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空間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呂佩怡和吳牧青談2011-2020十年文化藝術現象回顧
2024年的現在,若我們再回頭去看這10年之間的藝術和社會運動消長的變化,是不是有被我們輕忽的現象,而這些現象在當代的意...
更迭都市中的香港替代空間圖景(二):見證深水埗「文青泡沫」的興衰
隨著位於深水埗區的兩個空間「百呎公園」及「咩事藝術空間」在2017年結束營業,同一時間,以木棧板雕塑著名的香港藝術家王天...
更迭都市中的香港替代空間圖景(一):水泥縫隙的野草
在香港有限土地上,藝術創作總是受到空間限制,許多藝術家工作室和非營利展覽場所都選擇在租金較低的工廠大廈等地區設立。近年來...
【台灣藝文界 #metoo 系列報導】台北當代藝術館宣布終止使用陳文祺「無用設計藝術工作室」的品牌設計
當代館於2021年品牌設計單位「無用設計藝術工作室」負責人陳文祺於擔任教職期間涉及性平事件,引起各界高度關注,當代館經諮...
創造下個時代的新集結
新群體正在從舊網絡裡分裂、重組、集結。自疫情時代前夕至今,台灣各地誕生了至少超過三十個藝術「新群體」,他們大多在生存、商...
【台灣藝文界 #metoo 系列報導】非常廟宣布解散空間、除名陳文祺、撤案「藝術未來」千萬元補助
日前記者房慧真於臉書揭露陳文祺涉嫌性騷擾與性侵爭議的消息之後,陳文祺參與經營的VT Artsalon非常廟藝文空間(簡稱...
【請問市長候選人7】文化館舍相繼揭幕,工業城轉身文化城:六都最年輕的城市,仍是青年與文化人移居首選?
桃園縣於2014年12月25日起升格為「桃園市」,並列台灣六都之列。桃園除了桃美館本身展現的能見度與資源,活躍的民間的藝...
如果翻譯不是為了溝通:「鴃談」中的回音,與現作製作的肢體語言
「Barbarecho鴃談」以策展人沈裕昌揉合希臘神話、中國古典文獻以及法國新生代哲學家巴諦斯特.莫席左等文本與概念,進...
創作者/經營者/協作者:彭奕軒與節點、土星,及其作品
本次專訪將沿著彭奕軒的創作脈絡討論起,連結他在經營「節點」與「土星」的歷程思考,梳理這位90後世代斜槓青年的藝術實踐,在...
李旭彬交棒後的海馬迴光畫館:專訪「懦懦」的黃婷玉與吳宗龍
海馬迴經營權由李旭彬交付給同為七年級生,也同樣有著藝術家身分的黃婷玉與吳宗龍手上。這次為兩人進行的專訪,就從他們與海馬迴...
文章導覽
1
2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