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
浮世中的日本街景: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的旅人生活
《東海道五十三次》共有55景——包含起點「江戶日本橋」與終點「京師三條大橋」,以及沿途53處驛站(「次」即驛站),呈現出...
2025梅樹月「風土的花蕊」登場──立石鐵臣120歲誕辰紀念特展
立石鐵臣出生臺北,父親任職臺灣總督府,屬日治時期的「灣生」世代。今年適逢立石鐵臣120歲誕辰,本展精選其12件各時期作品...
葛飾北齋筆下的富士山風景:浮世繪《富嶽三十六景》在畫哪裡?
對日本人而言,最高峰富士山既是神聖的象徵,也是美的化身。《富嶽三十六景》畫中,富士山總靜靜佇立於背景,無聲地陪伴著人們的...
【藝術自然史II】植物、氣候與帝國:從《展望諸羅城》談起II
我審視這嘉義公園與嘉義樹木園栽植的樹木,了解大葉桃花心木、橡膠樹的樹型。即便陳澄波曾經展望過的展望已不復見,我仍感到心滿...
武者繪:江戶和平時代的英雄想像
「武者繪」是描繪歷史戰爭與武者形象的浮世繪,主題圍繞武士、武將等擅長武藝之人,呈現精彩的戰鬥姿態、甲冑與刀劍細節,並融入...
臺灣美術史中的神明形象
日本殖民時期,日本接受西方藝術的觀點所進行的藝術變革,亦逐漸影響臺灣。受到在東京大學任教的美籍人士費諾羅莎影響,日本政府...
印象派如何改變藝術史?大都會博物館「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來臺,精選14件必看名作
今夏,國立故宮博物院將與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將攜手推出《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
回家去吧!陶淵明的退休計畫:北宋〈歸去來兮辭〉的圖文轉譯
全球面臨少子、高齡化的社會環境,現代人到底幾歲退休才合理?在很久以前,看透官場腐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在41歲就退...
2025日本史上最大規模莫內《睡蓮》展覽現正巡迴中!
世界最大莫內典藏之一的巴黎瑪摩丹美術館(Musée Marmottan Monet),將48件作品直送日本打造「莫內 睡...
人類天生怕蛇嗎?橫跨歐亞與美洲「人面蛇身」的史前神話
蛇的形象不僅與生命的創造有關,還緊密聯繫著大地母神和自然的更新循環。即便現代都市人鮮少接觸蛇,仍可能在動物園感到不寒而慄...
文章導覽
1
2
3
...
37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