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蕙
從威尼斯到柏林和卡塞爾:後疫情時代的全球藝術圖景
原訂2021年舉辦、因疫情延後一年登場的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緊接著六月在德國柏林和卡塞爾依序揭幕的第12屆柏林雙年展和...
使用攝影的觀念藝術家:美國肖像攝影巨匠安妮.萊博維茨
1949年出生於美國康乃狄克州的安妮.萊博維茨(Annie Leibovitz),是當今最知名的肖像攝影師之一,自197...
喬治.康多: 「我用非常傳統的形式,表達非常不傳統的內容」
此次回顧展以藝術家近兩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所發展出的全新創作,即時回應了我們所處的時代。相關作品集結於展覽中「藍調繪畫」...
喬治.康多 探索人性矛盾的圖像殿堂
康多1980年代初期崛起於紐約藝壇,40年來不斷通過富含個人魅力和特色的繪畫語言,赤裸裸揭露現代社會的混亂、動盪、偏執與...
生命中的死亡、苦痛與抗爭 巴黎東京宮安.伊姆霍夫大展「靜物」
伊姆霍夫以充滿暗喻的手法,觀視和呈現一切生命所隱含的死亡、苦痛與抗爭。此外,她還試圖干擾人們慣常的觀看視角,將從義大利都...
謝麗.利文多樣化的挪用策略
謝麗.利文1947年出生美國賓州,自小在中西部長大,1960年代末、70年代初於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科技和網路的烏托邦神話與敵托邦現實 ——瑪切拉・利斯塔(Marcella Lista)和佛羅里安・艾布納爾(Florian Ebner)談龐畢度中心黑特・史德耶爾回顧展「我會活下去」
現年55歲的德國藝術家、導演、理論家暨作家黑特・史德耶爾(Hito Steyerl)在龐畢度中心的大型個展,在新冠疫情影...
拉烏爾.德.凱澤:追求繪畫過程中的不可預見性
2012年10月,比利時畫家拉烏爾.德.凱澤(Raoul De Keyser)過世時,同樣出身法蘭德斯地區(Flande...
解封後的歐洲美術館──防疫、經濟與反思
隨著疫情趨緩,歐洲各國已自五月起逐步「解封」,各大藝文場館也陸續恢復開放。疫情尚未完全解除前,戴口罩、1.5公尺安全距離...
貝爾納.弗里茲(Bernard Frize):觀看我的畫是一項智力活動
貝爾納.弗里茲(Bernard Frize)的作品需要觀眾積極主動的介入,注視和追蹤圖像產生的手勢和過程——畫筆或刷子帶...
文章導覽
1
2
3
4
5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