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2018台北美術獎」得獎名單出爐:王連晟以《閱讀計畫》獲首獎

「2018台北美術獎」得獎名單出爐:王連晟以《閱讀計畫》獲首獎

「2018台北美術獎」於今日舉行頒獎典禮,14組藝術作品於280件遞件作品中脫穎而出,並由藝術家王連晟作品《閱讀計畫》榮獲本屆首獎。
「台北美術獎」為台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主辦的年度藝術競賽展,自1983年開館首次舉辦以來從未間斷,力求發掘優秀之藝術創作者,並鼓勵富有獨特性與時代精神之作品,是國內具前瞻性、指標性的視覺藝術獎項。
「2018台北美術獎」於今(20)日舉行頒獎典禮,14組藝術作品於280件遞件作品中脫穎而出,並由藝術家王連晟作品《閱讀計畫》榮獲本屆首獎。優選獎得主包括于軒、走路草農/藝團、林羿綺、張允菡、張紋瑄;入選獎為邱子晏、東冬.侯溫、鬼丘鬼鏟、陳呈毓、陳依純、郭俞平、賈茜茹、饒加恩。
「2018台北美術獎」首獎,王連晟《閱讀計畫》,書、木板、鐵柱、伺服馬達、電子零件和LED燈,尺寸依場地而定,2016。(© 王連晟,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獎項首度移至三樓空間展示
北美館館長林平表示:「台北美術獎」長期見證台灣當代藝術發展脈動,本屆首度選於美術館三樓空間舉辦,藝術家將以完整的個別展間呈現作品,而展覽檔期也特別規劃於「2018台北雙年展」以及明年1月中舉行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期間;企圖讓台灣的藝術家有更高的曝光機會,這是北美館身處於藝術生態的角色,希冀能為創作者創造更多連結與新的能動性。
「2018台北美術獎」首獎藝術家王連晟。(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台北市文化局局長鍾永豐也表示,展覽本身呈現出藝術家新的思考向度,並感受到對創造者們的敬畏,在各種前衛面向的思考方式,經由思考和手工細緻的呈現出來,他同時期許展覽、雙年展與台北當代藝博會的連結,將是創作面與產業面連結的重要效果。
本屆評審團成員包括盧明德、高俊宏、邱誌勇、雷逸婷、劉永晧、簡正怡、鄭慧華,評審團代表邱誌勇表示,今年入圍作品,除了創作者的實踐力、表現力之外,評審們皆高度重視作品所能展現的「觀念完整度」。獲獎及入選作品總體上反映了當代創作者游走在不同質材、媒介,以及多元、混搭呈現上的出色表現。創作者們不僅都具備高度移動力、知識掌握和資訊獲取的能力,並且擅於援用跨文化內容的材料。
「2018台北美術獎」優選,于軒《克萊因.赫茲——不存在的實驗》,寫實繪畫結合擬真裝置,尺寸依場地而定,2018。(© 于軒,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18台北美術獎」優選,走路草農/藝團《湖底田水上考古系列》,複合媒材,尺寸依場地而定, 2018。(© 走路草農/藝團, 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創作者思維向度都較以往大為擴增
首獎得主王連晟發表得獎感言時表示,好的藝術作品都有其對抗性,有時是對抗媒材和體制,有時候是對抗藝術本身。而新媒體是承載科技史和現在科技狀態體制的媒材,其創作也以新媒體藝術呈現創作對抗全球化的現況與困境,是其作品核心探問的議題。而獲獎創作也將是其藝術生涯上的一顆嶄新的標誌,「挑戰是不會停止的,現在才是挑戰真正的開始。」
「2018台北美術獎」優選,張紋瑄《自殺技術基金會:年度發表》複合媒材、講座表演,尺寸依場地而定,2018。(© 張紋瑄,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本屆「台北美術獎」展覽也同時呈現14位入圍者作品,表現出創作者觸角與思維向度都較以往大為擴增與多元,如王連晟與于軒都在技術性及物質形式精準地配合,作品予人細緻而溫暖的體驗,王連晟作品《閱讀計畫》加裝的感應裝置,當人們靠近便會自動翻書,朗讀象徵儒家思想的《論語》,將展間架構出不斷勞動、制式的閱讀空間,提出對台灣教條式教育的反思。走路草農/藝團紀念自身與已逝世祖父的陌生情感,視藝術為一種珍貴且有價值的勞動行為,重新拼組無可名狀的記憶碎片與情感連結。張紋瑄的《自殺技術基金會:年度發表》具有高度思辨性,觀念和形式相輔相成。張允菡巧妙運用空間和光線,將極地的氛圍成功融入個人性、親密性的文本中。林羿綺則通過尋溯、考掘與再想像,共同交織出地方生活感的紋理和其中人文流動的精神。
「2018台北美術獎」優選,張允菡《其實我們什麼也不是》,複合媒材,尺寸依場地而定,2018。(© 張允菡,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18台北美術獎」優選,林羿綺《信使計畫:返向漂流與南洋彼岸》,影音複合媒材,尺寸依場地而定,2018。(© 林羿綺,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張玉音(Yu-Yin Chang)( 341篇 )

文字女工與一位母親,與科技阿宅腦公的跨域聯姻,對於解析科技、科學與藝術等解疆界議題特別熱衷,並致力催化美感教育相關議題報導,與實踐藝術媒體數位轉型的可能。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並擔任文化部、交通部觀光局指導的「台灣藝術指南」專冊、「台灣藝術指南TAIWAN ART GUIDE」APP研發計畫主持,以及Podcast節目「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曾任《典藏.今藝術》企畫編輯、副主編、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理事,現為藝術新媒體「典藏ARTouch」總編輯。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