,乾隆特別訂製此尊無量壽佛法像作為壽禮,安置供奉在慈蔭樓中。該樓屬於清宮藏經樓之一,建於乾隆三十年(1765),曾收藏著名北京版藏文大藏經《甘珠爾經》108部。其位在慈寧花園北端,坐北朝南共上下兩層,各面闊五間。前後設門,可直通慈寧宮,是太后經常往來祈禱膜拜之處所。除了精美塑像,本回展品還包括一組青玉供器(蓋爐、燭臺和花插)、佛珠手串與經書寫本等莊嚴佛教文物。
鳳舞紫禁: 清代皇后的藝術與生活──美國波士頓迪美博物館展覽報導
此次最受館方策展人大力推薦的展品者,是一座大型〈金髮塔〉(圖14)。崇慶太后去世後,乾隆下旨製作金塔一座,中心供奉無量壽佛一尊,並以金匣存放太后御髮,希望能為母親廣增積累福慧資糧功德之外,此塔也承載著母子之間的骨肉親情,與乾隆的孝心。此塔由內務府造辦處統籌,並派遣大臣福隆安與和珅等人督辦,共用料黃金3000多兩,重達110公斤,高度153公分。其設計樣式由皇帝親自擬定,在短短的三個月內便迅速完工,製成後安放在崇慶太后生前居住過的壽康宮東暖閣佛堂內。這座鑲滿珠寶奇石的神聖金塔,是北京故宮所藏金塔中最大的一件,塔體以盤紋焊接和錘胎鏨花技術製作,內外紋飾靈巧精美,堪稱乾隆朝金屬工藝成就之高峰。此塔於迪美博物館與佛利爾─賽克勒藝術博物館中隆重登場,也是在海外的首次亮相。以宮廷文物和史料文獻為研究基礎,本展旨在重新塑造清代后妃豐富的物質生活與精神世界,讓歷史文化的多元性能夠精彩生動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圖14  乾隆朝〈金髮塔〉,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故11866©故宮博物院。

鳳舞紫禁:清代皇后的藝術與生活

展期:2018.08.18-2019.02.10
地點:美國波士頓迪美博物館
地址:104 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 85 號 3、6、7 樓,https://www.facebook.com/artxartouch/posts/1875131555935368?__xts__[0]=68.ARDSLk5wRoCb1F9s201JElGyXR53z1Dg6ARLWcdh8iGcvc6UX060Kpu7hCUznuYZl9djudwj5vuLG8p5eGXkpsVg0btETeCy1v6hv-phc0BchFxBd7uKeCdrgk3GMSBzGH2dWggWkTXesFTajEqOH8xm06XisR9-2qq6hNsCAQ4c-HotyCUoX1i0ICcpiGcorXN1iklq_Q6G67f–1qjbDpbSH0&__tn__=-R,,

 

林逸欣( 7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