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藝博會直擊】停擺一年再啟程,2021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隆重回歸

【藝博會直擊】停擺一年再啟程,2021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隆重回歸

【Art Fair Witness】 Art Basel Hong Kong Returns in 2021 After Last Year’s Cancelation

2021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 Basel Hong Kong)今日啟程。匯聚來自23個國家及地區的104間頂尖藝廊,於5月19日至23日回歸香港會議展覽中心(HKCEC)展開。

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在充滿未知和不確定性的2020年,取消了旗下所有藝博會活動,也開始拓展藝博會線上展覽的諸多可能。闊別一年的實體展會,2021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 Basel Hong Kong)匯聚來自23個國家及地區的104間頂尖藝廊,於5月19日至23日回歸香港會議展覽中心(HKCEC)展開。


今年的香港展會持續在2021年的實體展會中攜手數位項目,以全新規模與形式結合巴塞爾藝術展的實體與數位平臺,向全球觀眾實時呈現最新「巴塞爾藝術展:香港現場」(Art Basel Live: Hong Kong)項目,展會也維持「藝廊薈萃」(Galleries)、「亞洲視野」(Insights)與「藝術探新」(Discoveries)三個主要展區組成,將從當代和歷史的角度為觀眾呈現一個橫觀世界藝術的概述。而2020年典亞藝博與巴塞爾藝術展的合作在今年也得到延續,香港巴塞爾展會上,典亞藝博展亭(Fine Art Asia Pavilion)作為本次展會的特別呈獻,展出多數來自1940年代前的古董珍玩的主題展覽。以下為《典藏ARTouch》編輯部為讀者帶來藝博會亮點。

大未來林舍畫廊於2021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之展位一景。(大未來林舍畫廊提供)
申亮「畫書系列」,壓克力‧書本,尺寸依場地而定,2015-2021。(大未來林舍畫廊提供)

大未來林舍畫廊

相較於原初自有內在邏輯的吳大羽、陳蔭羆、申亮聯展,在確定無法親自參與香港巴塞爾後,大未來林舍選擇更改計劃,以申亮個展作為此次參展項目。藉由呈現藝術家全新裝置作品《記憶裡被消磨的時光》,同時結合其「皮紙系列」與「書畫系列」,完整呈現申亮如何利用日常,乃至於無用之物,探詢、回應東方傳統文人畫中的內在哲思,以及意在言外的美感與詩意。裝置作品《記憶裡被消磨的時光》「重現」了申亮兒時記憶中幸福的片刻,畫在書桌、課本、手絹等物品上的瓜子皮,對藝術家而言既是午後陽光灑落其滿是瓜子皮課桌的溫暖回憶,也是時光飛逝的感慨。紅洋蔥、瓜子皮、蒜皮等日常無用之物的美感描繪,在舊書刊物表面上透過大量挪用宋元繪畫進行二次繪畫,申亮的作品總在一抹對「逝去的往日」的悠悠嘆息中,探尋著東西合流的當代藝術脈絡下,今世文人繪畫的可能。

尊彩藝術中心於2021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之展位一景。(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尊彩藝術中心

尊彩藝術中心成為本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中唯一由畫廊負責人領軍前往現場的台灣畫廊,其展位更以「永恆的東方符碼:戰後華人藝術」為題,推出朱為白、楚戈、蕭勤、李重重、于彭這五位知名華人藝術家創作於上個世紀後半葉的經典作品,於作品各自展現出的美學魅力之外,更在整體上構成一幅具歷史價值的戰後華人藝術圖景。尊彩藝術中心以清晰的企畫思路聚焦於那一歷史時期中,華人藝術家如何將「東方符碼」深層融入與西方截然不同的抽象表現;同時,所展出的藝術家選件多有一定時間跨度,也可細探他們各自的風格脈絡與時代精神,藝術家各自的生命遷徙史於創作中的迴響也饒富深意。

耿畫廊於2021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之展位一景。(耿畫廊提供)

