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期

航向遠方:「交融之美——神戶市立博物館精品展」精彩選介
1982年創建的日本神戶市立博物館以「國際文化交流──東西方文化的接觸和改變」為主題,向觀眾展開商業貿易的歷史之路,看見...
瀨戶內藝術祭現象觀察:文化資本與草根社造的生態平衡
2010年起開始的瀨戶內藝術祭(Setouchi International Art Festival),以「海洋復興」...
萌氣十足! 鞏義黃冶窯出土的素燒玩具
鞏義黃冶窯的出土器物主要包括瓷器、三彩器皿、大型三彩俑、三彩玩具四種。這次介紹的是黃冶窯素燒玩具,因未施釉,更容易看出玩...
我思,故我在——吳平書畫篆刻的生涯
吳平,原名國治,字堪白,齋館名:「我思齋」。篆刻的學習,最早是從家裡找一塊印石、一把刀子就玩起來了,刀逐漸拿得穩了才求教...
重塑在性別游移與女性主權之間的無盡慾望: 八娜娜創作裡的自我與他者
若以台灣的當代視覺藝術家而言,八娜娜以扮裝與行為表演的作品而著名,最早從2012年開始發表《性別天生》作品與《無家緣》個...
雌雄同行:余政達的酷兒藝術實踐策略
提到藝術家余政達的酷兒藝術實踐,就會聯想到他的錄像作品《倘若(島嶼的)身體是一個優秀的(邊緣)粽子》及與新加坡藝術家黃漢...
酷兒世界中, 主體與實踐的「纏繞」狀態
「所以是外來異形?」
(….)
「他並不是在毀滅,而是在改變所有的一切,在創造新的東西。」
「在創造什...
酷兒聽橋,跨性發勁
本專題並非針對性別酷兒(Genderqueer)、跨性別(Transgender)、變性(Transsexual)和進行...
教育者、藝術文字工作者暨策展人熊宜敬:整體環境漠視,書畫教育式微待逆轉
熊宜敬為中華文物學會理事、台南長榮大學書畫學系教授、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教授,歷任台灣《經濟日報》「藝術鑑藏」版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