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ouch.com

5781 Articles Published | Follow:
在通往美術館的路上── 疫情中對美術館『靈光』之反思
班雅明提出的靈光-本真,相對藝術而言無非是作品、真跡,而收藏真跡正是所有美術館的職責所在。收藏爾後研究、才有展示、才有推...
改善就業困境,大都會美術館將提供帶薪實習機會
計畫於8月29日重新開放的美國大都會美術館,於近日宣布接受美國企業家阿什特500萬美元的捐款,一部分金額將用來支付明年春...
林曼麗 X 簡秀枝談「藝術國家隊」出擊策略: 如何讓台灣的文化實力被世界看見
我在2017年再度擔任董事長的時候,就跟國藝會的同仁討論,是否可能超越這種總是躲在幕後給資源的角色。既然國藝會是國家的藝...
在月色的陰翳中──疫病危機中被消失的博物館員
也許是台灣的疫情和全球其他地方相較太過平行宇宙,亦或者是國家養的體系太廣泛,也因此我們對於文化產業在這一波全球疫情中,其...
公共雕像的互文政治──從「黑人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到雪梨雙年展作品《地上影子》(Shadow On The Land)
美國「黑人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持續,在文化層面,連帶歐洲殖民歷史人物雕像公開展示的(不...
羅智信岔題的接案人生:無論是面對藝術或業主,都像極了愛情
踏入詹記麻辣火鍋敦南店,總有數不清的空間記憶點,果然無意地輾轉打聽,得知幕後指點的高人,即是藝術家—羅智信。知道他擔任幕...
解封後的歐洲美術館──防疫、經濟與反思
隨著疫情趨緩,歐洲各國已自五月起逐步「解封」,各大藝文場館也陸續恢復開放。疫情尚未完全解除前,戴口罩、1.5公尺安全距離...
阮思德談宣德爐的身世之謎
阮思德為加拿大重要漢學研究學者,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歷史博士,研究領域包括經學史、明清學術史以及文化史,著...
再創下一場百年風華: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東亞文物收藏報導
創建於1879年的芝加哥藝術博物館(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是美國歷史悠久、收藏豐富...
雙生子、老照片與附身:林羿綺「越洋信使」憑弔儀式中的咒術體系
林羿綺今年七月於鳳甲美術館的「越洋信使」個展中,是以《雙生》為名的單頻道創作,以近代東亞與南洋的人口流動為中心,故事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