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書評如何寫?書籍的8個重點觀察

書評如何寫?書籍的8個重點觀察

《如何書寫當代藝術》

書評不是書摘,而是分析。如同展評,在短篇書評中作者應該提出單一、概括性的觀點或感想,再從書中擷取證據來支持論述。每個分析都應該回歸書的內容,告訴讀者,你擷取的引述、範例和文段出自書的何處。

理想的書評是由比作者對主題有更多知識的專家操刀;但這大概對學生或其他新入行的作者而言是不可企及的。如果你對眼前要評論的書的主題沒有太多認識,可以多做一些研究再下筆。

書評不是書摘,而是分析。如同展評,在短篇書評中作者應該提出單一、概括性的觀點或感想,再從書中擷取證據來支持論述。每個分析都應該回歸書的內容,告訴讀者,你擷取的引述、範例和文段出自書的何處。

大部分的書評都會先提供一個簡短概述,快速勾勒或提示文章的主旨。你可以介紹其他相同主題的出版品,或者提出可驗證的知識,以此支持或正面或負面的評析。一般來說,書評人會指出書的優缺點。從書的封面翻閱到封底,如果找不出一丁點的缺點或優點,應該平心而論書的品質。如果討厭那本書,思考作者何處寫得不錯,何處寫得不足。

評論一本書的時候,有以下觀察點:

時事性:也就是內容的重要性。

論述:清楚有說服力;還是自相矛盾而且看不懂。

可讀性:文字或圖片的品質。

獨創性:有沒有原創(還是反芻式)思考和研究。

完整度:資訊正確;還是充滿錯誤、前後矛盾或不一。

援引:指引用和引述;是否用了沒有根據、爭議性高或不被承認的假設。

舉例:作者選用精彩的範例;還是沒有舉例,或者舉出過於常見或過時的例子。

美觀:排版與設計(雖然通常不在作者的控制範圍之內)。

桑頓(Sarah Thornton)的暢銷書《藝術市場七日遊》(Seven Days in the Art World,英文版2008 年出版,中文版2015 年出版)問世時媒體一片叫好,對這本書引人入勝的文字和對謎樣藝術產業的生動描繪大加讚賞。

相反地,《藝術畫刊》的歐萊利(Sally OʼReilly)則採取批評的角度,以桑頓書中所描述在藝術界中快速的七日遊,對照自己在藝術界低收入階層謀生典型的一天(頁 100,若還是不知如何是好,找個對象做比較):

桑頓遊歷七天的藝術世界,是我有所聽聞卻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世界。那是一個名利權至上的藝術世界,⋯⋯不是我所熟知做苦工、靠三寸不爛之舌、勉強果腹的藝術世界[Th]。桑頓選擇金字塔頂端、富有的人士作為調查對象,而且從她的書背後一連串的採訪名單可以看出,她積極接觸業界中的重要角色。[⋯⋯]我也佩服她對採訪對象直言不諱[⋯⋯]她問雅各布斯(Marc Jacobs),對於村上隆說他為路易‧ 威登設計的包包像「家裡的小便池」做何感想[1]。[⋯⋯]

藝術的世界中或許有幾位大人物,會在威尼斯奇普里亞尼飯店(Belmond Hotel Cipriani)的游泳池畔,輕啜貝里尼調酒(Bellinis);但這樣的享受跟絕大多數的藝術從業人員相去甚遠[⋯⋯]在拜訪藝術家工作室的那一章中,桑頓將村上隆當作範例,有點像是把土耳其軟糖當作普通食物給人吃[2]。[⋯⋯]就寫作類型而言,《藝術市場七日遊》融合了自傳、人類學記錄以及形同報紙週日特刊中爆料文章的文體[3],桑頓報導之中偏頗的藝術界確實相當有趣。當桑頓介紹一個人時,她會描述對方的長相,並用各種描述穿插在對方的談話中,例如:「她咬了一口三明治,頭偏一偏」。

(文章出處:歐萊利,〈書評:《藝術市場七日遊》〉,《藝術畫刊》,2008。)

歐萊利是藝術界的資深成員,絕對有資格以自身經驗當成範例,對照桑頓書中所描繪的情況。歐萊利以「土耳其軟糖」做比喻非常妙:這種黏滋滋的糖看起來可口,但對有些人來說卻覺得甜膩得無法消化[2]。桑頓的書傾向於異國風情和遊客式的報導手法,與歐萊利的總體觀點相符:桑頓的觀察是片面的,只是加深圈外人對藝術界光鮮亮麗的刻板而負面的印象[Th]。但是,在文中歐萊利並未忽略《藝術市場七日遊》的優點,桑頓對研究的態度非常「積極」並且「直接」[1],她兼容並蓄的寫作風格也可圈可點。[3]

讀者可能不會同意歐萊利的結論,但是她為每一個論點舉證,不管是談到弱點還是優點,都會用一個範例或引述作為證據。《週日泰唔士報》(The Sunday Times)對《藝術市場七日遊》讚譽有加,認為它是「關於當代藝術蓬勃發展現況最好的書」,歐萊利的結論則是作者「沒有把握機會」,推翻當代藝術是「有錢人遊戲」的常見認知。無論你的感想為何,一步一腳印地回溯書中的文章或觀點,讓讀者知道你的看法來自何處;閱讀的時候,遇到關鍵範例或引述,請劃線或標示出來,用於支撐你精彩的論述。


本文節錄自本書

《如何書寫當代藝術》

一件好的藝術創作,理當值得一篇好的文字去介紹和推廣,才能提升觀賞者對於作品的體驗。但是,甚麼是好的文字?本書內容包含三個階段:從「為何」寫、「如何」寫,到寫成「什麼」!


吉塔.威廉斯(Gilda Williams)( 2篇 )

曾出任《國際版今日藝術》(Flash Art International)總編輯,其文章可見於《泰特雜誌》(Tate Etc.)、《藝術畫刊》(Art Monthly)、《美國藝術》(Art in America)和《超時》(TimeOut)等刊物。為諸多展覽執筆撰寫畫冊文章,包括倫敦白教堂美術館(Whitechapel Art Gallery)、第四十八屆威尼斯雙年展、鹿特丹市立凡艾比美術館(Stedelijk Van Abbemuseum)等。現為《藝術論壇》(Artforum)雜誌通訊記者及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 College)和蘇富比藝術學院(Sotheby’s Institute of Art)講師。

相關著作:《如何書寫當代藝術》