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期
航向遠方:「交融之美——神戶市立博物館精品展」精彩選介
1982年創建的日本神戶市立博物館以「國際文化交流──東西方文化的接觸和改變」為主題,向觀眾展開商業貿易的歷史之路,看見...
瀨戶內藝術祭現象觀察:文化資本與草根社造的生態平衡
2010年起開始的瀨戶內藝術祭(Setouchi International Art Festival),以「海洋復興」...
萌氣十足! 鞏義黃冶窯出土的素燒玩具
鞏義黃冶窯的出土器物主要包括瓷器、三彩器皿、大型三彩俑、三彩玩具四種。這次介紹的是黃冶窯素燒玩具,因未施釉,更容易看出玩...
我思,故我在——吳平書畫篆刻的生涯
吳平,原名國治,字堪白,齋館名:「我思齋」。篆刻的學習,最早是從家裡找一塊印石、一把刀子就玩起來了,刀逐漸拿得穩了才求教...
重塑在性別游移與女性主權之間的無盡慾望: 八娜娜創作裡的自我與他者
若以台灣的當代視覺藝術家而言,八娜娜以扮裝與行為表演的作品而著名,最早從2012年開始發表《性別天生》作品與《無家緣》個...
雌雄同行:余政達的酷兒藝術實踐策略
提到藝術家余政達的酷兒藝術實踐,就會聯想到他的錄像作品《倘若(島嶼的)身體是一個優秀的(邊緣)粽子》及與新加坡藝術家黃漢...
酷兒世界中, 主體與實踐的「纏繞」狀態
「所以是外來異形?」
(….)
「他並不是在毀滅,而是在改變所有的一切,在創造新的東西。」
「在創造什...
酷兒聽橋,跨性發勁
本專題並非針對性別酷兒(Genderqueer)、跨性別(Transgender)、變性(Transsexual)和進行...
教育者、藝術文字工作者暨策展人熊宜敬:整體環境漠視,書畫教育式微待逆轉
熊宜敬為中華文物學會理事、台南長榮大學書畫學系教授、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教授,歷任台灣《經濟日報》「藝術鑑藏」版主編、...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