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曼谷近幾年正逐步將舊城區、河畔景點和舊建築規劃為新興的藝術與文創開發區,位在舊城區附近的WareHouse30就是一例,重建翻新舊倉庫群,結合特色咖啡廳、國際商業藝廊、在地藝廊、室內設計公司等。附近再往外延伸亦有泰國創意設計中心(TCDC)、大型古董拍賣商以及廣邀藝術家在圍牆上進行彩繪等,總體集結成一創意街區(Creative District),尤其位在昭拍耶河旁的River City Bangkok,是個集結眾多藝廊、藝術家工作室、學生展演實驗空間、古物買賣等各類展示空間的大型商場,也因匯聚了多元藝術風格、美學、品味、審美,成功複製商業的聚集經濟效應,吸引許多對藝術購藏有興趣的人前來參觀。
這次要去的藝術空間ATT 19 Gallery也位於此區,雖同樣是藝術空間卻有著獨特的經營策略。空間座落於Creative District的一條小巷內,巷子的小徑兩側栽植成排棕櫚樹,沿著嫩綠色廊道往前走,一座繪有傳統中式門神的木門與結合新型木造結構的混合形建築隨即映入眼簾。
結合歷史與當代的跨時代藝術空間
ATT 19於2019年開始營業,由Attakanwong家族的女兒Porntip(Mook)主力經營,Mook具有服裝設計背景,空間至今雖才成立約五年的時間,但Mook對泰國藝術市場已有自己的一套觀察與見解,也清楚地確立該空間的經營策略與目標。
在ATT 19首先絕對會先對這個特殊的建築充滿好奇,此建築的前身為為社區居民服務的中國學校Arthorn Suksa,至今已超過120年的歷史。空間由身為建築師的父親親手設計,保留了百年建築的歷史紋路及特色,再加入回收的柚木、磁磚、磚塊等材料,並同時結合現代建築的美學元素,打造現在所見結合歷史與當代元素的跨時代建築。
建築內部主要分為兩個樓層。一樓展示了古董傢俱、古著衣飾、設計師精選品牌、古董瓷器和當代居家擺設等,建築木頭的調性與溫潤的採光設計,將選物間復古與摩登的衝突風格溫柔包裹成一種獨特的調性。二樓則是作為當代藝術的展覽空間,目前正展示泰國藝術家Somyot Hananuntasuk自1972年橫跨至2022年、共50年的創作回顧展「50 Years in Munich」。Somyot Hananuntasuk的繪畫作品從年輕時大量濃黑的線條用色,逐步轉為由多彩造型與色塊組合成的抽象繪畫,其藝術風格也反映了他不同時期的生命經驗與體悟。
Trans成為一種藝術結盟方法
ATT 19不同於一般商業藝廊如白盒子般直接展示作品的操作,Mook在一樓和二樓的展示設計上下了不少苦心,她嘗試用不同類別的物件來打開藝術的多元商業模式。Mook表示這樣的概念也許來自她是服裝設計跨領域的背景,也可能承接自泰國人相對容易接受「Trans」(跨性別/跨域)的文化特性。她認為Trans跨越既定界線的思維,也反映在泰國如何操作當代藝術上。
事實上,不只是ATT 19的展陳設計,我們可以看到像是銀行、大型商業中心都非常積極和藝術家合作展覽和裝置作品,甚至在曼谷雙年展(Bangkok biennale)也可以看到一樣的現象。(註1)相較於台灣,泰國的藝術更容易和不同的商業品牌與空間展開對話,甚至在泰國這已經成為一個大潮流,Mook也樂觀地認為這樣的操作模式對泰國當代藝術環境發展是很有幫助的。
原因是泰國現在雖然看起來很多藝廊、藝術空間,但其實都是近六年才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當代藝術」的概念對泰國人來說非常新穎,他們一般所認知的「藝術」比較像是傳統的宗教藝術,連結至皇室、信仰等等。也因此,她認為大部分泰國人首先需要的可能是可以簡單消化、結合日常的藝術,跟潮流、寺廟、時尚等各種商業模式合作有助於一般大眾接觸藝術。從現在泰國最普遍的藝術形式「插畫」也可看出端倪,插畫不僅容易理解,也可以靈活運用在明信片、衣服、或與其他品牌產生更大的商業合作,讓作品擴散更遠。
