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蕙

喬治.康多 探索人性矛盾的圖像殿堂
康多1980年代初期崛起於紐約藝壇,40年來不斷通過富含個人魅力和特色的繪畫語言,赤裸裸揭露現代社會的混亂、動盪、偏執與...
生命中的死亡、苦痛與抗爭 巴黎東京宮安.伊姆霍夫大展「靜物」
伊姆霍夫以充滿暗喻的手法,觀視和呈現一切生命所隱含的死亡、苦痛與抗爭。此外,她還試圖干擾人們慣常的觀看視角,將從義大利都...
謝麗.利文多樣化的挪用策略
謝麗.利文1947年出生美國賓州,自小在中西部長大,1960年代末、70年代初於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科技和網路的烏托邦神話與敵托邦現實 ——瑪切拉・利斯塔(Marcella Lista)和佛羅里安・艾布納爾(Florian Ebner)談龐畢度中心黑特・史德耶爾回顧展「我會活下去」
現年55歲的德國藝術家、導演、理論家暨作家黑特・史德耶爾(Hito Steyerl)在龐畢度中心的大型個展,在新冠疫情影...
拉烏爾.德.凱澤:追求繪畫過程中的不可預見性
2012年10月,比利時畫家拉烏爾.德.凱澤(Raoul De Keyser)過世時,同樣出身法蘭德斯地區(Flande...
解封後的歐洲美術館──防疫、經濟與反思
隨著疫情趨緩,歐洲各國已自五月起逐步「解封」,各大藝文場館也陸續恢復開放。疫情尚未完全解除前,戴口罩、1.5公尺安全距離...
貝爾納.弗里茲(Bernard Frize):觀看我的畫是一項智力活動
貝爾納.弗里茲(Bernard Frize)的作品需要觀眾積極主動的介入,注視和追蹤圖像產生的手勢和過程——畫筆或刷子帶...
龐畢度中心加速全球布局,第三座海外臨時分館落戶上海
11月5日,在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親臨現場的加持下,「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
並未走出同溫層——從「願你生活在有趣的時代」看當代藝術機制與結構
儘管全世界雙年展的數量據聞已達320個,創始於1895年的威尼斯雙年展迄今屹立不搖,仍是當今最重要的國際藝術盛會,這一次...
一個無法輕易辨識的品牌,談「楊俊:藝術家、作品、展覽」個展
楊俊抗拒成為一位形象單一的藝術家,一個可輕易辨識的品牌。你難以一句話概括他的創作,他的藝術實踐從行為表演、拍電影、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