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豪

陳飛豪,生於1985 年。文字寫作上期冀將台灣史與本土想像融入藝術品的詮釋。藝術創作上則運用觀念式的攝影與動態影像詮釋歷史文化與社會變遷所衍生出的各種議題,也將影像與各種媒介如裝置、錄像與文學作品等等結合,目前以寫作與創作並行的形式在藝術的世界中打轉。曾參與2016年台北雙年展,2019年台灣當代藝術實驗場之「妖氣都市: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特展」、2021年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及2020/2021東京雙年展。著有《史詩與絕歌:以藝術為途徑的日治台灣文史探索》。

「細微體」的測量與日常連結:張永達個展——Super Penetrating
在藝術家張永達的創作當中,「測量」似乎是一個十分常見的概念,而他也十分擅長將經由測量蒐集而來的「數據」,透過各種形式呈現...
場地論的藝術想像:彌載映的畫布、空間與世界
「場地論」(Field Theory)是與泰國藝術家彌載映(Mit Jai Inn)暢談其創作理念時,他所提到的一個有趣...
台日關係的LGBT想像:《同棲時間》與流轉於記憶邊緣的《乞愛之人》
談起台日彼此間因為過去歷史而千絲萬縷的連結,從性別角度探討的創作其實也不少見,在過去電影的範疇中最多是以女性為主角與出發...
【你是我的眼.藝術不在家】福島、人間之星以及重返華麗島的西川滿
在今年7月踏上日本東京與福島之前,其實沒有特別想到自己會跟西川滿(Mitsuru Nishikawa)開始有這一連串的連...
日治台灣的當代奇想:顏水龍的「社區介入」與陳進的台版晨間劇
今年5月於尊彩藝術中心開幕的「傳承/可見 與 未可見」25週年特展亦邀請策展人林育淳從大量的民間收藏中,整理出日治時期台...
專題|結語:台灣古蹟建築作為承載歷史、記憶與文化主體性的有形標的物
本專題「文資重構.議題再現」透過解讀中正紀念堂與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兩處台灣重要場域的歷史脈絡與流變過程,並聚焦在空間轉型...
專題|陳擎耀的政治狂想:在「完美家庭」與「樣板笑點」之間
陳擎耀《完美家庭》這件充滿諷刺意味的作品,是在中正紀念堂轉型討論的前提之下,由藝術家與當下場域互動的有趣成果,亦是特別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