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現在.此刻:專訪卓納畫廊資深總監許宇與新任總監佟立華

現在.此刻:專訪卓納畫廊資深總監許宇與新任總監佟立華

Right Now at This Moment: Interview with David Zwirner Senior Director Leo Xu and New Director Lihua Tung

典藏編輯部特別訪問長期擔任卓納畫廊香港空間掌舵手的資深總監許宇以及新就任總監一職的佟立華,邀請他們與我們分享卓納畫廊的亞洲布局。

即將邁入五週年的香港卓納畫廊日前宣布新的人事任命,邀請擁有十餘年二級市場經驗的佟立華加入團隊,擔任總監一職。此前佟立華曾任職香港富藝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亞洲區資深專家及高級總監,也曾效力佳士得台灣與香港12載,擔任「戰後及當代藝術部」亞洲區副總裁,負責該區域的業務戰略與拓展。此次離開熟悉的二級市場進入畫廊產業,除了令人好奇其職涯選擇的轉變,也令人益發期待卓納畫廊的未來發展。就此,典藏編輯部特別訪問長期擔任卓納畫廊香港空間掌舵手的資深總監許宇以及新就任總監一職的佟立華,邀請他們與我們分享卓納畫廊的亞洲布局。

香港卓納畫廊「伊薩.根澤肯個展」現場。(卓納畫廊提供)

深化在地連結,建立更完整的對話鏈

對於增設畫廊總監一職,許宇表示,卓納香港前三年,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在畫廊展覽、博覽會、美術館展覽的工作上,諸如有系統地將1990年代繪畫復興以來的代表人物逐一展出,也將當代攝影的大師們分流派地透過展覽介紹給亞洲觀眾。其次,無論是在媒體出版、內容研究以及網絡新媒體(微信、小程序等)上,也做了許多重要的基礎建設。在這一基礎夯實之後,畫廊很自然地將進入在亞洲發展的新階段,也就需要更多具有領導力和實幹精神的人才一起共事。就地理上說,卓納需要更進一步地深入香港藝術世界,與當地生態互動,立華自然也會加入香港本地市場開發的新階段;另一方面,也希望延續先前卓納在台灣市場建立的對話關係,活化華語區的收藏土壤。

立華台灣與拍賣公司的背景,自然有助於畫廊深入在台灣市場的開發。一來台灣的客群低調、有學養,收藏橫跨不同時代,在過去的20年裡,他們和拍賣的互動更深入。因此,卓納畫廊希望透過立華的經驗和知識,建立起一個更完整的對話鏈條,將卓納的藝術家介紹給不同收藏趣味和背景的藏家。舉例而言,趙無極是備受台灣藏家推崇的20世紀華人大師,趙無極的創作深受保羅.克利(Paul Klee)的影響,但是迄今為止我們很少有機會在台灣(甚至華語區)打開對克利的研究、展出和收藏。另一方面,立華在拍賣行業的豐富經驗,也會幫助畫廊更完善地提供藏家二級市場的服務。許宇特別強調,藝術市場的成熟和可持續發展,很重要的基石是一級和二級的良性互動,而非「在一級市場購買作品,過了禁售期後,轉手二級市場」——這種在近年流傳於坊間的理解。因此卓納希望和別的畫廊、拍賣同行一起,建立一個更有秩序的二級市場——不懼怕拍賣,不抵觸「二級銷售」,更主動、健康地流通作品,幫助傑出的作品在不同的時間點上找到更有意義的主人,發揮更積極的效果。

香港卓納畫廊「伊薩.根澤肯個展」現場。(卓納畫廊提供)

把握每一個當下

有序且全面地介紹藝術家是卓納畫廊吸引佟立華的第一個契機。因職務調動,佟立華在2018年便駐留在香港,因負責西方當代藝術部門,自然與藝術家代理畫廊有了不同於過往的密切互動,畫廊參訪,與遠道而來的藝術家、策展人互動成為常態。佟立華表示,觀察亞洲現當代藝術市場,可以發現拍賣公司領導市場的成分比較濃重,但若觀察西方畫廊對當代藝術的經營,便可發現在奠定藝術家學術地位與穩定價格等方面,西方有著相當不同的市場運作機制與互動。如此的互動結構是曾經在文建會經手國際交流工作的佟立華感到好奇且覺得值得深究的,因此當卓納提出邀約,長期的觀展經驗又發現自己喜歡的藝術家最多是卓納代理的,便覺得值得一試。然而,儘管曾起心動念轉換跑道,真正推動自己離開舒適圈的,卻來自一個相當私人的理由。

2020年以降的全球新冠疫情改變了我們的時間感、工作方式,乃至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以及對生命的看法與認識。「人生苦短」,或許是很多人深切的體悟。但對佟立華而言,真正衝擊自己的,則是2020年疫情下還感動於可以在台灣開心聚會吃飯的年輕友人,卻在2021年初溘然而逝。兩次的返台隔離,面對的卻是截然不同的光景。也因此,佟立華不無感慨地說:「五年前的我可能會很猶豫,但人生,真的沒有那麼多機會跟時間可以遲疑。」把握當下或許是陳詞濫調,但疫情與友人的驟逝確實是促使自己下定決心的關鍵。

香港卓納畫廊資深總監許宇與總監佟立華。(卓納畫廊提供)

面對新的挑戰,佟立華表示,某方面而言,畫廊總監與拍賣公司專家的工作有些許相似,都要應對客人、開發客源、編輯目錄、寫文章、佈置展場、賣作品等,其實不難找到其間的交會。當然自己最大的挑戰或心態必須轉變、學習的地方,便在於不同於價高者得的拍賣公司,畫廊耗費最多時間討論的,往往是如何為每件作品找到最適合收藏它的人。此外,不同於拍賣公司每季緊湊的行程,畫廊展覽也多了分餘裕得以深究一個藝術家全面且長期的發展。而能再次與藝術家直接接觸,拜訪工作室、聽藝術家闡述創作理念……,也是令人期待、興奮的環節。而與一個全然西方背景的畫廊工作,佟立華表示,自己很幸運地有許宇這位前輩在前方導引,許多文化上的差異、衝突都經歷過磨合。而卓納畫廊的全球布局與細膩分工,也讓佟立華感受到一如過往在佳士得與富藝斯工作的心得:「你不可能know it all,凡事都要team work。」過往藉由與倫敦、巴黎、紐約等不同市場專業同事討教、交流的工作模式,在卓納畫廊密集的會議協調與討論、分享、交流中也可感受到,同時敦促自己不斷進步。面對未來,除了興奮與期待,佟立華也希望能將自己在亞洲的感受與觀察,按部就班地推薦與帶進卓納畫廊的全球展覽布局中。

朱貽安( 121篇 )

大學學習西班牙文,後修讀中國藝術史,有感於前生應流有鬥牛士的血液,遂復研習拉丁美洲現代藝術。誤打誤撞進入藝術市場,從事當代藝術編輯工作。曾任《典藏投資》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企劃主編,現為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