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ce
703 Articles Published
|
Follow:
從阿姆斯特丹燈光節,反思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的 「台灣特色」
1920年代起,光影藝術就在阿姆斯特丹等歐洲大城市的公共場所佔據了重要的地位。隨著LED燈、高階投影設備及科技產品的不斷...
無關乎燈節或光節,創造社群體驗才是重點
無論是光雕、燈會、燈節,2019年的台灣節慶活動可以看到大量以「光」為主角,或是以「光」打造主視覺的活動。一時之間,讓人...
上巳
古人不僅以天干地支紀年,亦會用以紀日,如甲子日、乙丑日等,漢代以前將農曆三月上旬的巳日定為「上巳節」,魏晉以後改定於農曆...
現況.侷限.潛能── 與專家對話NFT
本月的專題「當沖藝術?NFT熱潮」中,除了簡要說明NFT目前的發展,也思考藝術跟NFT之間還能有什麼對話關係。因此,就研...
NFT藝術加密,給下一輪藝術市場的備忘錄
儘管NFT形式的數位創作在區塊鏈上已交易多時,並在去年12月就隨著加密貨幣的浮動而產生變化,但這波熱潮真正發酵則是在二月...
花朝
花朝節,慶祝百花生日,又稱花神節。南宋《夢粱錄》記載「仲春十五日為花朝節,浙間風俗,以為春序正中,百花爭放之時,最堪遊賞...
巧法造化:談陽明山房藏漆器緣起及來源探析
多年前,我從德國拍賣行拍得一件大明永樂年製款的〈剔紅雙層纏枝菊花紋盤〉。據張榮老師稱,目前傳世的大明永樂的雙層剔紅大盤僅...
真品還是贗品?一位中國鑑定家的工作方法:紐約FQM空間「王方宇之八大山人研究」文獻展
王方宇從研究八大山人開始,到形成自身一套體系的「八大山人學」,付秋萌認為其書法和書法史的知識體系,形成了他對歷代書家風格...
重訪兩張董元《方聞的中國藝術史九講》
約作於970年的〈寒林重汀圖〉可被確信地納入同一「可靠作品序列」中。董元在此作中依舊採用近景、中景與遠景的三重疊加來表現...
透視文物的深層資訊:透光攝影在文物修護領域的應用
普通拍攝的用光方法,是通過光對文物正面的直射或散射,從而得到真實直觀的物體表面圖像。而透光攝影則是利用光線從紙質、紡織品...
文章導覽
1
...
59
60
61
62
63
...
71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