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安藤忠雄回顧展,咀嚼挑戰人生哲學

安藤忠雄回顧展,咀嚼挑戰人生哲學

位在日本東京六本木的國立新美術館(The National Art Center, Tokyo),正在舉行「安…
位在日本東京六本木的國立新美術館(The National Art Center, Tokyo),正在舉行「安藤忠雄展:挑戰」(Tadao Ando: Endeavors),展期從9月27日至本月18日,開展以來,吸引海內外建築愛好者蜂擁川流而至。由於展期已接近尾聲,趕搭末班車的國際朝聖客則更多,幾乎天天客滿為患。
本月初,筆者也跑了趟東京,希望能完整爬梳安藤忠雄(Tadao Ando)的建築系列,並將安藤建築學讀入心坎。果然,看完整個展覽筆者感到又驚又喜,簡直要以肅然起敬作形容,不只對安藤先生個人,以及他大半生的飄泊足跡、所成就的專業高度,以及建築信仰、人格特質與心繫宇宙環境的大格局修持,令人敬佩得五體投地外,能夠讓日本公立美術館,以打造日本國寶級大師的尊榮與高度,以大手筆投入個別建築師展覽,來款待安藤忠雄實至名歸的建築人生。這種尊才惜緣的作法,也是讓人嘆為觀止,足堪作為國際博館界之表率。
安藤忠雄最令人動容的是,在他的作品中所呈現出的精神向度,彷彿在其打造的建築作品中,看見自身的夢想。現年76歲的安藤忠雄,近期傳出身體微恙,這次大規模展覽,無異是見證與紀錄他大半生腳踏實地迎接各項挑戰的精彩歷程,或亦可視為對一代普立茲建築大奬(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建築師的完整呈現,主辦單位不但用心良苦,也意義深遠。
安藤忠雄設計的南寺。攝影:吳金桃
安藤忠雄設計的南寺。攝影:吳金桃
該如何定位安藤忠雄的建築成就
放眼日本建築發展,不外乎著眼於傳統日本工藝美學,或是以歐美為師的西方建築思潮,作為學習與模仿對象。不過,日本一直是個令人敬佩的民族,拜工匠精神之賜,日本建築師頗能善用這項優勢,展現其作品成果。
尤其,日本從1987年丹下健三(Kenzo Tange)奪得國際普立茲建築奬桂冠後,彷彿為日本建築界,找到通往登峯造極之徑,日本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亞洲地區獲頒普立茲建築大獎的寵兒。1993年槙文彥(Fumihiko Maki)、1995年安藤忠雄、2010年妹島和世(Kazuyo Sejima)和西澤立衛(Ryue Nishizawa)、2013年伊東豊雄(Toyo Ito)、2014年阪茂(Shigeru Ban)等,建築師接踵摘桂,「建築」在日本,幾乎成為揚名國際的人文顯學。
非建築科班出身的安藤忠雄,靠著天賦異稟,加上不間斷的旅行、自學,積極吸納歐美建築精華,轉化成東方日本精緻且極富禪意的空間美學,走出一條令人刮目相看的建築潮派。尤其,安藤忠雄以淸水混凝土為素材的建築,詮釋了日本歷史文學《源氏物語》中所闡述的寒素枯澀之美。這種精神性至高的安藤建築學,淋漓盡致地打造出「拙中有細工,細中富拙味」的建築風采,堪稱東西方建築史上最善使用原始材料的人之一。
近年,伊東豊雄、妹島和世、西澤立衞、隈研吾(Kengo Kuma)、藤本壯介(Sou Fujimoto)等人快速接棒,並各自在國際建築上引領風騷,似乎讓安藤忠雄被建築界冷落。但安藤忠雄在長達半世紀以上的「引西潤東」、「西學東用」等建築發展上,開疆闢土的扛鼎角色,無可置疑與替代,必然留芳建築史頁,而且會持續發酵,啓發更多東西建築界之後進。
位於日本直島的安藤忠雄美術館Benesse House。攝影:吳金桃
本月初,筆者抵達東京國立新美術館,長長的人龍隊伍,無視東京逐漸下探的低溫,熱切期盼一覽大師精髓。本次展覽,除了在新美術館內企劃展示室闢出空間作模型、圖片、影像、虛擬實境視頻展覽外,室外更依「光教堂」的原尺寸作了複製品,可說驚艶全場,亦獲得極高評價。國立新美術館在有限的基地上再現光影教堂,觀者親身穿梭其間,引發沈潛、安祥與榮耀之肅穆氛圍。
安藤忠雄設計的光之教堂內部一景。圖片提供:Bujatt
拜了新媒體影音操作之賜,這次展覽,對於案例呈現,也富含策略效果,虛擬實像拆解重組,每件作品前,有的以大銀幕作解說,有的以Ipad面版呈現,讓觀眾有如親歷實境般,不但對案例解說事半功倍,更在多角度的呈現上,更彰顯安藤忠雄的精準細緻,讓空間成為光與影的最佳安頓所,唯美浪漫、饒富哲思。
