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九九峰下,美育生根 喜迎《毓繡美術館》開幕

九九峰下,美育生根 喜迎《毓繡美術館》開幕

趕在9日南投《毓繡美術館》開幕前,我迫不及待,呼朋引伴,提前拜訪。果然,「微美術館」下鄉紮根的概念,更讓我相信…
趕在9日南投《毓繡美術館》開幕前,我迫不及待,呼朋引伴,提前拜訪。果然,「微美術館」下鄉紮根的概念,更讓我相信,台灣「好好看」,不再是口號。
我們一行人,於6日早上,開了3部車南下,微雨、路上部份路段略有狀況,加上路不熟,些許折騰,11點多鐘抵達。無視舟車勞頓與轆轆飢腸,大家急著入內臨賞。承蒙館長李足新、副館長徐子涵親自接待導覽,讓我們喜出望外,更有賓至如歸之感,享受中台灣的醇美人情味。
這座美術館,位於南投縣草屯鎮,九九峰下的「平林里」。是台灣本土企業家侯英蓂、葉毓繡夫婦投資興建。據說年近7旬的這對熱心夫婦,經營鞋類產銷及電子相關生意,當走過創業有成,又有收藏品賞藝術品經驗,最後因為愛藝成痴,一秉「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斥資新台幣數千萬元購地,希望興建一棟綜合美術館,讓年輕台灣藝術家有更多展覽平台,同時,希望為台灣中部偏鄉地區創造一優質展演空間,結合展覽、教學、藝術家駐村等多元並進方式,活化學校藝術課程與師資外,提升台灣藝術創作水準,及社會大眾的美感教育。如果美學教育能夠因此在鄉里生根,可望帶動鄰近藝術集市、美育造街,創造「微美術館」生態,這種眼界與用心,非常值得肯定。
包括購地蓋房子花費超過新台幣2億元,而且還不斷在追加中。將來的維修開支,少說一個月要新台幣百萬元以上,熱忱非常值得嘉許
基地約2500坪的《毓繡美術館》矗立在九九峯下,距離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發展中心處不遠,四周成列細竹,婆莎生姿,葡萄園、荔枝叢環繞,特別移植來的白梅老幹、紫粉櫻叢錯落生長,和著南投暖陽,零星吐蕊,煞是吸睛。
這座以灰色清水模為主調的嶄新美術館,地上3層、地下一層,每樓層90台坪左右,可說小巧精緻。
擔綱設計的正是知名台灣建築師廖偉立。2012年他曾代表台灣參展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這回受託重任,他耗時5年,奔波於台北南投之間,終於在2015年底建造完成,本月9日正式對外開幕。
由於位處鄉間,《毓繡美術館》的完工,幾乎成為在地新文化地標。附近居民,尤其不少成立工作室的在地藝術家,與有榮焉,主動加入義工、接待行列。
眾人眼中這座美侖美奐的《毓繡美術館》,或也可稱為「向建築大師致敬」的綜合建築,它吸納融合許多國際大師的影子。
深受葉毓繡信任與倚重的廖偉立建築師,巧妙吸納百川,創作出饒富品味、趣味與功能的嶄新美術館大樓,一新了眾人耳目。廖偉立建築師不愧是留美菁英,在行腳全世界後,展現大開大闔的建築特性,彷彿把建築專業與時代潮流,導引入南投鄕間,讓《毓繡美術館》在雜亂民宅的眼花繚亂中,始終保留住那份低調、靜謐與優雅,提到清水模建築,腦海一閃就是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尤其《亞洲大學美術館》相隔並不遠,《毓繡美術館》的牆面感覺、尖三角收邊以及光線殘影,非常神似,其實更有安藤忠雄坐落在日本直島南側《地中美術館(Chichu Art Museum)》的神髓,從海邊移至山野,它創造出一個自然與人類能共存的場所,既具備極簡美感、又是與自然直接對話,彷彿是無聲震撼。
毓繡美術館的建築美學
細看《毓繡美術館》的規劃,確實還包含不少其他大師影子:
首先,日本谷口吉生(1937-)建築師在設計《土門拳(1909-1990)紀念館》也曾把群山環抱,外觀靜謐悠遠的氛圍帶入,讓建築物矗立在一面與大片湖水相輝映的景緻中,平靜安逸。
