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博士周永昭接任朱銘美術館館長
周永昭擁有美國堪薩斯大學藝術史博士學位,具備深厚的藝術史學術背景與豐富的國際博物館經驗。
真實森林中的尋找與研究 那些在「紀實」邊界重思真相與想像力的創作
攝影師林多庫赫勒.索貝克瓦(Lindokuhle Sobekwa,1995-)以試圖追尋七歲時,他那在一次「交通意外」後...
理論—小說與法醫建築的虛構政治學 從許哲瑜「災變論」說起
在洪建全基金會的展場中,這次的「災變論—許哲瑜個展」由多頻道錄像組成,冷調色溫的影像在黑盒子中營造出法醫建築的冷峻氛圍。...
獲林茲電子藝術「人工生命與智慧」大獎:專訪顧廣毅《酷兒解剖學圖譜》,從邊緣反思醫學權威
顧廣毅認為,若我們更了解醫學與生物學的思維,好像可以減輕社會對某些疾病的負面印象,而解剖學是醫學訓練的基礎,醫學系的學生...
書畫新辯與品牌連線 異雲書屋與思文閣的策展實驗
回歸畫廊自身品牌經營,陳維駿在異雲書屋十年經營中深刻認識到從藝術家出發的重要性:「從思考能將藝術家推到何程度,再反過來想...
首屆TIPF臺灣國際攝影節,今年九月 C-LAB盛大登場!德國出版巨匠史泰德親自策劃,攝影大師羅伯・法蘭克作品首度來臺展出
首屆「 TIPF 臺灣國際攝影節」將於9月6日至10月6日,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盛大登場。TIPF 致力於增進...
臺中綠美圖時代啟動!臺中市立美術館的文化共構實驗及開館首展亮點
中美館館長賴依欣在接受我們採訪時,強調了中美館長期發展定位的三大願景:「打造城市藝術地標」、「成為國際跨域交流節點」及「...
以清晰易懂的方式來講解當代藝術發展史:《為什麼這也是藝術》 前言
當代藝術的敘事不會像《藝術的故事》那樣,具有清晰的推展。反之,當代藝術的故事必須以一連串經常動盪的危機、衝突和爭論來闡述...
【我重生了】藝術工作、創作焦慮與未來想像:藝術科系在學學生與藝術從業者問卷調查概覽
在針對在學學生的開放式問題20份回覆中,可見填答者對未來充滿探索與不確定感,主要集中在「職涯規劃」、「創作身分」與「產業...
一場獻給臺灣的文化行動,展期限定24天! 「漢聲五十五:本來.未來」松菸文創園區盛大開幕 六大主題展區、珍貴童書原畫首度公開
由財團法人漢聲文教基金會主辦的「漢聲五十五:本來.未來」紀念展,日(7/8)前於松山文創園區北向製菸工廠盛大揭幕。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