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題|台南醫師收藏家林錦義:藝術構築孕育生命的搖籃

專題|台南醫師收藏家林錦義:藝術構築孕育生命的搖籃

醫生收藏家林錦義,台南璟馨婦幼醫院院長,以藝術構築孕育生命的搖籃為使命。林錦義收藏資歷逾20年,藏品高達上千件,內容豐富多元涵括現當代作品,他對台灣年輕藝術家的支持不遺餘力,在台南收藏圈頗負盛名,在其超過千件的收藏品中,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幾乎占了六成。本身也創作的林錦義,對攝影和繪畫深感興趣,在快速緊湊的工作節奏中,在以病人為中心與24小時待命的醫師身分外,他利用閒暇進行攝影與繪畫創作療癒身心,落實工作、生活與藝術合而為一的理念,而且樂在其中!
走進明亮的現代化建築,一樓掛號區矗立著與人等高的不鏽鋼雕塑,旁邊的不孕症門診外懸掛兩幅姚瑞中的「山水」系列之作,走進以家為概念的鳥巢意象在通往不孕症診間的過道,一件線條優雅的懷孕女子與丈夫相擁的不鏽鋼雕塑則是楊柏林的作品。另外在醫院角落旁有許自貴的爬蟲類雕塑、黃敏俊的雕塑和繪畫等。在璟馨婦幼醫院的各個角落,隨處可見從台灣新銳到中生代藝術家的作品,作品內涵與家的意象呼應,讓每位到訪者都能感受到每個轉角的好風景。
璟馨婦幼醫院三樓一景。(攝影/陳意華)
璟馨婦幼醫院展出藝術家夏愛華的作品。(攝影/陳意華)
藝術即生活.分享創造美好回憶
一早從手術室出來,雖然每天的行程幾近滿檔,但林錦義毫無倦容,容光煥發,神采奕奕。談到自己的藝術收藏,他微笑地表示自己收藏態度很簡單,就是藝術、生活、科技合而為一。「我認為藝術不是有錢人炫耀自己的方法,而是可以彼此分享交流。在我的醫院裡擺放的作品都是摸得到的。就像我為何想畫畫的心情,我把內心世界拿出來分享,不是把它藏起來束之高閣,而是隨時都可以拿出來聊的。」對他而言冰冷的醫療環境裡藝術尤其重要。「現在的科技發展非常快速,但沒有藝術的背景就是很難做得長久;缺乏文化內涵會變成廢棄物,成為生活的累贅,這是藝術與其他產品不同之處。生產並不是生病,我希望讓產婦在有文化藝術的環境裡受到細心的呵護與照料,完成人生的重要階段。從待產到產後的過程都能擁有一段美好且難以忘懷的回憶。」
不可諱言,璟馨醫院的每個樓層觸目所及皆有藝術品的一席位置,堪稱是台灣少見以藝術妝點空間的醫院,讓人深刻感受到藝術落實於生活中所帶來的美好。
台灣藝術家周珠旺的作品。(攝影/陳意華)
從收藏的起初.到與在地的連結
林錦義於1990年代起展開收藏,收藏的第一件作品是台南在地藝術家陳春陽的花卉靜物。在漫漫的收藏道路上,林錦義對在地藝術家的支持可謂不遺餘力。他認為藝術必須與在地連結,尤其是當你走到某個重要位置,對文化的傳承就必須扮演關鍵性的角色,或許是血液裡流著文化藝術的基因,家學淵源深厚的他,爺爺是漢學家、外公是精工技藝的銀匠師傅,舅舅則是專業的鑲牙師,讓他對台南在地文化推廣富有強烈的使命感,希望以在地的文化藝術回饋大眾。
周珠旺以石頭排列而成的「囍」字作品。(攝影/陳意華)
如他在位於三樓的月子房即擺放以台南孔廟為主題的作品,此作是中國藝術家毛旭輝帶領自昆明來台南駐村藝術家的油彩速寫。孔廟是台南的標誌,作品擺放在坐月子的房間,讓生產過後的母親們在休養生息中感受到藝術所帶來的撫慰。除此之外,林錦義對台南在地藝術家的支持也不遑多讓,舉例來說他收了不少居住在台南的年輕藝術家馬君輔之作,並在醫院不同樓層展出其作,馬君輔擅長以拼貼的場景堆疊出不同意象,其中有一件作品曾於2014年在台南的索卡藝術中心舉辦的「天花亂綴——馬君輔個展」中展出過。