延伸閱讀|【曼谷藝術空間春季連線】從SAC gallery的兩個展覽看泰國藝術現象
藝術品背後真正的價值
不過,與商業品牌的合作也時常帶來一些其他的問題,Mook表示現在雖然有許多大型的時尚品牌會期待和泰國藝術家合作,但是他們多數時候是希望能從藝術家這裡得到東西,不太會尊重藝術家個人的創作脈絡與特性,也不太理解作品背後真正的價值。於是這也是ATT 19努力經營的地方。相較於單純的商業買賣,Mook認為比起藝術品她們更重視藝術家。
在藝術家的選擇上,泰國藝術家很難在沒有藝術學院背景、師徒傳承脈絡的情況下進入泰國商業畫廊,但她們挑選藝術家的基準卻不在於此,而是更強調作品是否展現泰國藝術的新思維、或以泰國當地的媒材去創作、或是具有與泰國文化之間的交流意義等。如有商業合作的機會,對藝術家友善的工作模式,與認同同樣理念的夥伴也將會是她們的優先考量條件之一。
培養泰國新一代的觀眾
此外,隨著國際藝術市場在疫情後逐步復甦,ATT 19除了致力於向國際觀眾推廣泰國藝術家外,另一重點經營的目標便是培養泰國新一代的觀眾。Mook認為縱使藝術家創造出很好的作品,但也需要觀眾有能力來消化,才會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在藝術作品中並不是只有表面看到的技術,而是可以看到藝術家的生命、看到人與人之間的碰觸。對此,ATT 19做了許多影片、工作坊、講座活動、私人聚會等,試圖和觀眾溝通,引導觀眾如何觀看與思考作品,像是向觀眾介紹藝術家使用的材料,舉辦工作坊讓觀眾親自操作等等,讓他們理解創作背後的過程。
Mook表示如果觀眾不理解藝術品背後真正的價值,很難形成一個成熟的藝術市場,如何經營本地觀眾其實也就是培養泰國新一代的收藏家,這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去形塑,也許是個十年的路程。她期待能繼續透過ATT 19的空間經營,來讓曼谷這座城市感覺到「新的藝術」正在發生,就算只是看完展後拍照po上社群平台,也是一個好的前進——對她來說亦是一種藝術和生活產生對話的開始。
延伸閱讀|【曼谷藝術空間春季連線#2】100 Tonson Foundation的當代建築實驗場「FIELD COLLAPSE」
小結
這系列【曼谷藝術空間春季連線】的帶狀文章,透過SAC Gallery、100 Tonson Foudation、ATT 19 Gallery三個性質殊異的曼谷藝術空間現正展出的展覽,帶來曼谷三月的藝術圖景,除了藉展覽來回應泰國藝術的現象與觀察外,也透過介紹藝術空間、訪談畫廊藝術總監,來描繪泰國的藝術市場與生態。若下次有機會一訪曼谷,不妨將這些藝術空間列入參觀口袋名單,探索更多泰國當代藝術的面貌吧!
註1 曼谷雙年展的展覽場地並不侷限在曼谷藝術文化中心,也會與寺廟、大型購物商場、國家博物館、知名地景等不同的場所串連展出。
ATT 19 Gallery
地址|19 Charoen Krung 30, Bang Rak, Bangkok 10500, Thailand
時間|星期二-星期日 11AM-6PM
藝術研究者。主要關注計畫型藝術創作、表演藝術、電影與當代影像,以及其他任何好玩的事。文章散見於日本媒體《artscape》、《典藏ARTouch》、《藝術觀點ACT》等,現任典藏雜誌社編輯及Podcast《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E-mail: sihyu032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