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

朝貢體系下的外國人想像:從故宮特展看早期職貢畫作流變
試著想像,在古代那樣一個沒有電視、電腦,也沒有地鐵、飛機,不要說是去另一個國家了,連到隔壁鄉鎮可能都是件稀罕事。資訊封閉...
CIT19國際論壇「當代策展的亞洲語境及其超越」第三日:邊緣者的主體凝聚、中心霸權建立以及某種「被忽略」
論壇的中心思考在於策展與藝術史建構間的關係。以機構為發展基礎的藝術史專題策展,當然可能成為西方霸權文化輸出的重要形式,但...
翁萬戈六代家藏兩百件,盡入MFA:「翁氏家藏精品展—親友交遊」展覽
波士頓美術館的中國文物藏品向來以早期宋元書畫為特色,透過此次翁氏的慷慨捐贈,不僅填補了館藏的晚期書畫領域,亦讓館方在文人...
扭蛋裡的藝術史:經典扭蛋「什麼都不思考的人」與羅丹的未竟之作
《沉思者》本來不是獨立的作品,其實它是來自羅丹《地獄之門》的一部分。羅丹在1880年接受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Musée ...
重溫大千的精彩加州歲月:舊金山亞藝博「張大千—得心應手」展
張大千的藝術神奇地融合了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精妙地展現了大千世界的無盡變化。無論觀眾來自世界何地,只需一瞥,內心就會...
逆時性的具象和寫實:台灣寫實繪畫的返時間性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上看台灣的寫實和具象繪畫時,會發現,其發展路徑和西方藝術史那自文藝復興以來的古典寫實,沿著巴洛克、洛可可...
不只有達文西:16世紀修女畫家的《最後的晚餐》首次公開
說到《最後的晚餐》,大多數人心中最先浮現的作品應是出自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文西,描繪門徒在耶穌說出「你們當中有一個人要出賣...
將軍宅的中國「潮」:從《君臺觀左右帳記》看室町時代的唐物美學
室町時代受到中國文化的薰陶,足利幕府對於中國文化的傾慕崇拜,顯現在對「唐物」的狂熱上。「唐物」一語最早出現在《日本後紀》...
【高森信男專欄】南十字星空下的複數大陸:《憤怒企鵝》與原住民藝術
不少地方美術史的書寫都暗示相對於核心西方美術史,地方美術史即便有「遲延」的現象,但其敘述邏輯依舊按照核心西方美術史的發展...
小時代的日常書畫:談文震亨的同溫層及其書畫好尚
文震亨書中提供的這些生活提案,是否是文氏家族不外傳的獨門心法?又或者是將坊間流行意見的集大成之作?還是特定文人群共享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