耿畫廊

以東方美學為根源,耿畫廊帶來蘇笑柏與蘇孟鴻聯展,展出兩位藝術家2020年的新作。承襲著傳統歷史與美學的的大漆,蘇笑柏總意欲在當代抽象繪畫語彙與傳統工藝間琢磨、尋覓其中介點;而以中國名家畫稿為樣板圖樣,蘇孟鴻則藉由抽離文本、結合抽象表現、自動技法與拼貼,以一種模糊曖昧的姿態,試圖在東方裝飾、物象以及西方抽象間,遊走於純然的賞玩與文化的反思中。

TKG+於2021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之展位一景。(TKG+提供)

TKG+

年輕、活躍的TKG+除了於展覽現場推出香港藝術家鄺鎮禧個展,代理的袁廣鳴與蔡佳葳則參與「光映現場」展區,線上展廳(OVR)則展出李綾瑄、蔡佳葳、鄺鎮禧三位藝術家的作品,妥善運用不同平台的特質。以觀念藝術為思考起點,鄺鎮禧的作品常提取自日常,並關注事務運作及物質構成層面,同時藉由打斷或拆解其原意,進而塑造出荒謬、奇想乃至徒勞的質感。此次展覽鄺鎮禧在貌似醫院診療空間的展位中,以「限制和拘束」出發,探討全球疫情肆虐下,人們被迫習慣與重新定義的「日常」。

索卡藝術於2021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之展位一景。(索卡藝術提供)


索卡藝術

索卡藝術在展位展出洪凌、毛旭輝與張英楠三位中國重要藝術家作品。曾代表中國受邀參展1997年威尼斯雙年展的洪凌 ,善於運用油彩潑點搭配線條的水墨皴法,從寫實經由抽象而走嚮意象氣韻的表現,呈現大地的磅礡;毛旭輝為中國百大藝術權力人物,是85新潮藝術重要領導人之一,作品深受各國藏家喜愛。他的創作來自於生命中熱愛及熟悉的事物,善於以形象暗示感性與直覺的傳達,從以「剪刀」、「椅子」系列的日常符號轉化聞名;張英楠為中國新銳藝術家,他善於透過圖像和記憶,在畫面中建築神秘的視覺空間,當中強烈的對比及清冷的用色來自藝術家對城鄉差異所產生的思考。作品中細膩的場景游離于現實與虛幻中,留下的線索,引領觀者進入其述說的情感裡。

安卓藝術於2021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之展位一景。(安卓藝術提供)

安卓藝術

安卓藝術於本次香港巴塞爾的「畫廊精粹」展區,以「物件」和「劇場」兩個主題,展陳旗下幾位亞洲藝術家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傅饒、李明則與石晉華的繪畫、裝置作品。菲律賓藝術家克魯斯延續其藉由細緻描繪舊衣物而深入個人生命與家族記憶的畫作;旅德藝術家傅饒擅以超乎現實而寓意曖昧的畫面反映世界,今年新作《魚籽醬》在張力的多層次上手到擒來;長期浸潤於常民文化的李明則宛若「媒材魔術師」,其混合了現成物與繪畫的複合媒材裝置細節豐富,充滿奇想之魅;石晉華則以顏料拓展其經典的「走筆」系列,創造出巧妙接合繪畫與雕塑的《廣場上的五個行人》。幾位長期合作的藝術家勾勒出安卓藝術的美學品味,成為藝博會上一道標誌性的風景。

卓納畫廊於2021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之展位一景。(卓納畫廊提供)

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

卓納畫廊的本次展位,以一位重點藝術家加上多位藝術家的作品薈萃為基本結構。其焦點為駐紐約的比利時藝術家哈羅德.安卡特(Harold Ancart)一系列描繪海天景色的全新作品,這位擅長以獨特的色彩組合與造型描繪具體風景,卻同時將畫面帶向抽象、並引發對繪畫本身之思考的藝術家,作品廣泛藏於包括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古根漢美術館、巴黎龐畢度中心等世界重要機構。與此同時,此次卓納畫廊也展出包括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沃爾夫岡.提爾曼斯(Wolfgang Tillmans)、呂克.圖伊曼斯(Luc Tuymans)、麗莎.約斯卡瓦吉(Lisa Yuskavage)、托馬斯.魯夫(Thomas Ruff)以及劉野等旗下藝術大師的重要作品。展位內容也將同步呈現於卓納畫廊的官方網站。