其次,混凝土的構成,深受建築師卡羅·斯卡帕(Carlo Scarpa,1906-1978)的影響,他在處理《布里昂墓地(Brion Cemetery)》曾應用得天衣無縫。
《毓繡美術館》外觀
再看外觀,玻璃牆面鎖五金,典型的《布雷根茨美術館(Kunsthaus Bregenz)》也是這樣做的,建築師: 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1943-)正是發明這個文明工法的第一人。
而混凝土與青磚的組合,是王澍(1963-)建築師打造《寧波博物館》的亮點,廖偉立建築師改採本地磚塊,更接近台灣民宅。而入口廊道,和日本隈研吾(1954-)建築師設計《日本根津美術館》,使用同樣概念。
廖偉立建築師的研究所老師艾瑞克.歐文.摩斯(Eric Owen Moss,1943-)建築師, 是操作「The Box 」建築外型的行家,他們在加州做了類似新奇的東西。另外,紐約Morphosis事務所事務所的湯姆.梅恩(Thom Mayne,1944-)也都是打造類似建築外型個中翹楚。想必廖偉立建築師也是英雄所見略同,惺惺相惜。
路易斯.巴拉崗(Luis Barragán,1902-1988)建築師在興建自宅時,也選擇使用類似造型。
走一趟毓繡美術館,置身其間,細細咀嚼,都可以欣賞到近似的蛛絲馬跡,對建築教育的推廣,也是難得一見的集錦活教材,能在一棟建築中,讓大師精華,融合呈現,真是神來之筆,對出資者或參訪民眾來說,都是最物超所值的欣賞經驗。舉步其間,我們讚不絕口,一路拍照留念。
館內收藏具象寫實
早在出發前,我一直被告知《毓繡美術館》女主人是收藏具象寫實作品,心想開館展覽,一定是如假包換的花花草草作品。但一踩進展覧間,我整個改觀,這個展覽,顛覆一般人對「寫實藝術」的傳統認知,這不但是一個認真、紮實、主題清楚的展覽,更是真、非美、仿真的直接考驗,發人深省。
打著「台灣唯一」的「當代寫實美術」開幕首展,策展名稱正是:「存在的情境-東亞當代寫實藝術展」。果然,集結台、港、日、韓17位國際知名藝術家的雕塑、版畫、繪畫等頂尖藝術作品,大多外借而來,而非狹隘的出資者收藏品。偏鄕林野,這樣的深度定位,除了敦親睦鄰,分享地方父老之外,更重要的是,它預言了整個美術館未來發展,是在生根地方之下,走出地域,迎向學術與國際,用獨特深刻的策展內容,招徠四面八方的藝術同好與專家。
當逐件品評後,我的思緒,深陷其間,真假寫實定義,無比感動,久久不能自拔。
綜觀這個展覽所規劃的觀賞順序,由1樓拾級而上。首先,是「人」,進入「人與物」,最終是「人與自然」。其中,多件作品,值得舉例分享。
一樓包含4位藝術家的6件作品。身兼館長李足新以《老農系列》的2幅獨處作品參展。49歲留學美國的李足新作品一向籠罩在懸疑、曖昧、欲語還休氛圍中,他以極細膩的超現實手法,表達對人事物的關懷,藉由生活經驗層層堆砌與情感交織出記憶印記。尤其目睹了台灣由農業轉型工商,貧困逐漸變富裕,但視線所及卻是上一輩老農的凋零。淡淡的感傷,又是那麼的愛莫能助,李足新把老農們上半身漸逝於幽暗?,而掩蓋住他們身影的是農村熟悉的芭蕉樹與梧婆葉,加上刻意焦點化手部與象徵身份認同的農褲,揉合土地與老農關係,成為密不可分的情感鏈結。
旅居巴黎45年、現年70歲的香港籍藝術家張漢明筆下作品帶有濃厚東方氛圍。這回2幅裸體作品參展,一幅是轉借中國傳說「孟婆湯」的故事,描繪藝術家面對患有失憶症母親的感嘆,綁著紅色頭巾的藝術家本人,全身赤裸坐在格子狀的地板上,雙眼望向地面上如同自己的金色面具,一道彩虹串聯起物我之間的相互觀照。《痕》以金黃色絲帶束縛著雙眼,雙手後背,席地而坐於東方氛圍的宮殿前,呈現一種超現實的時空錯置,彷彿訴說大半身飄泊、同志歲月,身心疲憊,滄涼感傷⋯。
自學過36部漫畫,轉型入美術院校,成為正式視覺藝術家的羅展鵬是位個人識別度極高的32歲寫實新銳。《霧行者-用餐》,是「新娘的一天」中的用餐誇張場景,是對台灣當下社會的反思,「明天我要當新娘,下嫁豬頭對象⋯,不堪設想,一飲而盡⋯!」生動寫實,無奈錐心!