另外,近期甫於高雄美術館舉辦展覽的周珠旺也是林錦義欣賞的青年藝術家之一,除了在三樓狹長走道上以石頭排列而成的「囍」字外,在其他的樓層也呈現一件橫幅的大尺寸作品,周珠旺描繪心目中想像的白雪世界。林錦義表示此作很有趣,描述在不可能的地方下起雪來,作品中還有他童年時常見的玩具,讓他想起困苦的童年生活對無法實現事物的異想天開與渴望的心情。這兩件作品皆在台南加力畫廊的「最初與最終:周珠旺個展」中出現過;台灣藝術家夏愛華描繪傳統文化的故事,在細節處理以及生漆與膠彩的特殊性,因極其少見而深得林錦義的心;而曾聖惠則以橢圓形的廢棄木板當畫布利用拼貼繪畫等呈現一個不存在的想像世界,帶著戲謔嘲諷意味等之作。
台灣藝術家曾聖惠則以橢圓形的廢棄木板當畫布利用拼貼繪畫等呈現一個不存在的想像世界,帶著戲謔嘲諷意味等之作。(攝影/陳意華)
走了一趟藝術品的陳列,不難發現林錦義的藏家身分充分地反映在他的日常之中,雖然不是能言善道的收藏家,但對自己購藏的作品都能充分掌握,而且醫院裡的每件作品都是由他親自安排佈設,少了哪件作品、多了哪件作品,或者作品應該放哪邊適合等都了然於心。對於佈展的想法也自有定見,擺放位置皆有其意義。例如他在不孕症的取精室外有擺放一件曾庸甯以花的孢子為題彩繪的原子筆繪畫,精細的描繪與飽滿的色感將自然界孕育生命的奧妙表露無遺。
璟馨婦幼醫院一樓不孕症門診外的楊柏林雕塑。(攝影/陳意華)
收藏態度.喜歡是唯一
面對近年來藝術收藏環境的改變,林錦義有感於審美教育的普及與品味的提升著實不易。他表示從2012年起藝術收藏的邏輯逐漸在改變,藝術被價格化,一些作品漲跌一天三變,為了賺取版畫的價差,不僅捨棄正在發展的年輕藝術家,大家也不太碰經典的現當代作品,諸多的因素都是影響新進藏家購藏作品的態度。「這並不代表買版畫是不可行,但如果僅僅是金錢的差異是無法提升藝術的深度。」
對後進收藏者的購藏建議,林錦義強調收藏作品自己一定要喜歡。「藝術是生活,家裡擺一張畫,每天看它心情是會受影響的,畫作在環境裡會帶來影響。」他再三提醒:「購買藝術品是讓你的生活更快樂,有光彩,如果買藝術品是賣掉股票和房子去買,就不要!你看我坐在這裡看風景,外面水的波動,落葉飄落,和蕭勤作品中的水痕相呼應……我深信環境是靠人創造出來的。」
璟馨婦幼醫院院長林錦義與藝術家馬君輔作品合影。(攝影/陳意華)
從藝術收藏到個人創作,在醫院每天幾乎都待上好幾個小時的林錦義,把從收藏中所獲得感動轉化為透過創作深化自己與藝術之間的關係。他選擇用即時攝影或者手機拍照創作,在醫院的角落擺放多件自己的攝影與手繪作品,2016年底林錦義把自己多年來的攝影與繪畫集結成冊,以《簡單就好:用攝影記錄時光》為題為自己與藝術的關係做一個美麗的回眸與註解。從收藏鑑賞,到藝術創作,在不斷尋求自我生命突破的當下,在林錦義的藝術世界裡又一次看到新生的曙光。
林錦義的收藏,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的作品。(攝影/陳意華)
位於電梯旁的許自貴動物雕塑。(攝影/陳意華)
陳意華( 1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