豪瑟沃斯於2021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之展位一景。(豪瑟沃斯提供)

豪瑟沃斯(Hauser & Wirth)

豪瑟沃斯為此次香港巴塞爾展位帶來旗下一系列20世紀藝術名家作品,其中不乏重量級新作,包括喬治.康多(George Condo)最新的「藍調」系列中的《降A蓝调》(Blues in A flat,2021),該作將於今年9月在上海龍美術館舉辦的康多迄今為止亞洲最大規模個展「圖像殿堂」中展出。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珍妮.霍爾澤(Jenny Holzer)、拉希德.約翰遜(Rashid Johnson)等藝術家也有今年新作亮相,其中約翰遜的《無題破碎人群》(Untitled Broken Crowd,2021)以藝術語言回應、延展了疫情之年人類的集體狀態;加里.西蒙斯(Gary Simmons)今年3月與畫廊開始合作後也首度在亞洲展出作品。這些作品也同時會在Art Basel線上平台「巴塞爾藝術展:香港現場」中展出。

佩斯畫廊於2021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之展位一景。(佩斯畫廊提供)

佩斯畫廊(Pace Gallery)

除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外,佩斯畫廊於同期在兩處空間推出展覽「David Adjaye Adam Pendleton」及「尹秀珍」。畫廊也在巴塞爾藝術展線下及線上展廳同期帶來全球29位藝術家的重要作品,其中將包括數位20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大師以及最新加入佩斯全球代理名單的藝術家。展位以多元視角匯集中、西方藝術家,亮點其中有戰後藝術先驅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肯尼斯.諾蘭德(Kenneth Noland)、羅伯特.勞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以及當代藝術家山姆.吉利安(Sam Gilliam)、洛伊.霍洛韋爾(Loie Hollowell)、亞當.彭德爾頓(Adam Pendleton)、喬爾.夏皮羅(Joel Shapiro)與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此外,藝術家雙人組Claes Oldenburg & Coosje van Bruggen繼近年在紐約佩斯畫廊舉辦了成功的展覽後,佩斯畫廊再將於香港呈現二人的雕塑作品。

立木畫廊於2021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之展位一景。(立木畫廊提供)

立木畫廊(Lehmann Maupin)

細究立木畫廊代理藝術家的創作,不難發現多半是具有強烈觀念性探索、自我表述,時常在社會議題,如性別、階級、宗教、歷史、政治及全球化,以及社會弱勢與生態環境等議題上進行探討,甚至挑戰典型視覺感官的藝術作品。不同文化語境產生的關聯、交融、衝突,其所投射的時代意義,我們往往可在其所挑選的藝術家之間看見聯繫。此次參展,立木畫廊除了以南韓藝術家李昢(Lee Bul)的繪畫、雕塑與新作作為核心焦點,也完整呈現畫廊項目,展出包括拉里.皮特曼(Lari Pittman)於新冠肺炎疫情間的創作,以裝飾藝術的手法,藝術家透過水仙花和珠寶首飾傳達希望、重生與新開始等信息,並藉此反思日常生活的意義。此外包括麥克阿瑟.比尼恩(McArthur Binion)的最新創作,以及阿什莉.比克頓(Ashley Bickerton)、施拉澤.赫什阿里(Shirazeh Houshiary)、湯尼.奧斯勒(Tony Oursler)、徐道獲(Do Ho Suh)等多位藝術家的創作。

從左至右: 野口勇《Transformaton Stone》(1982)、《Mountains Forming》。(©INFGM/ARS. 白立方畫廊提供)

白立方畫廊(White Cube)

白立方畫廊以野口勇雕塑作品為首,開啟以「環境」為題的展會,是白立方畫廊全球代理野口勇作品以來的首次展出。日裔美籍的藝術家野口勇一生中持續追求藝術形式的再定義,打破雕塑與設計兩者僵固的分界,除了純藝術,他也累積許多景觀、家具與燈光等設計作品。此次展會匯集了野口勇創作生涯最後十年的作品,其中極簡主義的大型硬石雕塑,可謂野口勇創作理念的濃縮。此外,白立方畫廊亦帶來同為極簡主義的韓國藝術家朴栖甫以及當代藝術家達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及安德烈.古斯基(Andreas Gursky)等人的作品,使針對現代及當代藝術的討論,藉由不同媒材的探索而更為多元,進而豐富了展會的視界。