多國語言的語音導覽,也是這次展覽廣受肯定的部分。預先錄製的展覽概念解說,引用許多安藤忠雄的口氣與日常對話,來增加敘述內容的生動程度。沒有日文基礎的我們,完全仰賴語音導覽解說,讓我們在近3小時的觀展行程裡,收穫滿滿意猶未盡。
綜觀安藤忠雄這次大型建築回顧展,歸納幾件個人心得,供作參考:
一、簡約俐落的「純粹幾何」
安藤大半生創作,持續形塑建築外觀形象與量體的「純粹幾何形」,簡約俐落,凸顯個性,包括台中亞洲大學當代美術館即是範例之一。
二、清水混凝土所標誌出的物質性與存在感
該清水混凝土的分割單位大小,是91×182公分。這個尺寸,恰是日本傳統空間中所愛用的塌塌米的尺寸。安藤對於其身世及傳統美學,作出了直接又隱晦而內向性的詮釋。近年「清水混凝土」廣被使用,但安藤忠雄不但開風氣之先,作品中的細緻觸感,亦無可取代。
三、主宰建築靈魂的是光
在安藤忠雄對於光影的操持下,其作品所散發的禪意與詩性,成就為永恆特性。譬如以原尺寸於展覽現場打造的「光之教會」來說,讓人真切體會到陰翳氛圍下的幽靜,那是一種透過對光的深刻體會,探索光如何成為關鍵性空間元素,帶給建築靈魂之特性。特別是透過光線導入,使建築內部得以在不同時刻中,刻劃出各種空間表情與姿態,是不折不扣「光之禮讚」。
四、見縫插綠,生態永續
安藤於本展中,闢專室播放理念宣導影片,他念茲在茲的理念是:硬體建築的完工,不必然是工作的結束。配合對環境生態的關懷,對大自然的回歸,安藤忠雄不厭其煩地推廣植樹造林,綠化延續工程,他呼籲透過群體的覺醒及參與,讓大自然在過度的修橋舖路、大興土木之後,定要從綠意中休養生息。安藤忠雄不定期的發起慈善募款、植樹造林活動,樹立典範。
日本神戶兵庫縣立美術館(Hyogo Prefectural Museum of Art, Kobe)。圖片提供:663highland
安藤忠雄忠於他對建築之愛,也愛其所完成的建築成果。他曾說過,所謂建築,必須把隨著時間改變而移動的光影、吹過的風、攜帶的味道、響遍建築裡頭的人們的交談聲、在周邊漂浮的空氣對肌膚的觸感等引入建物。他的許多建築作品,都成為印證。既是建築的結構,也是表面的裝飾,以絕對坦率,呈現建築材料的真實,也樹立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的個人風格。
大家耳熟能詳的有亞洲大學當代美術館、到震旦博物館、上海保利劇院等,都是安藤忠雄留在華人社會中的獨特作品。舉望世界,他所精心打造出的數十座的建築作品,不管是住宅、美術館、教堂,可說琳瑯滿目、但不變的是那內斂、精巧、素雅的特質。徜徉其中,彷彿是與空間?的光影共舞,與靜謐同在。敬天愛地、關懷生態,在在是安藤忠雄獨到而受推崇的「安藤建築美學」,與日月星辰同歡共舞,生生不息。
日本神戶兵庫縣立美術館(Hyogo Prefectural Museum of Art, Kobe)。圖片提供:Tak1701d
筆者節錄了幾句安藤忠雄流露於其言談間,對於人生的體驗與哲思,誠懇中見智慧,令人玩味不已。
「我的人生經歷中,找不到可以稱為卓越的藝術資質,只有與生俱來的面對嚴酷現實,絕不放棄,堅強活下去的韌性。」
「因為沒有上大學,又沒有直接可以拜師的對象,所以我自學。到現在為止,我自己也還在不斷學習。」
「一個人真正的幸福並不是待在光明之中。而是從遠處凝望光明,然後朝它奮力奔去,就在那拚命忘我的時間裡,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實。」
「追隨,必然迷失自己。只能不怕孤獨,繼續執著,做自己想做、該做的。」
稱安藤忠雄是「建築界之光」也好,「清水混凝土詩人」也罷,都是外界的加封晉爵,但這回安藤忠雄願意把精彩建築人生,透過「安藤忠雄展:挑戰」一展,讓專家與粉絲,走進他神話般的心靈世界,一起歌詠與傳唱那苦盡甘來的「挑戰」一生,相當難能可貴。走一趟東京,是咀嚼「安藤建築學」的絕對享受,餘味無窮。
大阪三得利博物館(Suntory Museum in Osaka)。圖片提供:663highland
簡秀枝 (Katy Shiu-Chih Chieh)( 290篇 )

典藏藝術家庭社長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