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藝術,是她生命中的美德——侯王淑昭

藝術,是她生命中的美德——侯王淑昭

侯王淑昭女士,是橘園策展公司的創辦人 ,一個有氣度、有高度,有溫度、有熱情、永遠讚美著我們的好,也包容著我們的錯的董事長。2019年的1月8日,她用最瀟灑的,選擇不告而別的方式離開人世,前往主的領土,接受她最愛的主的召喚,成為一個更自由自在的靈魂。生命本無常;這是侯太太對我們的恩慈,她要我們認知生命的本質,活著的人最重要的是活在當下,並珍惜身邊一切,平安快樂的生活下去。
侯王淑昭。背景的拼布作品,是她的手做作品。(田園城市提供)
侯王淑昭女士,是《在途中──21位俠女的藝術青春夢》中的第一號俠女,這是無庸置疑的,因為她在長達四十年的時間中,從未停止對臺灣藝術環境的關心,她以自己的力量推廣術藝術教育、贊助藝術家和藝術活動、關心藝術生態,藝術不是她的主業,但她對藝術的付出絕非一般人所能明白和了解的。2018年,她以個人的力量捐出一億元給清華大學,作為學校在藝術發展上的基金,尤其是藝術卓越獎的設立、國際藝術家駐校和國際展演合作等等。
春之二三事
侯太太,在藝術圈最早被談論的應該是在1978年成立「春之藝廊」。春之藝廊在當時是臺灣最具有規模的畫廊,坐落在光復南路國父紀念館的正對面,200坪的寬敞空間,吸引著眾多藝術家的青睞。
為何會創辦一個畫廊?侯太太是說,因為當時臺北地區的大樓,一樓或地下室都是餐廳,既然是自家蓋的大樓,是否有可能做點不一樣的?在徵得侯先生的同意之後,她用自己的「私房錢」,開始了春之藝廊的營運。
春之藝廊最令人耳熟能詳的是在1984年舉辦了《異度空間》和1985年《超度空間》兩檔展覽,而引起了藝術中空間與裝置的對話與討論,大家開始關心起臺灣當代藝術的現況和發展。臺灣當代藝術之興起,並造就了未來的發展,春之絕對佔有重要位置和影響力。春之的空間魅力、侯太太對藝術家的包容,也讓春之成為藝術家期待舉辦展覽時的心中首選。
春之藝廊因為聘有專業的畫廊經理人在負責經營管理,所以侯太太最常做的事是在下班之後,到畫廊騎腳踏車欣賞藝術品,或是每一檔展覽佈展完成之後,她負責最後的驗收,檢查作品懸掛的位置、作品與作品之間的關係,並且逐一調到最好的狀態為止。
1987年,侯太太結束春之,因為她認為她的階段性任務已完成,當時的畫廊已如雨後春筍,臺北市立美術館也已經在1983年正式對外營運,臺灣的當代藝術發展已經進入軌道,她則認真回到本業「鋼鐵」的經營。
在之後的10年,她其實也沒有離開藝術圈,她還是以贊助的方式和藝術家和表演團隊等,保持一定的互動關係。
和國藝會的互動多年
侯太太是東和鋼鐵的營運長,東和是大企業,業務的內容當然是和鋼鐵脫不了關係,她的忙碌可想而知。1998年,當時麗緻飯店的總裁嚴長壽先生推薦侯太太進入國藝會,成為國藝會第二屆董事會的董事。2012年,侯太太成為國藝會「國藝之友」的會長。
事實上,在2009-2011年間,東鋼和國藝會合作了「東鋼藝術家駐廠創作計畫」,開放企業資源,讓藝術家跨越創作限制,創造藝術與工業生產之間的新連結,同時在潛移默化之間讓東鋼的同仁體驗生活中的美學,與藝術家源源不斷的創意。這個合作案,在2010年獲文化部第10屆文馨獎最佳創意獎的殊榮。
每次在東和苗栗廠舉辦藝術家創作發表會時,侯太太總是沒有忘記將參與活動的同仁,一一介紹給現場來賓,提升同仁的參與感和榮譽感。當同仁表達對藝術的心領神會時,最開心的就是侯太太了。
為了持續推動鋼鐵藝術,侯太太在2012年成立了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每年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各一人,在苗栗廠進行創作。侯太太對藝術的實踐、熱情和堅持,是臺灣企業界的典範,也是極少數善用企業資源,為社會進行文化耕耘的企業家。2015年,教育部頒發了「社會貢獻獎」給東和鋼鐵,而這份榮耀其實是來自侯太太對藝術的付出和對臺灣這塊土地的愛。
侯太太與她藝術圈中最親近的朋友:徐孝貴、林平、簡丹和劉怡芳。(田園城市提供)
和當代藝術館之間的緣分
2006年,侯太太接受「臺北市當代藝術館基金會」之邀出任董事長一職,將企業管理的理念帶進美術館,期待打造一座具有活力和創意的藝術機構。