昆特.於克《Lichtbogen》,水彩、畫布,300 x 200 cm,2020。(©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 VG Bild-Kunst, Bonn)

厲蔚閣畫廊(Lévy Gorvy)

厲蔚閣畫廊的展會亮點之一是昆特.於克(Günter Uecker),其作品來自於2020年秋天於厲蔚閣巴黎空間首次展出的新系列。原以釘子為創作媒材的於克,轉向水彩創作,一抹清澈湛藍的藍色,體現了這位德國大師創作70年來生命的流動性及姿態。美國藝術家帕特.斯蒂爾(Pat Steir)的作品則表現另一種抽象繪畫的可能性,他對話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並探索色彩的搭配如何帶來藝術的崇高。瓊.米歇爾(Joan Mitchell)的無題則從幾合抽象往抽象表現前行,在筆觸及色彩間顯見創作者的個人情緒。而喬爾.夏皮羅(Joel Shapiro)的雕塑體現了具象與抽象關係的重塑,他利用簡單的矩形方塊組合成極簡主義雕塑,營造動態感卻又巧妙取得平衡。厲蔚閣畫廊從繪畫及雕塑關注抽象語彙的多樣性,藝術家的個人風格因而各自綻放。

首次參與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張瀚謙以「熱感墨」在宣紙作畫,並結合程式與機械組件,讓數位數據於墨黑的畫面上乍然顯現又瞬間即逝,引人深思。(漢雅軒提供)

漢雅軒

始終對中國傳統水墨有深刻關照,漢雅軒在本屆巴塞爾藝術展中以「山水」為要義,選擇了多種涉獵山水的角度,展呈包含曹曉陽、陳福善、張瀚謙、簡鳴謙(Tobias Klein)、梁巨廷、林海鐘、羅穎、王冬齡、徐龍森、鄭力多位藝術家的作品。作為代表中國精神的藝術,「山水」成為寄託文人情懷出世想像的精神場域。漢雅軒此次除了疏理學院和美術史的線索,展出不同世代、媒材對「山水」抑或筆法的探問,也刻意介紹一些較少參加博覽會的藝術家,如首度亮相巴塞爾藝術展的新媒體藝術家張瀚謙和簡鳴謙。以玻璃吹製結合3D列印,簡鳴謙《「無」的實體》,探討「無」的概念,而張瀚謙則以「熱感墨」在宣紙作畫,並結合程式與機械組件,讓數位數據於墨黑的畫面上乍然顯現又瞬間即逝,引人深思。

德薩畫廊於2021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之展位一景。(德薩畫廊提供)

德薩畫廊(De Sarthe Gallery)

德薩畫廊於2021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推出雙飛藝術中心、麥影彤二及陸浩明三組藝術家。雙飛藝術中心帶來的《雙飛克萊因藍》是一同名喜劇演出的產物,以對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人體測量學》荒謬拙劣模仿來重探國際藝術生態的運作模式,展現挑戰界限的幽默批判力。麥影彤二則對當代生活進行反思,以美式生活模擬遊戲《模擬人生》為基底創作三聯畫《美好家園》,由三位購物平台淘寶上的畫家分別完成。在同一個田園生活的想像下,最終的畫作呈現巨大的落差,除了從中探問現實與理想外,也涉及著作權之範疇。陸浩明的新作《深地視界》從考古學汲取靈感,描繪人類世景觀,以汽油燃燒畫布後再以樹脂封層,形式如空中俯視圖的地景,創作過程的暴力、破壞性,以及自然的力量同時展現。

劉曉輝《無題—裙裾與海邊的石頭》,油彩、畫布,180×160cm,2020。(馬凌畫廊提供)

馬凌畫廊(Edouard Malingue Gallery)

