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紋瑄

死亡與重生之旅:臺北市立美術館「無垠之森」展覽
「無垠之森」不僅是一個關於森林、混沌、死亡的策展,它更是一個關於陰性原則的「神秘女性主義」(mystical femin...
傾聽裂隙的迴聲:綠島人權藝術季(非)觀光旅遊指南與陰性視角
今年「傾聽裂隙的迴聲」拉長的田野調查與籌備的時間,讓藝術家與策展人們有更充足的時間傾聽來自不同身分、背景與立場的聲音,定...
【聲波薩滿專題】12月台北,黑暗氣旋:「聲波薩滿」的失/屍/詩調共鳴
12月台北,黑暗的烏雲中縈繞著殘酷衝擊與撫慰治癒,不可見的空氣仍然瀰漫病毒、焦慮、壓迫、戰爭與恐懼,台北的呼吸頻率感染著...
小本的?大本的?台灣多元性別文本的「尺幅」與對應的史觀想像
本文試著將近年台灣史中的多元性別研究、西方女性主義者重塑藝術史觀經驗與當代台灣藝術作品中蘊含的「微觀」或「鉅觀」想像,談...
「文心之所藝」的評論創作主體:國藝會「現象書寫—視覺藝評專案」如何擴展當代藝術評論的定義?
經過三屆的累積,究竟國藝會「現象書寫」如何回應視覺藝術生態所需,乃至於擴展當代藝術評論的定義?四位獲補助評論人的背景、關...
現場藝術的時態:專訪C-LAB年度展覽「Re:Play 操/演現場」策展人莊偉慈、王柏偉、林人中
本次C-LAB選定三位背景殊異的策展人,嘗試掙脫「參與」之名的枷鎖與「黑白對抗」的張力,將策展主軸拉回另一端之於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