韓國藝術家朴勝模擅長以金屬作為創作的媒材,藉由交疊、穿插、疏密的線條,創造出似真似假的作品,尤其他曾旅居印度多年,從觀察人們的生活修為及冥想,參悟出個人的創作方向。《MAYA846 》作品是朴勝模將人物攝影幻化為一種以綱絲網及光彩共築而成的立體雕塑。乍看之下,是平面素描其實是逐層疊起的不鏽鋼絲,在在考驗藝術家對光影、材質的準確拿捏,同時兼顧質樸美感。
登上2樓,留學西班牙的雕塑藝術博士楊北辰巧手神功,以木頭雕塑出栩栩如生的皮衣、皮鞋,透過隨手可得的生活物件,在「寫實描繪」下,訴說人間故事,記憶、時間、人情溫度,力透展間。
同樣神奇的藝術家廖建忠以「表現工程法」,打造一部堆高機。大家以為那是佈展使用的機器,沒想到是藝術家以笑謔人世,諷刺虛有其表,來展現藝術的真實性。「在美術館看到逼真無比的真實物價,都不一定是真的,那什麼才是真實?藝術本質到底是什麼?!」驚豔感佩之餘,為之語塞。
31歲的藝術界新秀于軒,為賦新詞強說愁,以淒美苦澀美學,打造凝結中的奇想,在《溫室風景》系列作品中,以手繪凋零蝴蝶羽翼及殘缺鐵製零件,映照出嬌弱、剛強的對比性,帶給觀者凝結中的奇想。
日本藝術家須田悅弘(Yoshihiro Suda,1969-)薄如紙片的《朝顏》牽牛花,是慢工出細活下的木刻作品,在不經意隅角,期待與觀眾的邂逅。
小林敬生(Keisei Kobayashi,1944-)的創作信仰是「簡單,就是最好」,他的木刻版畫作品,是反璞歸真的大千世界,帶給觀者沈靜心靈及萬物共生的反思與賞析。
因心愛金魚逝去,引發立體繪畫法,日本深崛隆介(Riusuke Fukahori,1973-)展出《四個桶》系列,是生命探索,也是俯視點技術捏拿的總體現,引人入勝。
韓國金昌謙(Chang-Kyum Kim,1961-)的仿真幻像石缽,揉合出寫實視界中的超現實貌,再現了虛幻的奇異時空,這個作品,也考驗觀者的虛實真偽概念,奇妙深䆳。
另外,37歲的徐睿甫關注仿擬自然界的腐敗、再生、繁榮⋯,蟲林鳥獸共存互生,彰顯大地的生生不息與潛藏意識,讓人百感交集。
台灣農村寫實名家黃銘昌的《綠豔》《晚晴秋禾》⋯,一直是大家對農村轉型的共同記憶。些許無奈、憶舊,大家緬懷那份寧靜,以及大地奶水豐沛,滋養生息的遙遠歲月⋯。
顧何忠的寫實作品,常見他對生活靜物的細膩描繪,傳遞著欲語還休的人生體悟與哲理,作品《蘊藏》、《無垠之音》⋯是歲月焠鍊,是精神載體,值得玩味。
擅長以羽毛創作的游文富,這回獨佔《毓繡美術館》頂樓展間,他利用建築師巧妙開窗,引光借景,讓他直接發想打造縮小版《九九峯》,材料依舊是羽毛梗,透過他巧妙打光投影,在立體作品?保有老鷹翱翔,也是壓軸創作。
打造「微美術館」群構想,是許多人期待把台灣人文風采、藝術創作極大化的方向。故宮南北院輝映,奇美博物館、亞洲大學美術館⋯,相繼開張,毓繡美術館開展得正是時候。
《毓繡美術館》的成立,在台灣不是空前,卻是近年相當出色的案例,未來,藝術家將進駐社區,讓居民與學生能夠參與創作課程。在小村落裡,美學教育的種子,可望漸近發芽。這對當代藝術在台灣,將有非常正面的鼓舞功能,值得喝采與期待。
此時此刻探訪南投,絕對物超所值。看《毓繡美術館》顛覆寫實定義的深度展覽;看廖偉立博採全世界精華版的優雅建築;更看殷實台灣企業家侯英蓂、葉毓繡夫婦的善良與慷慨,再次為「台灣最美風景是人」,留下精緻、有機典範。
毓繡美術館
簡秀枝 (Katy Shiu-Chih Chieh)( 290篇 )

典藏藝術家庭社長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