其實,侯太太向來都不是只想要擁有一個具有社會地位的「頭銜」,她是真的想要盡一己之力,以協助機構有更好的發展。當時的館長是賴香伶女士,她常常出現在侯太太的辦公室,和侯太太討論著關於當代館運作的種種事宜。
東和鋼鐵辦公室和當代館之間,步行大約七分鐘,由長安東走到長安西,跨過中山北路,很快就到了。侯太太很喜歡這段距離的步行,之間,她會提起30年前在燒肉店買熟食,到市場買菜的趣事,直到現在,還會有人大聲喊著:「侯太太,好久不見,妳都好嗎?」侯太太親切回應,和她們一起回憶往事。這個時候的侯太太,看起來又年輕又美麗,彷彿回到了那個時期的她。
侯太太會說,我們和當代館這麼近,應該多為當代做一點事。這是侯太太對地緣關係的感情,在東和工作50年,和長安東、西路早已建立了深厚情感;但這也是侯太太愛土地的特質的展現。透過土地的連結,藝術是在路途中不可少的風景,乃至於關照藝術已經成為侯太太生命中的美德之一。
即便之後侯太太卸任了當代董事長一職,但由侯太太創立的春之文化基金會,還是持續著「春之當代夜」的贊助,主推藝術史的研究,為臺灣當代藝術建構交流平台。
成了清華美術學院榮譽院長
2017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邀請侯太太擔任學院的榮譽院長,她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憂的是,她最不喜歡人家用頭銜套住她,卻是期待她的金錢或資源贊助;當時她對清大表達,如果是來找贊助,這樣的安排,她不會開心也不會接受;清大斬釘截鐵的表示,是因為景仰侯太太對藝術的理想和付出,所以期待她為美術學院帶來力量和影響。喜的是,她是銘傳商專商業文書科畢業的,她常揶揄自己沒念書,連大學都沒畢業,現在有國立大學的學院邀請她擔任榮譽院長,這是極大的榮耀呢。
但這件事也困擾了她一段時間,侯太太一直無法決定,但也因為和清大的諸多友好關聯,最終她答應了,還很開心的準備了一件她的拼布作品,參加美術學院舉辦的開幕活動。而事實上,侯太太不只是企業家,更是藝術家,她的拼布作品雖是一種手工藝的呈現,但她對圖像、色彩和工藝的表現都相當獨到,非畫廊還曾經為她舉辦過一次個展;當時,一位知名的策展人路過畫廊,走進畫廊,說:「這是誰的作品?我以為是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的作品。」這是極大的讚美,布爾喬亞可是全球知名的重要藝術家呢。
成為清大美術學院榮譽院長之後,侯太太一定思考了很久,關於如何讓清大美術學院可以有更好的發展。她一個人思考著,也在心中盤算著,甚至計算著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財力,拉清大美術學院一把?
2018年的秋天吧,她對外公開,她要捐款一億,給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並且和美術學院討論如何善用這筆錢,讓美術學院有機會展現特色,並決定在科技藝術和國際藝術的合作上,讓清大美術學院可以盡速步上軌道,成為年輕學子們喜愛的藝術園地。侯太太走了之後,她的孩子們─春之文化基金會董事長、也是藝術家的侯玉書先生和東和鋼鐵公司董事長侯傑騰先生及其夫人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董事長侯王怡文女士,依然信守承諾,延續侯太太對藝術的愛與付出。
《在途中─21位俠女的藝術青春夢》
《在途中:21位俠女的藝術青春夢》簡介
橘園策展(股)公司董事長簡丹以她敏銳的觀察、獨具的慧眼,細膩的筆觸,為藝文圈及藝術界二十一位在這個文化產業生態中努力超過三十年的女性朋友做下紀錄,記錄下那個年代所經歷的點點滴滴,深具意義,她們個人的才能、努力和付出,也映照了生命的軌跡和時代的脈絡,對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創造了實屬不易的價值。
*本文節錄自田園城市出版社《在途中:21位俠女的藝術青春夢》一書
簡丹( 2篇 )

橘園策展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在途中:21位俠女的藝術青春夢》總策畫、藝術行政暨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