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產業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2011-2012: 街頭行動集結,市場品味輪轉
在1980年代的行動與運動方法之後,藝術如何找到與社會一起動員與集結的空間?這也是為什麽,當時的藝術圈在討論藝術介入社會...
【專題】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
自2月2日至2月29日,典藏ARTouch將於每週一至週四,以8篇的篇幅帶來「回望當代:‘2011-2020 藝術大事記...
2024新加坡藝博會反映市場榮景,吸引逾4.5萬觀眾入場
第二屆新加坡藝博會(ART SG),於1月19日至21日在舉辦新加坡濱海灣金沙會展中心舉辦,匯聚33個國家及地區、共11...
【專題】23/24
在這期專題中,典藏編輯部團隊依據各自不同的觀察,邀稿或自行撰寫我們認為既能代表2023年、同時展望2024年的十大藝術環...
在歷史中找到形態,在作品中預見歷史 專訪阿爾敏.萊希畫廊創始人阿爾敏.萊希
自1989年在巴黎成立第一家畫廊的阿爾敏.萊希(Almine Rech),如今已在巴黎、紐約、倫敦、布魯塞爾、上海等地坐...
黃亞紀談亞紀畫廊 3.0:與藝術家、藏家一同邁向國際的畫廊精準度
五年過去,黃亞紀眼中所看見一間經營5年的成功畫廊,大概不脫離亞紀畫廊現在的樣子──空間不在大,有「精準度」則名。不必求於...
【薄荷薄荷】防偽與公證,為何真品/珍品需要數位鑄造?淺談信任科技作為一門產業
薄荷薄荷專欄以鑄造(mint)為名,向來分析數位化的前瞻技術如何影響文化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與制度設計...
ART TAIPEI 2023台北藝博銷售成績總盤點,購藏趨於審慎理性,新進藏家持續提升
今年迎來30週年的ART TAIPEI 2023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匯聚150家國內外畫廊參展。典藏團隊特於展會最後一日...
【破繭而出的日本藝術市場】公、私有別,法、術有分:日本政府的文化政策與藝術產業發展策略
相較於臺灣情感「過熱」的文化政策與產業呼籲,日本的文部省以及產業協會則展現出一種低溫的理性。而或許,恰是這個低溫的理性中...
【破繭而出的日本藝術市場】守.破.離——日本「藝術」的當代況味
回望戰後的藝術歷史便可以發現,即使是西方的戰後前衛都深受日本禪宗思想的引領與影響,而物派以及具體派等承襲了傳統禪宗精神思...
文章導覽
1
2
3
4
...
9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