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美術館
為台灣建築貢獻超過半世紀:戰後臺灣第一代建築師高而潘逝世(1928-2022)
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師高而潘(b.1928)於近日逝世,享耆壽94歲,其自1960-90年代之間的建築作品包含臺北市立美術...
V-Touch展覽|複眼叢林:藝術家與製作人
影片以藝術家張徐展近期展覽「複眼叢林」為題,著重探索臺灣文化的在地性如何與國際文化的世界性進行對話與連結。身為第一位入選...
北美館擴建工程開工 !承載20餘年的期盼,標誌臺灣藝術未來動能
北美館自1983年開館後,即標誌著臺灣美術發展史上「美術館時代」的來臨。作為臺灣第一座現當代藝術博物館,成立之初便以首都...
反抗藝術就是反抗藝術的周邊:fun進北美館的邊陲突襲
我覺得《邊城》,一個選擇藝術周邊進行挑戰的行動,或許反而比較切中問題的核心。那就是當代藝術本來就不再是一個藝術理念,而是...
從吳季璁對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的批評,看臺灣美術史展覽的轉向與困局
對一件事情提出批評是相當容易的,畢竟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瑕的展覽,不過適當且誠懇的批評,的確有助於提升藝術環境。我們都希望臺...
「楊德昌回顧展」2023年盛大開展!北美館偕國家影視聽中心啟動台灣新電影代表美術館大展
北美館偕國家影視聽中心,與楊德昌導演遺孀彭鎧立女士簽約,預計2023年7月中旬,由王俊傑館長與電影學者孫松榮教授共同策劃...
「瑪莉官:時尚革命者」開展:從藝術系學生到時裝品牌主理人,瑪莉「官」藝術什麼事?
為何北美館要展一位英國戰後女性時尚設計師的展覽,瑪莉「官」藝術什麼事?北美館館長王俊傑在現場中特別說明,之所以決定與英國...
林中孕藝、藝中觀林:劉培森團隊許北美館新館庶民形象
臺北市立美術館擴建林間美術館已塵埃落定,「劉培森+福清」團隊勝出。外界不免要問,為什麼是他們,贏在那裡?劉培森自己的說法...
臺北啟動北美館擴建案:劉培森方案獲選,首座地下美術館翻轉未來想像
本計畫以「花博公園美術園區」為基地,施工範圍62,542平方公尺、總樓地板面積44,576平方公尺,為獨特之覆土式地下美...
「北美館擴建統包工程」二次招標:四組團隊參戰,劉培森、郭英釗、林洲民初審過關
外界原以為,「臺北藝術園區—臺北市立美術館擴建統包工程」第二次招標只會出現第一次遞標的兩組團隊,即「劉培森+福清」、「林...
文章導覽
1
...
6
7
8
9
10
...
19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