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美術館

藝術的電影性、對話與實踐: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論壇側記(下)
「NEXT——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於2022年12月17、18日各舉辦兩場論壇。18日的論壇為「以電影之名?動態影像...
關於創作者的未來:「NEXT─台新藝術獎 20 週年大展」
邁入20週年的台新藝術獎,是國内首創同時關照視覺、表演與跨領域創作的藝術獎項。台新藝術獎打造台灣藝術領域完整、最具代表性...
資本社會的代幣模型如何走向「公益」:FAB DAO《百岳計畫》的未來社會行動
當加密貨幣面臨巨大熊市的嚴冬考驗,其實反而有一股力量更聚焦探討NFT或加密貨幣世界中基於某些善意的出發點,所創造出的多元...
集「眾」之力打造未來想像生態系:台灣藝術進駐聯盟年會「眾裝上陣」探討後疫情時代藝術新視野
本次的年會以「眾裝上陣」( Re: Load-2022)為題,設計四大主題座談 「藝術進駐未來式」、「藝術空間檔案化與再...
重點其實從來就不只是「NFT」:北師美術館《Kng》,Web3.0未來社群經營的佈局
今年 4 月,北師美術館於展覽「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進入尾聲時,啟動了 NFT 的相關計畫內容。NFT 上鏈即不...
鳳甲美術館與北師美術館啟動人才垂直移動,葉佳蓉、王若璇執掌機構新氣象
近期包括鳳甲美術館與北師美術館先後宣布新任的管理階層人事,新任人事除了都屬青年世代外,也都是從機構現有的藝術行政人才擢拔...
《甘露水》修復後首開箱,作品細節一新舊有認識
今日北師美術館首度公開修復後的《甘露水》,一新過去學界對《甘露水》的既有認識,更真切的感受到黃土水處理《甘露水》一作的用...
《甘露水》的百年記憶與流轉
年底即將在北師美術館舉辦的文化協會百年紀念展,絕不僅止於《甘露水》的重新展出。由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周婉窈擔任召集人,與石...
台灣美術史幻之名作,黃土水《甘露水》重見天日
1921年,黃土水以大理石雕刻的《甘露水》,暨《蕃童》後二度入選帝展。2021年9月6日,塵封近半世紀的《甘露水》終於重...
【二次美術館時代專題】校園暗藏的美: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北師美術館、師大美術館及關渡美術館
歐美名校常設有美術館,也會找天王建築師為學校增添門面感,這風潮臺灣也漸漸有此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