馬凌畫廊於2021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推出的藝術家風格多元、關注面向豐富。其中劉曉輝《無題—裙裾與海邊的石頭》捕捉日常生活細節,並以灰暗的色彩帶出憂鬱、寂靜的基調,讓繪畫與日常相遇,並回歸繪畫本質的探討。周育正以極簡的幾何造形,具有金屬光澤的色彩構成畫面,探討一直以來他熱衷於探索物件與空間的關係。袁遠的《尋找新租戶》則以精準的筆法描繪建築外觀,各種不同的材質特性皆細膩的呈現,營造出蕭瑟、被遺棄之感,令人遙想昔日的面貌。鄭洲的《背後的影子》用色獨特、線條奔放,打破透視法的限制,專注追求繪畫性,並且對精神狀態深入剖析,讓藝術本身反應潛意識及直覺,進而超脫現世。

貝浩登於2021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之展位一景。(貝浩登提供)

貝浩登(Perrotin)

貝浩登此次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主要推出兩位知名韓國藝術家金宗學(Kim Chong Hak,1937-)與李英培(Lee Bae,1956-)雙個展。金宗學作品中的主體往往呈現互相糾纏或傾覆的狀態,爭妍鬥麗,釋放澎湃的生命力。在此屆香港展會中展示的作品中,金宗學延續他多年對野外環境描繪的實踐。與一般靜物畫和外光畫不同,他畫中的植物直接與觀者對視,形成對等的關係;作品強調主體的存在,真實感和獨立性,並非對現實的直接複製。金宗學將大自然給予他的視覺和情感印象吸收過後,以爆發的形式轉移到畫布上;李培英自1990年移居巴黎後,木炭便成為了他藝術實踐的主要素材。此次在展位上展出的「Issu du feu」與「Landscape」系列,李英培仔細研究了木炭強大的本質,其物質性以及生死循環。在他位於清道郡的窯爐中形成的木炭被集合到畫布上,經過無間斷的精心打磨,最終成為《Issu du feu》。「Landscape」系列中,藝術家將被壓縮至方塊形狀的木炭看似在漂浮或衝擊著畫布上的留白空間。濃密的黑色與空白的背景並列,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凸出了木炭的物質性。遠古以來,木炭在東方文化背景下被公認具消災避邪的能力,李英培期盼作品能夠在這個動蕩的世界裡為觀者提供一個喘息淨化之處。

彌載映(Mit Jai Inn)裝置作品。(Rossi&Rossi與SILVERLENS提供)

Rossi & Rossi

此次Rossi&Rossi與關注亞太地區當代藝術的菲律賓畫廊SILVERLENS聯合展示著名藝術家西亞.阿爾馬哈尼(Siah Armajani)、諾次(Nortse)、奈薩.汗(Naiza Khan)、丹增熱珠(Tenzing Rigdol)、彌載映(Mit Jai Inn)、妮可.柯森(Nicole Coson)、蓋伯瑞.博瑞多(Gary-Ross Pastrana)和皮奥.阿巴德(Pio Abad)的多元作品。藏族藝術家諾次的《面罩的臉》(The Mask Face)和《白色面罩》(The White Mask)皆在2014年創作,此次呈現剛好呼應人類正在經歷新冠疫情,而這些作品探討集體適應現代化對人們心靈的影響。丹增熱珠創作的一組三幅畫部,描繪了西藏古典藝術中的三種眼睛,也表達藏族人民即便在不利情況下,仍保有個人思想的決心。除繪畫作品外,這次也能在Rossi&Rossi與SILVERLENS推出一系列雕塑及裝置作品。

2021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現場。(巴塞爾藝術展提供)


此外,大會方為了在旅遊限制下進一步支持畫廊參展商,展會期間推出全新的呈現模式,為展區不能親身出席的56間參展藝廊提供衛星展位,每間畫廊可以在獨立展位上展示個別的小型策展展覽,並由巴塞爾藝術展委派的本地代表擔任現場工作人員。「巴塞爾藝術展:香港現場」的同步上線,為參展畫廊的提升國際曝光率,讓無法親臨展會的藝術愛好者獲得重臨盛會的體驗,同時線上展廳、一系列特別活動、網上導覽,以及串聯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及香港不同地的現場直播,將世界各地的觀眾們「帶到」香港。

ARTouch編輯部( 167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